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竺子叶从悲湎的情绪中走出来,竺子叶才想到于婆婆临走之时,在她耳边说的那句话。
“哎,你说,于婆婆说的‘知青院,地窖’是什么意思啊?”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震惊。
有石头房的前车之鉴,他们未尝猜不出来,那个地窖里有什么东西。
但就是因为有所猜测,才会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她如果不告诉我们,等改革开放以后,被发现了,就是悉数上交国家的。”
竺子叶道。
顾璟淮:“或许,她对这个国家失望了,但又不能损害生养她的祖国。所以,直接便宜了我们。”
“唉。”
不管于婆婆是出于什么心理,但到底受益人是竺子叶夫妻俩。
他们也不再去过多的揣测,于婆婆临死之时,告诉他们这个秘密。
但是他们肯定不会现在去找“宝藏”,如今知青们都在知青院住着呢,他们这个时候去找,人多眼杂的,说不好就走漏了风声,被人看到。
如今已经迈入七七年的大关,正是高考恢复这一年。
到时候,知青们肯定会疯狂的抓住这个回城的机会,去参加高考。
那个时候,竺子叶二人再去找也不迟。
“行了,这都是日后要操心的事儿,现在,你先别打扰我了,我要开始复习了。”
竺子叶把顾璟淮推出房间,自己拿起一套卷子开始进入刷题模式。
顾璟淮:“………”
他转头看了一眼隔壁书房同样埋头刷题的大儿子二儿子,以及蹲在房檐下嗷嗷待哺的老儿子。
嗯,这一刻,顾璟淮觉得,自己好像是四个人的爸爸。
家里三个备考生,任务重大!
努力学习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
就像高三生,才最能感受到时间的飞逝。
竺子叶跟着两个儿子一起刷题的日子疲惫而充实,说来也是好笑,她没想到,自己竟然在三十多的“高龄”,去跟两个正值青春的孩子们一起备考。
转眼到了十月,秋高气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了全国。
其实早在八九月的时候,就有一些有门路的知青得到了一些内部消息。
往心里去的,自然早早的拿起了书本开始复习。
但考大学这样的事儿,在这个时代,是一件神圣而残酷的事。
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个人跟自己竞争。
那些得到消息的,任凭平时关系再好,也不可能消息共享。
就像赵晓琪,平时在知青院里左右逢源,吃的很开。
结果直到全国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她才着急忙慌起来。
而顾璟淮和常青,早一个多月都收到了家里的来信。
虽然没有明确说高考恢复的事情,但却说了如今国家注重教育文化的发展,平时没事儿多读点儿书。
顾璟淮和竺子叶是早就知道时间线的发展,早早就准备好了。
家里的三个宝还为爹娘的未雨绸缪感到震惊和崇拜。
尤其是大宝,对这个成语那是更加深刻的体悟。
从此以后,做事更加的认真,一丝不苟,力求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也不知道,竺子叶以后在为大宝的强迫症头疼的时候,会不会为今天她也为儿子的性格发展出力而感到后悔。
但另一边,常青却根本没当回事儿。
像他这样直肠子的人,话不说明白了,那他是真的不明白。
不过他觉得自己回城有望,高考对他来说,也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即便没提前去复习,他倒是也没有遗憾可惜。
而且,竺芊芊原本是跟二宝一个年级的。
但二宝跳了两级,去跟他哥一级了。
这一年参加高考,竺芊芊是赶不上的。
常青更有理由不去参加高考了。
他还非常自信的想着,万一他考走了,他家小仙女跟他分居两地怎么办?
这么想着,他更有理由不学习了。
等到两年后,竺芊芊也去参加高考,认识到自己跟小仙女的差距后,常青这个学渣如何后悔不迭,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而如今,整个社会,不再是竺子叶母子三人一起闷头备考。
于家庄和顾家村那些知青们,以及很多念到高中没再去上学的人们,都努力的抓住这个可能改变自己人生际遇的机会。
像竺家,竺二嫂的三个儿女加女婿,那就是齐齐要参加的。
竺长信和竺长礼上学的时候学习就好,这些年来也没有结婚。
竺二嫂连儿子不结婚的事儿都不多加干涉,对于他们想去高考,就更加不阻拦了。
竺老爷子一直以来都奉承诗书传家,对于子孙的教育向来重视。
孙子孙女们想去参加高考,他老爷子举双手双脚的同意。
但三房子孙,也不能只二房一房占主力啊!
三房的两个孩子一个年纪小,一个学习不好。
大房的三个儿子,两个成家,一个一念书就脑袋疼。
竺老爷子看着竺长忠和竺长和这两个大孙子,顿时有点儿头疼。
但转瞬一想,四个人去考也是考,六个人去考也是考,多一个人不多,多两个人更好。
于是,大手一挥,竺长忠这两个大怨种,也加入了备考的行列中。
这个时候,竺蓁蓁姐弟三个不得不再次感慨小姑姑的未雨绸缪。
她看竺蓁蓁三人都挺爱学习,便告诫过他们,不论什么,都不能把书本丢了。
工作不行,结婚也不行。
当然,这个话,她不止一次说过,也不只告诉过他们三兄妹。
但同样的话,爱学习的人,和不爱学习的人听起来,那是两个效果的。
她暗示归暗示,也不能大剌剌的明着告诉人家,啥时候会高考,你们赶紧看书吧!
就像现在,竺长忠甚至也没觉得时间紧迫。
甚至被他爷爷逼的,觉得现在都告诉早了。
若是高考前三天公布消息,他连复习的时间都省了。
还浪费什么时间复习啊,就他这个脑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