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器具上雕刻动物,就会显得十分美观,所以古人经常在器具上雕刻一些姿态生龙活虎的动物。不过,古人并非随意雕刻,在什么样的器具上雕刻什么样的动物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古人将大型兽类分为五种:脂类、膏类、裸类、羽类和鳞类。脂类和膏类主要是在宗庙祭祀时宰杀用的,而裸类、羽类和鳞类主要用于雕刻。
裸类动物,眼睛突出,耳朵短小,唇厚,口深,脖子短,胸部阔大,体型虽然大,但前粗后细。这类动物声如洪钟,力大无穷,但却不擅长奔跑。其形象适合雕刻在悬挂钟的架子上,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从悬挂钟的木架上的裸类动物的口中发出的。
羽类动物,眼睛细小,嘴巴尖利,脖子长,身体小,且腹部低陷。这类动物虽然势单力薄,但反应敏捷,声音清脆悠扬。其形象适合雕刻在磬的架子上,敲击磬时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从悬挂磬的木架上的羽类动物的口中发出的。
鳞类动物,头小而体长,身体盘在一起显得很肥大。这类动物既适合雕刻在悬挂钟的木架上,又适合雕刻在悬挂磬的木架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雕刻善于捕杀抓咬的兽类时,一定要突出它们的眼睛,张开它们的鳞片,深藏它们的爪子,这样看起来就像是在勃然大怒,显得气势恢宏。如果不突出眼睛,张开鳞片深藏爪子,就会显得萎靡不振。此外,在涂抹颜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能够表现出它们能发出巨大声音的颜色。
至于带着壳的乌龟,横着走的螃蟹,弯曲行走的蛇,用嘴巴发声的青蛙等动物,适合雕刻在祭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