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妈妈对方圆自然也就和善了许多,除了很少打骂方圆不算还会给方圆时不时地做些好吃的或是新衣服,毕竟是因为方圆的原因跟袁家搭上了关系。[(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袁妙看到方圆原来瘦弱的小脸蛋也鼓了起来,个子也窜高了不少,一看就是营养跟上了,也不是天天顶着那一身衣服穿了,还能看到她有几套衣服换着穿了。
自从那次方圆把王秋敏做好的衣服还回来了,袁妙就再也没有给方圆送过衣服,如今好了,她妈妈自己给她做,这才是把根本问题解决了。
方圆妈妈按照这一展下去,自信心增强了以后,对于方圆爸爸的回归也许就不会太在意了,说不好还会找个第二春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
这些都是未知数,不过袁妙觉得方圆妈妈已经在慢慢改变,也不能操之过急。
袁妙和袁炜上小学了,家里就不送姐弟两个去上学放学了,都是两人手牵着手一起上学放学,可不是前世后来就是上中学恨不得都天天接送。
袁妙倒是不怕,她的心智可不是真的六岁多的小孩,她拥有了前世四十多年的记忆,谁想拐走自己和弟弟,那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唯一不好的只有张盛这家伙不爱学习,课堂上经常开小差不算,还经常不交家庭作业。
袁妙没有办法,只得把方圆、张盛和壮壮几个都召集起来在家里成立了学习小组。
当然,她会时不时地拿出一些刘湘君从国外寄过来的小零食作为奖励。
有了监督和鼓励,张盛和壮壮只得乖乖听话,认真做作业,学习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
他们两个其实也不是不聪明,只是不把这聪明劲儿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怎么去糊弄老师和家长上面。
而方圆开始的时候学习也有些不好,她妈妈因为忙于制衣工坊的事情,在这个方面有些忽视她,可自从参与学习小组,袁妙亲自抓她的学习,也让她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改观。
王秋敏是个喜欢帮助人的,见袁妙团结同学,帮助同学搞学习,很是高兴,还经常买些好吃的水果回来给孩子们吃。
袁妙则把这些水果的籽或是核都留了下来,要知道她可怜的空间里只有那么一棵孤零零的苹果树,她想要她的空间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的果树。
果树倒是都好说,唯一麻烦的是葡萄,葡萄是藤,要搭架子,袁妙只得认命地买了竹竿回来,在空间的那排房子旁边搭起了架子,想着不用过多久就能吃上葡萄,她也不觉得累了。
唯一有意见的是宣云子,他觉得自己精心祭炼出来的空间法宝居然变成了果园。
不过他现在已经被袁妙说服了,慢慢开始懂得了什么叫生活情趣。
其实张盛和壮壮两个来袁家学习还因为喜欢小白,小白平时身边要是没有袁家人,那是谁也不能近身的,如果是袁妙在,小白那简直是随便大家如何“蹂躏”。
所以两个小家伙也正好趁着袁妙在,就和小白嬉戏一番。
袁炜还是有些改不了爱吃醋的小毛病,看到小白也跟张盛和壮壮玩就吃起小醋来,总想把小白抱走,自己一个人跟它玩。
还是袁妙批评教育了他一番,毕竟已经六岁多了,可不能总是这样小心眼,等将来长成大人了还是这样回遭人笑话的。
袁炜这两年倒是有一点长进,那就是袁妙说什么他都听,因为每次听了姐姐的话什么事都能办得好,而不听的话则会经常办错事。
他细细一想自己确实是小气了,都跟壮壮和张盛这么好的关系了,自己还看不得他们和小白玩,这小白还是姐姐的宠物呢,姐姐都没不舍得。
难怪壮壮和张盛虽然跟他关系也不错,可两个人对姐姐更好更贴心。
他觉得自己也是要改改这臭毛病了,就跟嘴馋的毛病一样,现在不也好了很多。
特别是长辈们舍不得吃给他留着的东西,他也懂得分享了,每次都会先给每个在场的长辈嘴里送上一份,最后才会自己享受留下来的那一份。
这样分享不但大家都会更快乐,他得到的表扬也会更多,所以他更加乐此不彼地去做这样的事情,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如果不再这样才是不对的。
袁妙很喜欢这样的袁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没错,孩子生下来就是张白纸,长成什么样子当然是在于大人们的引导,王秋敏的成衣店生意好到爆,哪里有时间管两个小的,袁妙自然要帮着妈妈承担起这些责任来。
袁静安虽是很想念刘湘君,可也只能给她写信以解相思之苦,毕竟最重要的还是刘湘君的复健,只有身体完全恢复了,两人才能执手走天涯。
日子过得非常快,到了第一个学期结束,参加了袁妙学习小组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得了双百分,壮壮的家人和张盛的家人都很是感激袁家,他们也知道要是没有袁妙,这两个臭小子哪里会得这么好的成绩,纷纷送了礼物过来给袁妙。
方圆的妈妈也难得地表扬了方圆,也带着方圆送了礼物过来给袁妙。
袁妙都没有推辞,毕竟这是人家的一番心意,只有自己收下了,他们才会安心一些。
王秋敏有些不赞同袁妙收礼物,好似要挣人家的东西一样,袁妙却将前世那些教育机构的事情说了一遍。
说得王秋敏眼睛都瞪圆了,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不让学校里的老师好好教,反而上外面找老师教,这还用上学吗?
袁妙将自己同事家的孩子的实例说了一遍给王秋敏,那个孩子到了高三的时候学习懈怠,何况整个高三就是复习阶段,所以同事直接给他报了个一对一的,根本就不去学校了,整日就去哪个教育机构上学,老师都是一对一地跟他讲题。
足足三个月,同事给孩子花了三十多万,可效果是不错的,孩子终于考上了一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