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好处众人分
岳璋笑吟吟地看着面前这些大车,大车之上的木箱已经全部掀开,漏出里面白晃晃刺眼的银子。≯八一>中文≥w﹤w≦w≦.﹤8≦1≤z<w≤.≤c≦o≦m≦
众庄民看见这做梦般的景象,感觉喉咙里火燎燎的,无论吞了多少吐沫,都压不下去那股火热。
王宪林很不理解岳璋为什么要将银子展现给庄民,在他看来,这些银子应该是归皇庄,更准确的说,是归岳璋所有的。
蜂窝煤的创意是岳璋的,西山煤矿也属于皇庄内的产业,但在岳璋一再的坚持下,王宪林还是吩咐伙计照做,将一列大车整整齐齐的停在煤矿的旷地上,供庄民瞻仰。
岳璋攀上一辆大车,车上的银子溜滑,差点将他滑倒,边上的岳四儿和张昭将他扶定,他这才站在车上环视众人。
众人见他有话要讲,便强忍住被银子吸引住的目光,仰望着他。
“乡亲们!这是县里亨通商行的王宪林王东家,昨日我与王东家达成了协议,以后咱们蜂窝煤的销售就委托给他了。也就是说,大伙儿以后只管使劲儿的干活儿,不愁做出来的煤块没地方卖啦!
我脚下踩着的,是王东家交付的独家经营的保金,一共两万五千两银子。这是咱们西山煤矿挣到的第一笔钱!这是大伙儿一起努力换来的!”
庄民不敢置信的看着岳璋,一个个嘴巴张的老大。
“不过这个钱不能全部分掉,咱们的煤矿刚刚建成,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前是没钱,现在有钱了,必须要把这些基础的东西完善。不然出了事故,那是要死人的!赚多少钱,也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去换!
我初步算了一下,拿出一万两来第一步先把煤矿的路铺好,加固矿坑和索道。第二步,咱们要扩大产量,确保能供应亨通商行的出货!剩下的钱,咱们就按照约定,分了它!”
庄民们丝毫没有质疑岳璋所说的话,在他们看来,岳璋便是活着等等菩萨,说的什么都是真理。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岳璋被村民们抗在肩上,抛向空中,岳璋晕晕乎乎的享受着这些敬意,享受着这些半个月前还眼神空洞,看不到希望的人们的蜕变。
皇庄管协之下的各庄庄民,今天都感觉像过年了一样,不,哪次过年也没有今天这么高兴过。
今天,大家伙儿什么也没干,都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看着煤矿上分给每户的十两银子。
白花花的银子在烛光下泛着光芒,透过这光芒,庄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和对更加美好生活下去的希望。
王宪林此时却正屁颠颠的跟在岳璋身后,一肚子疑问不敢问。
在他眼里看来,岳璋的所作所为是不可理解的。
为什么要将银子分给老百姓?他们有了银子还会安心的干活儿吗?这根本不是生意人所为!
“张大哥,四儿。你们看,这庄园就这么废弃着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反正咱们以后要在皇庄扎根了,你们俩把家什收拾收拾,在庄园里选两处宅子住下吧。”
跟在他身后的岳四儿和张昭面色一喜,这么好的住处,谁看了不喜欢?
张昭抱拳正要感谢,岳四儿拉住他道“你这人,真没劲,每次都外道的很。咱快去选选,要不咱旮个邻居?”
张昭见岳璋也笑着颔,便对他点头致谢,随即便被岳四儿拉走挑选宅院去了。
王宪林见庄园内只剩岳璋和自己,终于安奈不住,告了声罪,将自己一肚子的疑问倒豆般说了出来。
岳璋早就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郁闷样子,听到这些疑问,便将手指放在鼻子下捻了捻,看着躬身的王宪林道:“王东家,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王宪林见他不解答,反倒问起自己来,一头雾水道:“岳校尉请讲。”
“你说,什么样的生意才算是好生意?什么样的伙计是好伙计?”王宪林久在商场,这两个问题自己曾经无数遍的思考,也和其他同好多次探讨,此刻岳璋问出,他立刻结合自己经商多年的经验娓娓道来。
从需求说到成本,再从成本说到利润,洋洋洒洒直说得口干舌燥,也不见岳璋露出赞同的表情。
说了半天,还是见岳璋不置可否的笑着看自己。
岳璋摆了摆手,道:“王东家,你说的固然在理,可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在我看来,能最大程度造福民众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你看我这蜂窝煤,一来能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买的人得了好处。二来能给这皇庄下的庄民创造福利,生产的人得了好处。三来能给你这中间商带来利益,卖的人又得了好处。
这是人人都能得到好处的生意,所以它是一桩好生意。
那么什么样的伙计才是好伙计呢?
实不相瞒,这西山煤矿在草创之际,我就和庄民们定下契约,所得利润三七分账,而且是我占三成小份,他们占七成大份。
你想想,得了大部分利益的庄民们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过上更好日子而努力经营,努力干活?
我甚至不需要鞭策他们,甚至不需要再给他们一文钱的工钱,他们就比你亨通商行里的任何伙计,都要卖命的付出。
说句实话,从今往后,即便是我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过问,这西山煤矿都会日进斗金。你说他们是不是最好的伙计?”
岳璋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向庄园内走去,留下王宪林呆在原地。
不需要岳璋再多说什么,王宪林只觉得自己被一杆大锤迎面击中,感觉自己平生所学所想,在这一番话后全都碎为泡沫,根本不值一提。他此刻心中不断激荡;此神人也!如此掌握人心的能力,如此大器的格局,这般年纪便有这样的心思,将来他走到哪一步?
他不敢再往下想,在这一刻,他断定面前站着的这个少年,将来必成大器。
王宪林下定决心,一定要维持住这可将来可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少年,强忍住马上回到商行,将自家制度重新规划的冲动,举步追岳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