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将红景天的根嚼烂咽下后,众人都紧张地观察着他的反应。
不一会儿,朱元璋爽朗一笑:“红景天,果然有效!”
众人愕然,毕千户的声音与之前大不相同!
因为高山症,毕千户之前说话明显乏力。
而现在,可以说是声如洪钟,中气十足。
完全没有一点中毒的迹象!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一刻钟不到,就有如此明显的变化!
看来,红景天的根还真是可以缓解高山症。
大家都疑惑起来,木扎儿,真的这么好心吗?
木扎儿还真是给明军当向导来了?
就是因为吴王曾饶过木扎儿,好几次都放任木扎儿逃走,木扎儿这是投桃报李来了?
太不可思议了!
不管如何,度过眼前的危险,终于有了方法。
不等朱允熥下令,明军从将军到军士都开始在雪地里寻找起来。
果然,每隔一小段距离,就会有红景天,一团团,一丛丛的。
朱元璋此时的高原反应已经消失了,心情极其愉悦。
看看,咱三孙真的是老天照顾,运气太好了。
「大自然就是一个平衡的生态圈,相生相克,无处不在。」
「谁能想到,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还生长着红景天!」
「在高海拔的地方,容易得高山症,于是大自然就在这里安排了高山症的克星。」
「想起了金老爷子《神雕侠侣》中的绝情谷,绝情谷中有剧毒的情花。」
「想解杨过的情花毒,需要一种叫断肠草的植物。巧的是,断肠草就生在情花旁。」
「无论哪种植物,在离它五步之内,必有它的克星。」
朱元璋忽然想到,自然中有这种规律,人其实也是。
比如,木扎儿是胡人的智者,可惜他遇到了克星,他的克星正是咱三孙!
此时,木扎儿带着人正在远处等待明军跟上来。
如果明军跟不上来的话,就说明他们的高山症更加严重了。
刚才吴王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意外。
此人,不论是学识,口才,武力都是自己未曾见过的。
这方面,木扎儿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但是吴王的部队来到了这里,受到了高山症的侵袭,大部分明军都挺不过去这一关。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明军都会有反应。
吴王也许会将有反应过度的明军留下这里,慢慢组织下山。
其他的暂时没症状的军士,会跟着吴王继续跟过来。
只要吴王跟过来,就一定损兵折将。
因为上得越高,高山症就越厉害。
就算他们能够熬过高山症,也恐怕逃不过自己在前方预设好的圈套!
吴王,如果你死了,我会按汉人的习惯,给你厚葬。
吴王,如果你没死,落在我手中,我会让你助我重建、振兴乌孙国!
吴王,只要你答应助我,我就离开兀纳失里,回到亦烈,让你成为乌孙国永远的国师!
有了吴王朱允熥,得到了吴王制造各种装备的能力,我乌孙国重建指日可待!
“明军在做什么?”巴图根喊道。
正在思索的木扎儿被巴图根打断了思路,往前一看,明军居然正在雪地里四处扒拉。
拔起了一团又一团的灌木。
这不是经常见到的红景天吗?
他们拔这个做什么?
最早发现红景天功效的是藏医,在天山一带的胡人还没意识到这种植物的作用。
天山南北的部落之所以没有高山症,是因为他们从小放牧,不少地方还有高山草甸,对于这种高度已经习惯了。
更让巴图根等人不解的是,他们居然吃起了红景天的根!
他们才上到这里,居然就饿了?
难道明军从交河城出发,没有带肉干和其他干粮吗?
再不济也可以杀马饮血呀,怎么沦落到吃树根的地步?
巴图根兴奋了,恐怕不用再往上走,明军就会因为吃的,而打起来!
不一会儿,明军都开始列队,牵马,前进!
明军的精神状态明显与刚才不同!
前面,居然还传来了明军的阵阵笑声。
哪里有一点高山症的症状?
“难道红景天既能当粮,还能当药?”木扎儿问道。
巴图根说道:“吴王的运气是不是太好了?”
木扎儿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对于红景天,自己也只知道名字,不知道有这作用。
此时,明军的高山症全部消失,大家都高兴异常。
朱元璋心里却在疑惑,红景天这么好的东西,胡人为何不知道?
如果胡人知道红景天能消除高山症,为什么不提前把这里的红景天全部拔起烧掉?
胡人打小就在这里生活,对于这里的植物居然还不如外人?
恰好,朱允熥的心声进入了朱元璋的脑海:「从红景天这个植物,就可以看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差别。」
「游牧民族的食物基本都是地上跑的,对于地上长的东西,看不上、吃不惯。」
「尤其是对于这种难以下咽的植物,胡人根本不考虑植物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功效。」
「因为动物本身含有充足的盐分,牧人吃牛羊,完全可以不用购盐。」
「西域地广人稀,动物可吃的植物很多,牧人没必要对植物进行研究。」
「汉人则不同,以农业为主,一看到植物,先想到能不能吃。」
朱元璋没想到,三孙会对各个民族了解得如此之深,研究得如此之透!
也许三孙与木扎儿会谈时,就是从民族特性切入的。
如果能把折服木扎儿,彻底控制西域的过程就会大大缩短。
三孙赶快完成目标,好与咱返回大明!
因为真不知道大明乱成什么样子了!
也不知道三孙有没有收到沐瑶的信件。
……
继续跟着木扎儿前进。
此时,雪停了,风大了。
风在地面打着旋儿,将地面的雪搅得漫天飞舞。
呼呼的喘息声,伴着着呜呜的风声,让大家产生了一丝不安。
如果在这里遇到什么意外,恐怕是前进不得,后退不能。
朱元璋此时,忽然感到又是一阵气短,连忙停了下来。
尽管有几个火器营的军士在照看着毕千户,但朱允熥仍然不放心,时不时地观察一下朱元璋。
朱元璋的动作明显有些迟缓。
此时,徐怀锦也有些累了,刚才的高山症似乎又出现了。
但是,此时却不宜休息,因为这一段相对较陡。
胡人在前方等着。
朱元璋一屁股坐到地上。
朱允熥道:“毛易,把老毕搀着,抬也要抬到胡人站的那个地方。”
徐怀锦也没劲了,蹲到了地上,似乎这样,能够减轻一下不适。
朱允熥去扶徐怀锦,徐怀锦就像软面条一样。
“此地不宜久留,大家赶快走,到前面胡人停留的地方歇息。”
朱允熥说完,一把抱起了徐怀锦朝前面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