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后。
宋应星请求希望可以先回江西一趟。
林平以为他是放心不下家里,于是道:“江西至广州一路遥远,卿若是顾念家中,朕传令江西,令当地县府遣人将先生家眷护送来广州就是,何须再劳苦奔波一趟。”
“皇上。”宋应星解释道:“臣在老家种着几分作物,都是精心培育的粮种,再有月余就可收割了,不亲自照料着,臣实在有些不放心。”
“原来是这样。”
林平颔首,吩咐韩赞周道:“你遣队人,护送宋先生回去一趟,如今兵荒马乱的,山匪到处都是,务必要挑些精干之人。”
“奴婢遵旨。”
宋应星很是感动:“谢皇上。”
从兴明殿出来,韩赞周笑着问道:“宋先生准备何日动身?”
“我回去跟家兄说一声,今日便走。”
“呀!”韩赞周没想到他会如此心急:“宋先生昨日才到广州,这一来一回千里之远,不歇上几日吗?”
“不了不了。”宋应星摇摇头。
韩赞周多了丝敬佩:“既然如此,那等会我便差人直接去宋知府的府上。”
“有劳韩公公了。”
说话间,已至宫门口。
二人互相一礼,遂各自往左右去。
宋应晟正在家中等着。
待宋应星进屋,便着急问道:“怎么样,陛下都和你说什么了。”
“皇上让小弟出任国子监监丞,负责教授四门学的学子。”
宋应晟有些懵。
他们兄弟两个,都是举人出身,考了好几次科举都没有中进士,单论学问的话,一个小小的举人,哪有资格去国子监讲学,更何况还是出任监丞。
国子监辖下有三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三个学院各置监丞一员,全权负责学院事宜。
自历朝历代以来,出任监丞者,哪个不是一时大儒。
让一个小小的举人出任监丞,这怎么想怎么匪夷所思。
感觉,如是故意侮辱人一样。
宋应晟有些尴尬道:“皇上...怎么...怎么会让你去讲学。”
“大哥放心,皇上没别的意思。”宋应星解释道:“皇上让我去教授的不是孔孟之学,而是百工之道,况且,除了小弟之外,皇上还征召西夷为博士,在太学中教授西学。”
宋应晟一听,脸色突然变得严肃。
“大哥,怎么了?”宋应星问道。
“唉...”宋应晟突然叹口气:“怕是要闹起来了。”
嗯?
没头没尾的话,让宋应星大为不解。
正欲开口问清楚时,管家进来道:“老爷,门外来了队东厂的番子,说是奉命来寻二爷的。”
宋应晟有些不快道:“二弟,你怎么还跟厂卫扯上关系了。”
“大哥。”宋应星解释道:“小弟是要先回江西一趟,皇上怕路上不安全,所以让东厂差队人护我一程。”
宋应晟脸色这才放缓:“看来万岁对你还真是看重。”
话里带着几分羡慕,当然,更多的还是替他感到高兴。
宋应星点点头,也不好说什么。
府门外。
负责护送宋应星回江西的,还是之前去接他的那队人。
他们之间也算是相熟了。
对这领队的档头,宋应星印象还算不错,他拱拱手,言道:“辛苦刘百户了。”
“宋大人客气。”
刘百户十分爽朗。
寒暄后,一行人随即启程。
宋应星离开广州没多久,皇帝在国子三学中开设西学和工学的消息就散播开来。
一时间议论纷纷。
朝臣多持反对意见。
在这些士大夫看来,这世间能称得上学问的,只有孔孟之道。
什么天文地理,什么工农之学,皆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旁门杂道。
自隋设国子监起,这座天下最高学府,便是勋贵高户用来镀金的地方。
现在你要改授什么西学和工学,那他们的子侄怎么办?
不学习圣人之道的读书人,还算是读书人吗?
这岂不是要误人子弟。
这又置圣人之学如何地?
一时间。
奏折如雪花般飘进宫中。
一直乖乖当着应声虫的钱谦益,竟然也第一次跟林平唱起了反调。
史可法和高弘图更是从早到晚折子递个不停。
尤其是翰林院那些研习了一辈子孔孟之道的老夫子们,更是直接甩来一顶背弃圣贤的帽子。
就连林平以为对西学十分开明的国子监祭酒蒋德璟,也言辞激烈的认为在太学中开设西学是侮辱圣学门第。
满朝文武,唯一没有表示反对的,只有马士英等寥寥数人。
林平此时才猛然醒悟过来。
原来,他以为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不知不觉间,触碰到了整个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
是啊。
人家凭借四书五经,夺得世代荣华富贵。
孔孟之学,就是身家性命,就是立世根本。
那可不就是要死命维护嘛。
现在还只是局限于朝廷这一亩三分地,若是等到事情发酵开来,怕是都要惹得这全天下的读书人震怒了。
林平一夜未睡。
最终还是退却了。
他将说出去的话又收了回来。
太学、四门学,仍旧尊奉孔孟之道。
皇帝让步了。
自天启以来,臣权终于压迫了一次君权。
百官们弹冠相庆。
一个个心满意足喜笑颜开。
过了几日。
待这风波渐渐平息之后。
林平悄然将艾儒略等传教士,安置去了负责教授太监读书的内书堂。
历史已经证明,孔孟的仁义之道是说服不了持枪操炮的强盗的,儒家的愚民之术也是保不住江山的,如今这个年代,近代科学刚刚萌芽,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微乎其微,要想避免如后世那般江山沉沦,那就得从现在起迎头追赶,一分一秒也耽误不得,此乃民族兴衰,林平自不会轻易放弃。
只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
一群西夷,成天从宫中进进出出的,朝中那些人又不是瞎子。
皇帝贼心不死,仍旧热衷于那蛮夷之学,这些一众清流夫子很是愤怒。
一群人又开始不间断的上书。
但是,这次劝谏的人,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级别上,都不如前几日那般势大。
内阁与各部头头脑脑,此次都选择了装聋作哑。
反正这内书堂,自宣宗设立起,历来教授的都是太监。
让粗鄙不堪的蛮夷,去教授猪狗不如的阉人,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皇帝已经让步过一次了,没必要非得把他逼到底。
自登基大典之后,林平就没有再召开过朝会了。
万幸的是,他现在还会亲自处理奏折,过个一段时间,多则十余日,少则五六日,还会将内阁或者军机处那三人叫进宫中去,问一问最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商议一些事关社稷安危的要事。
现在要是紧抓着西夷的事情不放,万一把小皇帝给逼急眼了,也开始学他那些不成器的祖宗,直接撂挑子摆烂怎么办。
所以啊,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都得留有余地。
当然,皇帝若是敢将太监之外的人塞进内书堂去,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