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比较重礼,其重视程度可谓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就连听国君说话都要伸出左耳去听。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因为古人认为左耳的听力比右耳好。
但这有科学依据吗?当然有。虽然古人不懂科学,但是有生活常识。经过现代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左右耳的分工各不相同:左耳更加敏感,听力好,擅长分辨带有感情色彩的声音。有科学研究发现,甜言蜜语最好说给左耳听,这样才更有效。右耳听到的信息会被传递到左脑,左脑比右脑记忆力好,所以右耳记话记得更牢。
在当时,除了对“耳朵”有要求外,对目光、站姿等都有严格要求。
目视国君时,不能直视,视线要朝下,但不能低于国君的腰带,最高不能高于国君的衣领。
侍奉国君时,不能笔直地站立,头要微微低下,身体前倾,使束腰的绅带下垂,双手重合而下垂。
国君召见时,通常使用三个符节。用一个符节召见,表示事情没那么紧急,臣子应当快步前往。用两个符节召见,说明事情稍微紧急,臣子应当跑着前往。如果用三个符节召见,说明事情已经火烧眉毛了,应当飞奔而去。如果国君召见时臣子正在值班,不穿鞋子就要赶过去。如果不在值班,不等备好车马就要赶去。
如果有领导去家中拜访,出门迎接是最大的尊敬,但在当时大夫去拜访士的时候,却不允许士亲自出门迎接,因为只有地位相同的人才有资格出门迎接。例如,大夫去拜访大夫,这时大夫就要出去迎接。士虽然不能出门迎接大夫,但必须在告别时拜送。
如果士去拜访大夫,要在门外先拜,再进门相见。按照礼节,大夫会答拜,但怎么能让领导答拜呢!所以士会连忙避开,并表示“不敢当”。
士是最低级的贵族,与国君、大夫谈话时,不能满嘴跑火车,嘴上要有“把门”,要知道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与国君谈话提到已故大夫时,就要称呼对方的谥号或对方的“字”,不能直呼其“名”。如果提到的是士,由于级别相同,可以直呼其“名”。士与大夫谈话时,如果提到活着的士,可以直呼其名。如果是活着的大夫,要称呼“字”。
在当时,如果不能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在领导面前可是不好混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