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张氏眼看着盛二伯在拿到了钱匣子之后,就抱着钱匣子坐到了炕的另一边,从里面数了三十个铜板,然后就关好了钱匣子,当着她的面把钱匣子塞进了他的被子里。
“往后咱们家的钱匣子就我来拿着了,我先把它放在这,你别乱动。等我回来要是发现它没有了,看我咋收拾你。”盛二伯对盛张氏挥了挥拳头,威胁道。
盛张氏条件反射地瑟缩了一下,继而面无表情地望了盛二伯一眼,眨了眨眼,算是表示了自己听到了。
盛二伯满意地轻哼了一声,揣好了三十个铜板,走了出去。
二房最小的孩子盛明阳就坐在炕里面,在盛二伯离开之后,他蜷缩到了盛张氏的怀里,小声嗫嚅道:“娘,我害怕……”
盛张氏抱紧了盛明阳,在他的后背拍了拍,柔声哄着他,“明阳,不要怕,娘没事儿。”
盛明阳又往盛张氏的怀里缩了缩,“娘,爹为啥总打你?他以前都不是这样的。”
“人都是会变的。明阳,答应娘,往后你要做个坚强勇敢的人,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要保护几个姐姐。你能做到吗?”盛张氏伸手摸了摸盛明阳的脸,语重心长地说道。
盛明阳不是很能明白盛张氏说的话,只是本能的在她问自己能不能做到的时候,回答了“能”。
盛张氏抱着盛明阳,在得到他的肯定的回答之后,就咧嘴笑了起来。
笑了没多久,就又哭了起来。
盛明阳被盛张氏不断变化的表情给吓到了,他怯怯地帮她擦去了眼泪,“娘,不哭,我不怕了。”
“好,好,娘不哭。”盛张氏自己抬手把自己的眼泪擦干净,对着盛明阳露出了一个笑脸。
“明阳自己出去玩吧,娘想要自己待一会儿。”
盛明阳像是预感到了什么似的,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了抱盛张氏。
盛张氏含笑目送着盛明阳走出屋子后,她就走到了盛二伯的被子边上,伸手进去把钱匣子拿出来,从里面倒了一大半铜板出来,装到了一个小包袱里面。
那个包袱里面她只装了一身衣裳,再就没有别的东西了。
装好之后,她把小包袱折了又折,取了一个篮子,把包袱装进了篮子里面,又在篮子上盖了一层布。
做好这些之后,盛张氏把篮子挎在了自己的胳膊上,最后一次环顾这个她生活了十几年,处处都有自己记忆的屋子。
正对着门口摆着的两口木箱子,是她的陪嫁,做箱子的木头用的是她爹和哥哥在娘家后院里砍的两棵榆树。
木箱子上面摆着的一块小铜镜,是她头一次给人做媒成功之后,她用自己赚来的钱买的,那时候她刚嫁过来半年。
地上摆着的那套桌椅板凳,是她生双胞胎那一年请盛木帮忙做的,料是盛木出的。
桌子上摆的两个茶碗是她和盛二伯一起去赶集的时候买回来的,那时候盛二伯说可以买回来招待客人用。
这屋里的一切都是她用心置办布置出来的,每一个物件儿她都能说出一个和它有关的故事。
看着看着,盛张氏的眼睛湿润了,鼻子酸了。
她用力闭了闭眼,两滴眼泪流了下来。
从此以后,她和这个屋子,和这个家,和几个孩子,都不会再有关系。
盛张氏解开自己的外衣,从贴身的里衣里拿出了一张叠成了小块的纸,那是她在盛南溪被胡财主带走之后,跑回娘家请人帮忙写的和离书,她已经印好了手印。
剩下的,只需要盛二伯印了手印,他们就彻底没有关系了。
留下了和离书,盛张氏悄悄离开了盛家院子。
没有任何人发现她的离开。
后来还是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盛老娘发现家里还没有开火,她就发了火,怒气冲冲的从厨房门口一直骂盛张氏骂到了二房的门口。
她以为她会抓住盛张氏偷懒,却没有想到她扑了空,没有看见人,只是找到了一张写了字的纸。
盛老娘把纸拿了起来,好奇地看了几眼,想到二房屋里面就没有那认字的人,那这个带字的纸的来历就是个问题了。
