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 国士(1 / 1)

皇明皇太孙正文卷682国士微服私访之类的事情,对于老朱来说太正常了,他当皇帝的那些年能够走出皇宫的机会很少,因为总是有着批不完的奏折奏折,他哪里有什么心思出宫走走看看。

但是退位之后,尤其是在小小朱不断的成长之后,老朱确实有机会更多的机会走出皇宫了。

哪怕有些时候他也想过小小朱的安全问题,不过他也认可朱允煐的一些说法,可不能让大明朝的皇太子成为何不食肉糜的昏聩之人,不能让大明朝的天子不知民间百态。

对于自家重孙的表现,老朱其实也很骄傲,他的这个宝贝重孙还是很清楚一些事情的。

看着一批骏马朝着皇宫方向跑去,小小朱笑嘻嘻说道,“以前还听说过有人敢在应天府纵马,现如今可看不到了。”

老朱对于这个局面挺高兴的,“也就是开国的那几年,好些个武勋都是粗人,还以为咱就是他们的大帅,一点都不知道朝廷律法。那些功勋自己张狂也就算了,好些也都是教子无方。在应天府的纨绔,可没说闯出祸。”

那些纨绔子弟确实没少闯出祸,自然也就意味着他们为此付出代价,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看了看左右,小小朱说道,“外头都说咱爹好,咱爹是一个宽厚的皇帝。还说咱爹想法多,做了好些事情,就是给了百姓活路。”

老朱对此没有不高兴,在他的观念当中,儿孙要是比他更加出色,那肯定是要开心的事情。儿子和孙子比他厉害,老朱只会感觉到骄傲和自豪,绝对不会因此恼火。

“你爹确实比咱强,咱以前一直想着治理江山,咱总是看一些前朝的事情,想着他们失国的缘由。”摸了摸小小朱的脑袋,老朱笑着说道,“咱想了好些个事情,咱总是觉得万无一失。你爹就不在意,总是说一代人做好一代事就好。”

小小朱一本正经说道,“那是,要是咱爹没鼓励削藩,朝廷现在正忙着在削藩了。大汉天子还想着推恩呢,咱大明可就没有推恩。”

一秒记住

老朱拍了一下小小朱的脑袋,没好气说道,“那能一样吗?汉朝的藩王手里有钱有粮,还能自己封官。咱大明朝的王爷,哪个有这么大的权利?再说了,咱大明朝的王爷手里能有几个兵?”

小小朱不服气的说道,“那怎么不成?虽说咱大明朝以前王爷不能封官,可是长久经营一地,在这就是王爷身份显贵,地方官又不敢招惹,说不定就有了兵强马壮的王爷。”

老朱谈的口气,说道,“在那个时候也没办法,总该将兵权收拢回来呀。咱信不过那些骄兵悍将,好些人也都是跟着咱打天下的,咱要是有朝一日不在了,说不定就要出乱子。咱把兵权拿回来了,可以省心不少。”

藩王割据,这样的事情老朱也不是没有担心过,可是他自认为也做了不少限制,再加上当初对于大朱充满了信心,所以还真的不担心出现藩王叛乱的事情。

看着小小朱,老朱说道,“你爹做的好些事情想的长远,现如今百姓念着你爹的好。说到底还就是你爹能想着他们,他摊丁入亩,可是让好多贪官污吏无从下手。以前咱觉得两税法挺好,用了数百年的老法子了,总是有些用处。”

小小朱就立刻说道,“那是自然,百姓手里有了田地才能安身立命。要是百姓没了田地,估摸着就要离天下大乱不远了。咱也看了不少书,大多数都是百姓没了活路,才开始逐鹿天下。”

对于这样的观点,老朱自然是深以为然,因为他就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要是当初在老家能够有一点田地,他就不会裹上红巾去搏命。

一旦统治者失德,一旦统治者不在乎百姓,那么一个王朝基本上也就要快速的下坠了。

“百姓念着你爹的好,可是好多地主豪强你爹的好。你爹搞的那一套,让那些人想要收更多的土地就难了。”老朱心里清楚,说道,“你且去看看国子监里头,好些个出身不错的读书人都不喜欢你爹。”

读书人不喜欢朱允煐,这似乎也不是什么秘密,原因自然也比较一致。

这里头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英示皇帝不亲近儒家,而且英示皇帝将衍圣公一口气打回原型,这也让很多的读书人心里不痛快。

