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说,姓即是氏,氏即是姓,姓与氏没有任何区别。但对于先秦时期的人来说,姓与氏却大有不同。在弄清姓与氏的不同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姓与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姓的出现要远远早于氏,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姓可以以部落首领的名字来命名,也可以以居住地或出生地等来命名。黄帝因为居住在姬水,所以以姬为姓;虞舜出生于姚墟,所以以姚为姓;齐国大夫因为居住在东郭而以东郭为姓,居住在西门的则以西门为姓。
在母系氏族社会里,男人都是妻管严,一切女人说了算。由于以女人为尊,所以姓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姚、姜等。女权时代,子女都是随母亲的姓,但后来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又开始随父亲的姓了。
同一个祖先能繁衍出很多子孙,这些子孙会组成不同的家族并分散到全国各地居住。为了区别彼此,他们在保留祖先的姓的同时,还给自己的家族另外取了一个氏作为标志,氏就这样诞生了。八壹中文網
无论一个家族有多少分支,姓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但氏会随着官职、封地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会出现父与子不同氏的现象。姓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分化出小姓,但氏却可以分化出若干小氏。
到了周朝,姓被用来区别婚姻,氏则被用来区别贵贱。与此同时,男子开始称氏,女子仍旧称姓。不过,女子出嫁前与父亲同氏,出嫁后与丈夫同氏,但姓却永远不变。
众所周知,古人喜欢亲上加亲,而这种不科学的近亲结婚方式也仅仅局限于表兄妹之间,而非同姓的堂兄妹之间。
据《魏书》记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夏商时期,由于没有禁止同姓通婚,严重影响了后代的繁衍。到了周朝,人们虽然仍旧不懂遗传学,但却发现近亲结婚特别影响繁衍,于是明令禁止同姓通婚。
如果想购买集市上贩卖的女人为妾,却不知道对方的姓,怎么办?可以通过占卜来确定是否适合迎娶。
为了用氏来区分贵贱,周代明文规定,只允许贵族有氏,而平民则有姓无氏。平民只有姓,所以就统称为“百姓”。
氏又是如何取得的呢?氏族社会时期,有的人以姓为氏。到了封建社会时期,有人以封国为氏,有人以封地为氏,还有人以官职为氏,甚至有人以职业为氏。
不过,秦汉以后,姓与氏逐渐合二为一,而被通称为“姓氏”。从此,人们不再用“氏”来区分贵贱,而改用地位来区分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