她把那张纸给收了起来,想着等到东山子醒了,就让他帮忙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她倒是想要知道这个二房又在鼓捣些什么,盛张氏是不是又要作。
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盛老娘只以为盛张氏是看着家里人都在围着盛东山转,没有时间修理她,她就溜出去偷懒了,心里还想着等到她回来了,一定要好好收拾她一顿。
*
到了掌灯时分,孟复臻和孟奶奶两个人都盘腿坐在炕上,两个人中间的炕桌上摆着一盏小小的蜡烛。
盈盈烛光,照的人的脸庞都格外的柔和温暖。
孟奶奶迎着烛光看着日渐长大的孟复臻,既欣慰又感伤。
“今天骆文又来家里了,这个孩子他小的时候,我看着他就觉得是个重感情的,那时候他长的还有点像是小姑娘,你们两个总在一处玩耍。”孟奶奶曾经对骆文很好,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孙子一样疼,凡事有孟复臻的,她也会给骆文准备一份。
时间过的还真是快啊,一转眼那些咿呀学语的小孩子们都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小少年了。
孟复臻面色紧绷,“我一点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
孟奶奶今天也不是想要和孟复臻聊往事的,她是想要和孟复臻聊未来的,见他不喜欢再说骆文的事情,就把话引到了正题上。
“咱们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了,也不见他们过来,也不知道他们是放弃了,还是在想着更狠的法子对付咱们。这一天天的,尽让人提着心过日子了。”骆文的再次到来,让孟奶奶一直藏着的担心,彻底地暴露出来,她是真的害怕孟复臻也会像他爹娘还有妹妹那样,被人给害了。
“没事,他们既然一直没有动静,那最起码最近一段时间里,咱们都是安宁的。奶奶,下次骆文要是再来的话,不要让他进门了。咱们家院子里面现在是夏至家的作坊,做的都是要对外保密的东西,让外人随便进来,要是配方泄露出去了,那就麻烦了。”孟复臻提醒孟奶奶注意不要让外人进作坊里来,免得被别人知道了秘方。
这些事情孟奶奶都是明白的,在这一点上她一直都做的不错,就是今天骆文来的时候,是作坊里面的工人开的门,把人给放进来的。
“我往后再多注意些。听说骆文是陪着他的那个同窗一起回来的,他同窗就是夏至的堂哥?”孟奶奶转了一个话题,关心起了盛家的事情。
孟复臻点头,“夏至的大哥在镇上被人给打了,好像是现在还没有醒过来,也不知道啥时候能醒。”
“那是被打的还挺严重的?真是糟心了,夏至他们过去看过了没有?”孟奶奶感叹了一句,试探着问道,她也知道盛夏至他们家和盛家不和,她这样问也是跟孙子聊天的时候无聊随口问到的。
“不知道,应该是没有。”孟复臻想着盛夏至和自己从小河边上回家的时候,天已经不早了,那个时间都不是合适的串门时间了,那就更不用说是比那个时间更晚的了。
另一边,盛夏至家里,几个人还真的是正在讨论着要不要去盛家看看盛东山。
这个问题是盛冯氏提出来的,她现在作为家里的长辈,一家之主,很多时候的思量不是个人与外面的某个人的恩怨,她想的是这件事他们家如果这样做了,会给他们家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大多数时候,她是以家为考量事情的出发点。
不过,这一回,她也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娘,我们为啥要去看大哥?咱们两家之前都已经闹成了那个样子,现在在路上遇见了,我们都是恨不得能绕路走过去的,真的没必要上赶着去别人家看去。”盛谷雨对盛家是心怀怨恨的,盛家让她承受了好多她本来可以不用去承受的痛苦,她这辈子都是没有办法和那边的盛家人和平相处的。
