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难道不打算问问淮楚公子,对于阴山一战,知道多少吗?”
苏木凑近了宋鹤宸的眼前,眼神中带着些许光芒。
所有人都不知道奴场的主人到底是谁,但是他家殿下清楚,那奴场的主人就是淮楚公子。
当初淮楚的妹妹丢失后,淮楚也发了疯,为了找到他妹妹的下落,不惜耗费巨大,建立起了一个奴场。
当初奴场刚刚修建完成之时,不知遭到了四国多少的打压与谴责。
但是为了自己的妹妹,淮楚公子没有轻易认输,又过了几年,奴场才逐渐稳定了下来。
到现在,也已经成为四国中一个不可小觑的地方。
当初湟水一战,在所有的战备都充足的条件下,作战计划也十分周密,任是谁都不可能觉得南澈国会输。
可是……没有否认,南澈国确实输了,还输的十分彻底。
也正是因为阴山一战,才导致了现在的种种。
可是殿下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士兵,能够成为殿下的士兵,那一定都是对殿下忠心耿耿。
可……南澈国的朝堂之上,又是怎么样一副景象,现在两个人都在东源国之中,谁都不知道现在到底如何。
若是宋鹤宸愿意,他大可以问问淮楚,现在的南澈国究竟如何。
再问的仔细一点,那就是现在的南澈国,除了南澈帝之外,那位二皇子现在可有做什么小动作。
总之二皇子一直与宋鹤宸不对付,现在宋鹤宸落败,到了东源国来受苦,想来二皇子的心中一定是欣喜万分。
怕是心中更加希望,宋鹤宸就这样死在东源国,永远都不要回去的好。
二皇子是继后所生,但是朝臣们诸多反对二皇子的继承权,所以南澈帝早早就将储君之位给了宋鹤宸,也是稳定了朝臣们的心。
如今宋鹤宸一倒,也不知朝堂之上是如何选择。
“不急,现在先将眼前的事情做好,南澈国的事情,还不需要现在知道。”
宋鹤宸微微眯了眯眼,他的脑中有些混乱。
不止是苏木,就在他当日跟白屿攸讲述起阴山一战之时,白屿攸向他提出的问题,他也早就思考过。
但是“本是同根生”,宋鹤宸怎么都不太愿意相信会是那样的结果。
就算宋裴再与自己不对付,他也不会去拿南澈国的国运去赌博。
要知道,阴山一败,南澈国就将处于被动的一面。
而他又落入东源国,南澈国元气大伤,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那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
南澈国怕是要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四国之中处于低声下气的阶段。
这件事情,宋裴难道会没有想到?若是他分明知道这个情况,他也会这么做吗。
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皇宫,但是每年回到皇宫的时候,遇上宋裴,他总是对他充满着很大的敌意。
这叫宋鹤宸也不解,两个人的接触没有多少,能够叫宋裴对自己有着如此大的敌意,不是继后从中挑拨,就是宋裴在嫉妒宋鹤宸的储君之位。
*
反观回到自己的屋中的白屿攸,她坐在书桌前,惆怅的眼中不知何时蓄起了泪水。
这是自己重生之后,第一次的新年贺岁,也是第一回会这般难受,母妃的忌日与国宴在同一日。
那年的国宴如往年一样,喜气又热闹。
可是母妃的伤寒很严重了,她几乎没有办法站起来,走出紫宸殿来参加国宴。
父皇那会在前朝,知道母妃病重的消息之后,准许母妃可以不用出席国宴,在紫宸殿中安心养病。
而作为公主的白屿攸却没有办法一直陪伴在贤妃的身边,她需要参加国宴。
等她到了后宫的宴会上,皇后与几位得宠的妃嫔唠嗑了一会,就将目光投向她。
言辞中十分犀利的指出自己的母妃恃宠而骄。
“三公主都过来参加国宴了,怎么贤妃还不过来,当真是病重的连国宴都不能出席了?那怎么还能够侍奉陛下呢,得搬出宫去养病了吧。”
随后又是几位妃嫔的挑唆,她们本就对白屿攸的母妃诸多不满。
毕竟后宫妃嫔这么多,都想平分秋色。
东源帝却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他便是最爱贤妃,若非贤妃那段时间生了病,怕是要贤妃日日陪伴在他的身侧。
但是如此受宠,也自然遭到了后宫妃嫔的嫉妒,她们便联合起来,要打压贤妃。
白屿攸的母妃并不喜欢这些勾心斗角,她生于京城贵门,就算不嫁给东源帝,也一定会是权贵世家中的当家主母。
而做了东源帝的贤妃之后,也不会去算计旁人,她只过好自己的生活。
有着东源帝的宠爱,所有人都不敢在明面上对她如何。
可这样一来,也威胁到了坐在六宫主位的皇后的位置。
在贤妃还未进宫之前,皇后也受宠,否则也就不会在现在的后宫之中,总共三位公主,有两位都是她的孩子。
可是贤妃一入宫,东源帝就极少去皇后那,就算是去了,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的宠爱。
后来不知是哪里来的传言,说是等贤妃生下子嗣,陛下就属意让她掌管六宫。
能够掌管六宫的人只有皇后一个,而其他妃嫔最多也就是从旁协助管理六宫。
那这些传言无疑是在针对皇后与贤妃两个人。
加上皇后本就嫉妒,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对贤妃也是处处挑剔。
后来贤妃生下三公主,皇后也放松了不少,毕竟不是皇子,也没有办法让东源帝立刻立为储君。
可是贤妃的宠爱并没有减少,相反是又增加了,东源帝每回都能借着看望三公主,而将皇后殿内的两位公主遗忘。
后宫的风言风语还没有过去,朝堂上又出现了岔子。
整个偌大的后宫就只有三位公主,按照东源国的国策是没有办法立公主为国君的。
可东源帝也正是在三公主满月的时候,亲自颁布了一条律令,上面说着:东源国此后,公主与皇子都可以上朝堂任职,准册立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