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寻常上早朝,或参加重要典礼,朝臣们都是不会吃喝的,以免憋不住上厕所,在御前失仪。
从天不亮折腾到大晌午,群臣早已是饥肠辘辘了。
一些年纪大些的,更是眼前冒起星星,两腿不受控的颤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
噗通。
朴喜的话音被一声闷响打断。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门口方向,一个穿着绿袍的小官,不知怎的竟是晕倒了。
“来人。”
林平喝了一声。
旋即。
便有几人进来。
晕倒的这绿袍官被合力抬了出去。
不少人的眼中竟露出了羡慕之色。
有人竟还生出了装晕这等荒唐的想法。
偷看了眼上首模糊不清的皇帝。
这想装晕之人,深吸一口气,眼瞅就要行动的时候。
皇帝却道:“三品以下者,退下。”
诸人如蒙大赦,哗啦啦如潮水般退下。
殿内刹那间变得空旷。
留下的,只有各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以及少数武臣勋贵。
大约三十来号人,重新排成两列,左右各以钱谦益和史可法为首。
借着这个功夫,朴喜也歇了几口气,随后,便接着宣读起了圣旨。
这第四道旨意,说出人意料也出人意料,说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中。
皇帝废除南直隶和凤阳中都,以洪泽湖为界,西边置设安徽行省,以凤阳为府治,东边置设江苏行省,以南京为府治,同时,将湖广一分为二,以洞庭湖为界,分设湖北、湖南两省。
裁撤南都、中都,这是大家早都料到的事情,可将湖广一分为二,这事却是一点风声都没有收到过,看史可法和钱谦益惊讶的样子,内阁应该也是不知晓,看来,这是皇帝自个决定的事。
“皇上,缘何要将湖广分化为两省?”高弘图将众人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林平没有回答,只是令朴喜接着宣召。
第五份圣旨也是一连串的人事任命。
“命大学士范景文,总督安徽、江苏、湖南、三省军务。”
“命黄州兵备道使堵胤锡为湖南巡抚。”
“命江阴典吏阎应元为安徽巡抚。”
“原湖广巡抚何腾蛟调任工部右侍郎。”
“原湖广、河南总督丁魁楚,罢职。”
“任左良玉为湖北总督,并兼湖北巡抚一职,同时,湖北各级官员,皆由左良玉自行任用,只需报备吏部,留存档案即可。”
将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骤然提拔至高位也就算了,怎得还给与左良玉如此大的权利呢。
军权政权委其一身,人事权也给人家了,这不是鼓励左良玉去当湖北王吗?
一些人对此很不高兴,比如高弘图和马士英。
而另一些则对此很高兴,比如以张慎言为首的东林诸人。
左良玉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他的实力越雄厚,那对东林便越为有利。
张慎当即表示赞同,余下东林党人相继跟着附和。
高弘图则站出劝谏,他奉劝林平,军权政权给了就给了,但人事权万万不行。
虽然钱谦益和朝中东林人的关系已经没有过往亲密,但东林是个极其庞大的组织,其背后的关系盘根错杂,钱谦益和东林的利益是相同的,所以他对此事也是赞成的。
见高弘图反对,他当即反驳道:“今湖北之地,尽皆沦陷于闯逆,只有武昌一地控于左良玉之手,左良玉麾下三十六营,拥兵总计二十万之众,他若肯率军收复湖北全境,以此杜绝闯贼袭扰江西之患,那就是让他在湖北搞一言堂又如何。”
“他若是不愿率军北击闯贼,那总督巡抚不过都是些空名头,就是给他又能如何,况且,今皇上施天恩与他,左良玉就算不去破贼,也必然感念皇恩浩荡,日后安心定守卫武昌。”
“有他挡着,那闯贼就无法南下,广州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皇上此举,不费一金一银,就可令左良玉不管如何选择,都能有利于朝廷。”
“敢问高大人马大人,皇上如此惊天良策,又有何不妥?”
高弘图被问的哑口无言。
他本是怕给予左良玉重权,会使其尾大甩不掉危害社稷,可钱谦益一番话,打消了他心中的疑虑,只觉皇帝的手段当真是厉害,所以也不在反对,告了声罪后,便站了回去。
而马士英呢,他可不管你说得是否在理,他只知道一点:凡是对东林有利的,对他便是祸事。
“陛下,万万不可呀,那左良玉拥兵踞武昌,自先帝时便开始不遵朝廷召令,此时再给予如此权柄,必会滋长此人野心,让其觉得朝廷软弱,只得倚重于他,万一他得寸进尺,今日要粮,明日要钱,后日再要官,朝廷是答应不答应。”
“答应,那便等同于割肉喂鹰,况且,万一其他人也有样学样,也借兵势来威迫朝廷,那将一发不可收拾,届时社稷必然陷入危卵,臣斗胆,请皇上三思啊。”
不得不说,马士英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但其眼光和见地当真是不俗。
果然,这种擅长见风使舵趋利避害的小人,皆都是绝顶聪明之辈。
虽然他是出于私心才反对,但其提出的问题却是一针见血。
历史上的朱由崧,勾结江北四镇武力上位,其登基之后,对江北四镇大加封赏,直接造成了高杰和刘泽清等人拥兵自重轻视朝廷的局面,使得朝廷威严一落千丈,各地实权人物也都开始有样学样听调不听宣。
现在给左良玉厚赏,也有可能造成历史上的那种局面。
比如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人,他们麾下总计也有二三十万人,论总体实力不比左良玉差,论个人野心也不比左良玉少。
要是见到左良玉拥兵自重,却能得到如此厚赏,说不定他们就会心生不忿,也跟着有样学样,用手中的刀枪来威胁朝廷,这样的风险的确是存在的。
但是,这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的,以目前的各种情况,这是林平能想得出最好的法子了。
林平令马士英不要再多说,马士英虽心有不甘,但也知道皇帝是个十分有主见的人,再坚持反对也无用,反而会惹恼皇帝,所以也就不在言语。
朴喜放下第五道圣旨,接着接过第六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