息兵罢战之后,如何将国人的视线快速的转移到其他地方,不再盯着北方战区一直聚集的大量军队,这是韦珣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吃饱穿暖之后,任何人都难免会将思绪放在其他方向。
或者是议论时政时事,或者是关注大人物的作风,或者是关注邻里八卦。
尤其是在这个生活单调的时代,国民娱乐方式的匮乏更会让国民将注意力放在迁延日久的对俄战事之中。
西方世界的思想已经开始影响华夏人的思维模式,他可不想华夏的人民像是巴黎或者一些国家的平民一样,因为一点点的加税甚至公交车票价上涨一点点就闹腾起来。
而在西北战区和北方战区,华夏下一步的动作是组建生产建设兵团。
西北战区不过十二万人,北方战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了防备沙俄,最少也要在亚尔斯克维持二十万的军队;在暂时处于后方的伊尔库茨克也不会少于五十万。
并且,为了避免俄军突然的袭击导致战线崩溃,减少北方战区和西北战区对后方的补给压力,除了维持的部队之外,还有将预备役保留下来。
在华夏国内移民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动员和迁徙,迁徙之后又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建立稳定的生产提供额外的物资供应部队的情况下,北方和西北两个已经没有太多人力资源的地区,就地补给是不可能的。
军队对后方的补给在长期的消耗下,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将会进一步加剧财政不足。
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另一个考虑是这些征召入伍的预备役退役需要不少的金钱,很多士兵因为被征召导致原本的工作丢失,还需要进行重新安置。
与其费心费力的去遣散安置,还不如实行屯田制。
华夏的屯田可不是后世华夏的西北才有的,在汉朝的时候华夏就已经有个叫做阿瞒的人凭借屯田一度成为三分天下中的最强者。
按照国防部的计划书,将会在西北战区和北方战区生产建设兵团。
两大战区的生产建设兵团包括种植、工业工人、畜牧养殖。
尤其是在北方战区,广袤的土地上是最好的畜牧业放牧地点。
军人转农民牧民只是暂行的手段,军人转工人却是可能长期实行的。
西北战区在计划中预计有四十万人的生产建设兵团,北方战区更多,不仅会将北方战区百万大军中的近半部队就地组建生产建设兵团,还会从黄海战区和渤海战区调集多余的部队前往北方,将生产建设的兵团人数提升到八十万人。
这些士兵战时为兵,没有战事的时候就搞生产搞建设。
为了更好的照顾生产建设兵团的士兵情绪,华夏规定每年有长达两个月的轮流假期,同时在生产建设兵团服役等同在现役部队服役,而一旦大规模的战端开启,他们在部队的军衔将会全部提升一级,同时在退役之后优先分配岗位。
两大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不仅是目前减少后方对前线的补给压力,减少铁路运力,更是华夏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反攻沙俄的部队。
一旦两大阵营开战,沙俄的军队哪怕是经过和华夏两年战斗中损失不小,在英法美的支持下轻易可以组建四百万甚至五百万的军队。
好在这一次战斗不再是华夏在单打独斗,北欧的芬兰、中亚的奥斯曼、东欧的德奥以及华夏在中亚、新西伯利亚方向,形成三面夹击的态势。
西北战区六十万兵力,北方战区一百三十万兵力,合计一百九十万,在战时只需抽调三四个军过去,对沙俄就能发起声势浩大的两百万人的攻势。八壹中文網
以德国和华夏的兵员素质,以及实力即便不行也能牵制沙俄的奥匈帝国、芬兰和奥斯曼,击败沙俄的难度会降低许多许多。
计划兵力两百万,实际上从军事角度来看,华夏只需要一百二十万就能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和从中亚打到乌拉尔山脉。
如果再算上列同志将会在沙俄掀起红色浪潮将沙俄变成苏联,这个数字再减少三分之一都不是问题。
然而华夏和德奥等国虽然是同一阵营的盟友,但不用脑子想都知道在击败沙俄之后,德奥的军事压力大减,少了东线的压力之后面对英法虽然艰难却不是没有胜算。
即便是为了保证胜利,华夏将边境线再进一步推进到乌拉尔山脉,加上华夏要求的东南亚,德奥也不会坐视华夏鲸吞沙俄从而坐大。
而在之后的战争第二阶段,一旦英国人因为印度的安全问题媾和,那么德奥绝对会认为他们不再需要华夏的力量。
在确定不怎么需要华夏的力量之后,德奥绝对会走向华夏的对立面,从并肩作战的朋友变成潜在的竞争对手,甚至很有可能走向战争。
但目前华夏掌握的叶尼塞河以东地区,仅有五个大型金矿区、两个大型煤矿区和两个大型铁矿区。
而可以作为工业基地减少华夏大规模补给枪支弹药的铁矿区在安加拉河和叶尼塞河交界的北方,距离亚尔斯克依旧有点远。
更进一步,将战线推进到乌拉尔山脉,夺取秋明油田、后世的库兹巴斯工业区和叶卡捷琳娜工业区更符合华夏的国防需求。
而且这些广袤的土地大都适宜耕种,气候比起叶尼塞河以东温暖不少。
趁着毛熊病重,一举实现韦珣心中的鲸吞战略,将沙俄这个北方的宿敌压缩在乌拉尔山脉以东,未来的华夏国防压力将会降低了不止一点半点。
而失去了乌拉尔以东的庞大领土,同时在东欧又因为德奥失去大量领土的沙俄,绝对会实力大损,对华夏的威胁会更低。
甚至在西方世界团结起来想要屠龙的时候,华夏只要能将叶卡捷琳娜和库兹巴斯两大工业区组建起来,在亚洲西线的这片战场,华夏将会有着地利优势和补给优势。
这是韦珣对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下一场战争以及未来的布局,也是华夏奠定北方版图的最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