盛夏至也不主张去看盛东山,她觉得盛东山在镇上念书都能被打成那个惨样子,那他在镇上的时候一定是没干什么好事。
参考现代自己读书时期的那些不爱学习只爱打架的同学们,盛夏至更加确定自己的那个想法了。
“娘,咱们家就权当是不知道这件事吧,反正现在大哥被打的事情还没有在村子里面宣扬开。咱们这样上赶着过去,弄不好还要给自己惹上一身麻烦回来。我现在都害怕就算是咱们没有去看他,那边的人都要找咱们家的麻烦呢。”盛夏至劝着盛冯氏选择老实在家里面待着,不要再和那边有任何的牵扯。
“我也是不想要去看东山子的,只是念着咱们两家之间好歹还是亲戚,都姓盛。他们家出了事情,咱们家咋着都该走个过场,给外面的人看看,堵住他们乱说的嘴。”盛冯氏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要是真的能彻底和盛家撇清了关系,她都能乐死了,被压榨了这么多年,她一点都不想要见到盛家的人。
“那咱们就都不去,咱们自己家作坊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工夫去管别人的事情?”盛立春拍板替大家决定了下来。
说到了作坊的事情,盛夏至就提了两句就要做好的猪蹄和果酒的事情,要大家最近多注意一下。
至此,盛夏至家关于盛东山被人打伤的事情的所有的讨论就都结束了。
第二天,大家照旧忙着作坊的事情。
*
过了中秋,柳树村的人就都进入了收秋农忙的阶段。
盛夏至考虑到作坊里的工人们家里面也都有地,就让他们每天过来半天,工钱依旧是按照全天的工发。
从八月下旬一直到十月,柳树村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地里忙着。
盛冯氏带上了盛立春在他们家的地里忙活了两天,就把自己家分到的三亩地给收完了。
在这几个月里,盛夏至家的作坊和顺福楼的生意合作逐渐稳定下来,有了每个月的固定拉货时间,作坊里面也有了存货。
和点心铺子的合作也越来越好,那款被盛夏至起名叫作“相思卷”的果丹皮,在吴掌柜和盛夏至两个人的谋划下,成了铺子里面最好买也是最值钱的东西。
盛东山是在回家之后的第五天才醒过来的,不过因为脑子里面有淤血,他新添了一个手抖的毛病,拿不了毛笔了。
盛家的人求医问药,烧香拜佛,各种办法都试过了,最后遇上了一个游方的白胡子大夫,说是可以治好盛东山。
盛家人就将那个大夫请回了家里,好吃好喝地供着,只求他能把盛东山给治好了。
盛二伯去县里报官,到了县里之后,他连衙门的门都没能进去,反而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三十个铜板都给了守在门口的差役。
报官的事情没有办成,他回家之后,被家里的人痛斥了一顿,都埋怨他不会办事。
盛张氏失踪的事情,是在他回来之后才发现的。
盛二伯后来去了盛张氏的娘家找人,却被告知盛张氏已经跟了一个外县来这边收药材的大夫离开了,他们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还催着他赶紧把和离书签好了。
盛大太爷家的事情也已经解决了,最后还是盛大太爷出了手,利落地让赵清婷落了胎,送回了她自己家,还把盛赵氏给狠狠罚了一通,不许她再插手家里面的事情。
盛大太爷处理完事情之后,马上就给盛清平找了个媳妇,刚过门半月。
进入十一月,村子里已经渐渐地有了年味儿,农忙结束,家家户户手里面都有些余粮,都在盘算着要在过年的时候做些啥吃的。
盛夏至这个时候才想起了宋易之前给自己提的条件,他要来自己家面过年。
她觉得自己现在应该先跟盛冯氏通个气,让她在准备年货的时候,准备出宋易的那一份来。
八壹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