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把握住。杨书脊激动得抓住苏玉的手,良久才反应过来。“你放心,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不满你们说,上面最近有意改革,改革的试点还没定好,两村这回做了好事,政府将来也会给予关照和提携。”
目的达成,苏玉也就放心了。“杨会计,你派几个人把果干拉走吧,一直放在俺们家也不是个事。”
戚栋梁突然开口。他虽不住苏玉家,但也不能任由她家挤得没地放脚。灾民正饿着肚子呢,就算他不提,公社也会派人去取。“你们放心,那批果干今日就会拉走,保证不占你们地方。”
杨书脊神情认真的做起了保证,之后又忍不住感慨起来。“没想到你们两个村的觉悟居然这么高,就连我都有点自愧不如啊。”
“现在正是祖国发展的艰难时期,要是多一些你们这样的人就好了。”
杨书脊说起话来容易没完没了。清楚这一点的苏玉果断的打断他的演说。“杨会计,这是这次参加采摘工作的名单,大家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月,社里是不是应该有所表示。”
苏玉又递出了一张纸。杨书脊小心翼翼的接过,表示公社很快就会安排人到村里举行表扬大会,绝不会辜负大家的心意。话到这个份上,苏玉始觉得自己身上的胆子轻了一些。她头脑发热带领大家无偿采摘果子。期间有人累倒,还有人不小心摔断了腿。要是什么福利也没为大家捞着,她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杨书脊得知还有人受伤,立马表示自己要把这事汇报给上级领导,好好的安顿一下伤者。这批货交上去之后,负责对接的杨书脊也会受到夸奖。他得了好处,肯定是不留余地的表现。苏玉已经看透了这一点,道谢的时候并无多少诚心。这件事说完了,杨书脊才想起自己要说的事。“今天还真是双喜临门。”
他按捺不住的说道:“我已经跟领导提了你的想法,他们一致采纳你的意见,关于你的那些要求,他们也答应了。”
这倒是出乎人的意料,苏玉显得很意外。杨书脊说道:“正所谓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现在正是需要大家积极发挥主观能性的时候,你这样做也是为了大家都有饭吃嘛。”
三年不交公粮这个规定是从未有过的。一旦开了口子,以后保不齐会遇到同样的状况。要不是灾民太多,公社也不可能认同这种说法。得了公社的批准,苏玉就能放开手脚干了。她先是和两个大队长说了这事,再由大队长发起活动。“开荒累是累了些,但是头三年的收成可都是我们自己的。”
“至于那坟场,现在又不是封建社会,谁还相信鬼神那一套说法啊。”
眼见两个大队长犹豫,苏玉不得已游说起来。“而且社里已经同意了,不管大家想不想干,都得问过了才晓得。”
两人说不过她,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他们之所以纠结就是怕日后出了麻烦,自己变成千古罪人。谨慎起见,两人没有直接召集村民全体通知,而是先去找了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一辈的人得知要挖坟,眉头都不皱一下就表示可以。人都要饿死了,还那几只孤魂野鬼做什么?鬼还能还饥荒可怕吗?老人都同意挖坟了,年轻人更是没有任何异议,比起天与鬼神,年轻人更怕日子没有盼头。而开荒耕种则意味着日子有盼头。苏玉和两个大队长都没想到事情会进行得这样顺利。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同之后,他们就派出代表去与坟场附近的难民交涉。难民听得有籍可入,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要求。“他们是怎么说的?”
戚栋梁一从坟场回来,苏玉就忍不住打听情况。戚栋梁喝了一大碗水,这才道:“俺说得嘴皮子都破了,他们就是不愿意离开坟场。”
入籍可以,开荒也可以,就是搬来坟场不行。戚栋梁也想不通他们是怎么想的,那片坟场住着住着,还能上瘾了不成?戚大队长也为此郁闷不已。为了这次开荒,他和另外一个苏大队长已经忙前忙后好几天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这边的事办不成,回头该如何跟开荒志气正高的村民交代。“他们不想搬到村里也很正常。”
苏玉不以为然。南北生活差异大,住一块也容易产生摩擦,不如隔得远远的。“坟场那块地方,我已经仔细看过几回了,他们定居下来的那块地不适合耕种。”
顿了顿,苏玉继而又道:“他们想住就让他们住吧,日后再想搬到村里也可以。”
有了苏玉的安慰,戚栋梁心里才算是好受了一点。……开荒自古以来都是大事,村里但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自发的参与。先是花了三天的时间,捡走石头和除掉杂草,后又花了三天的时间锄地。忙活了近十天左右,足足清理出了十亩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