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有力理论上对黄矮星、橙矮星、红矮星、褐矮星重新进行定义和划分因为牛顿引力理论错了,我统一了所有力,有新的万有力定律和公式,引力是动量之间的作用,而不是质量之间的作用,恒星引力的大小,取决于恒星在宇宙中的绝对动量大小而不是质量大小,所以需要从动量上重新修改黄矮星、橙矮星、红矮星、褐矮星等的定义。现对黄矮星、橙矮星、红矮星、褐矮星重新进行定义和划分:黄矮星在天文学上的正式名称为GV恒星,是光谱型态为G,发光度为V的主序星。将这一类恒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在0.8至1.2倍,修改为:这一类恒星的动量大约是0.8至1.2倍太阳质量乘以绝对速度368Km/s。橙矮星将这一类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0.5至0.8倍,修改为:这一类恒星的动量大约是0.5至0.8倍太阳质量乘以绝对速度368Km/s。红矮星是指表面温度低、颜色偏红的矮星,尤指主序星中比较“冷”的M型及K型恒星。将这类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0.08至0.5倍,修改为:这一类恒星的动量大约是0.08至0.5倍太阳质量乘以绝对速度368Km/s。褐矮星是质量介于最重的气态巨行星和最轻的恒星之间的一种次恒星。将质量介于13至80倍木星质量即太阳质量的0.013至0.08倍,修改为:这一类次恒星的动量大约是0.013至0.08倍太阳质量乘以绝对速度368Km/s。368Km/s是目前太阳系在宇宙中的绝对速度。假设太阳系奔向巨引源的速度是588Km/s,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速度是220Km/s,那么目前太阳系在宇宙中的绝对速度就是368Km/s。目前太阳系位于远银心点,这两个速度方向相反,绝对速度指向狮子座方向。而在白垩纪中期的8400万年前,太阳系在宇宙中的绝对速度是220Km/s+588Km/s=808Km/s。8400万年前太阳系位于近银心点,这两个速度方向相同,绝对速度还是指向狮子座方向。那么8400万年前太阳系引力将变大(808/368)^2=4.82倍。即在恒星和次恒星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中,运行到银河系的近银心点时,恒星和次恒星引力将变大4.82倍。那么黄矮星、橙矮星、红矮星、褐矮星质量的上限和下限在银河系近银心点时就是在远银心点(目前太阳系所处的位置)时的近1/5。即:黄矮星的质量范围将变成0.16~0.24M⊙;橙矮星的质量范围将变成0.1~0.16M⊙;红矮星的质量范围将变成0.016~0.1M⊙;褐矮星的质量范围将变成0.0026~0.016M⊙。也就是说,在银河系远银心点的一颗质量为褐矮星大小的次恒星,在银河系近银心点可能就是一颗红矮星恒星;在银河系远银心点的一颗质量为红矮星大小的恒星,在银河系近银心点可能就是一颗橙矮星恒星;在银河系远银心点的一颗质量为橙矮星大小的恒星,在银河系近银心点可能就是一颗黄矮星恒星。这是因为引力是动量之间的作用,而不是质量之间的作用,恒星引力大小不是取决恒星质量大小,而是取决于恒星绝对动量大小,而银河系中恒星系在宇宙中的绝对速度是恒星系的公转速度和银河系奔向巨引源速度的合速度。所以我们要用动量大小对这些恒星和次恒星进行划分,而不是用质量大小来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