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想要征调军队,就要勘验虎符,这已经形成一种规定了,但为什么要勘验虎符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随便来个人伪造王命就能将军队忽悠走,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为保证调动军队时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所以一定要借助虎符。
古人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在丛林中鲜有敌手,所以才将虎符铸造成虎形。不过,也有少数鹰形的鹰符、龙形的龙符等。
虎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多用青铜铸造而成,也有少数用金、玉或竹板制作而成。
虎符都是一分为二,右符归国君所有,左符归将军所有,左右符上都有子母口,方便勘合验真。一旦需要征调军队,国君就会派使者拿着自己所拥有的右符去找将军,待两虎符验证无误之后,就能调集军队了。
虎符的上面都刻有铭文。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杜虎符就曾刻着一段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意思是说,右符在国君的手里,左符掌管在杜县将军的手里。凡是调动军队的人数超过五十人,就需要出示国君的右符。但有时候也要特事特办,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直接点燃烽火,不必再麻烦国君千里派人送右符了。
秦代错金杜虎符
为防止一符多用,各地都有各自专用的虎符,因此,一个虎符只能调集一个地方的军队。不过,为防止使者假传王命,虎符一般会与诏书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