别管唐宋时期衍圣公看似不显赫,但是在蒙元统治的近百年时间里,衍圣公的地位可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衍圣公就应该显贵,那可是圣人后裔。

更何况英示皇帝还将衍圣公世系传承拿到朝堂上说事,那可是斯文扫地。

圣人后裔带头不守礼法,伦理道德被他们视若无物,哪怕有些人觉得那是因为女真或者蒙古人逼迫。可是衍圣公传承确实一度混乱,也没在意嫡长,那可是撕了圣人的面皮。

对于儒家的不亲近,这确实是许多读书人对英示皇帝不太满意的地方。不过这些也不是全部,虽然现在的科举制度下也存在寒门贵子,不过很多人都是家境不错。

可是现在倒好,皇帝搞出来一个摊丁入亩,都不是说完全失去了土地兼并的机会。只是在这样的政策下再去兼并土地,成本和负担就增大了很多,这就不划算了。

这些自然也是很多小地主阶级对于英示皇帝非常不满意的原因,可是他们看起来也只能是私下抱怨一下,面对皇帝的强权,他们甚至都不敢表现出反抗的态度。

那些小地主阶级都是这个样子,读书人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样子。

有些人可能是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皇帝,就算是改变不了英示皇帝,也需要去让大明朝接下来的天子亲近儒家,大明朝的天子就应该信奉圣人的言论。

虽然对于天子可能有些不满,但是丝毫不影响很多读书人对于科举充满热情,还是希望能够金榜题名,希望能够光宗耀祖。

小小朱有些好奇的问道,“曾祖,你觉得我爹是怎样的皇帝?”

老朱沉默片刻,说道,“你弟是个好皇帝,英明神武有心思,有心机,更有手段。他小事不湖涂,在那些个大事上更是目光长远。”

“你爹刻薄但是不寡恩,冷酷但非无情。有些薄凉,也有几分温情。”

听到老朱这样的评价,小小朱不乐意了,“曾祖,咱爹才不刻薄。咱爹最是念旧,对就旧臣对宗亲都好的厉害!”

老朱笑着摸了摸小小朱的脑袋,有些事情还是等着小小朱长大一点再说吧。或者是有些事情有些道理,估计他长大一点,能够看出来一些门道。

不过老朱可不觉得她的孙儿表现不好,一个皇帝就应该刻薄,一个皇帝就不该太过仁善。要是一个皇帝像个完人一般,那必然不是什么好事情,说不定就要天下动荡了。

在这一老一少在酒楼闲聊的时候,在他们欣赏着大明朝的繁华时,皇宫里的朱允煐可是非常忙碌的。他可没有什么机会出宫了,每天都有批阅不完的奏折,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跟着他去决断,哪有什么时间去微服私访呀?

严震直再次出现在了武英殿,这个工部尚书说道,“陛下,臣即将去开封府,工部的事情臣怕是顾不过来了。”

严震直有这样的担心很正常,他马上即将出发去治理黄淮,这才是他要办好的头等大事。等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治理黄淮上,工部的事情自然也就顾不过来了。

所以这一次过来,严震直也是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将他的尚书职位收回。

朱允煐不置可否,笑着说道,“爱卿无需多虑,治理黄淮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这也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工部的事情也无需担心,还有左右侍郎。你也不是担心工部之事牵扯,诸事交给左右侍郎打理就好。”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严震直依然是大明朝的工部尚书。作为六部尚书之一的他去治理黄淮,自然也就有着更大的话语权,也可以让他更好的节制百官。

至于公布的日常运作也不需要担心,工部也算得上是人才济济。虽然没有尚书,但是还有左右侍郎呀,他们也可以办好这些事情。

早在洪武年间就可以看出来了,缺了一个尚书并不会影响六部的运转。所以文武百官们也不需要将自己看的太重要,哪怕他们位高权重,可是离开了他们,大明朝依然是在有序的运转。

看似有那么一点无情,不过这就是事实。大明朝不能缺少的是皇帝,而不是尚书。

自然皇帝都这么说了,严震直自然也就没有其他的意见。更何况有这工部尚书的官身在,他也确实可以省心不少,治理黄淮也会方便一些。

毕竟官场上是很现实的,人走茶凉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当你是尚书的时候,那么就是门庭若市。可是一旦没了官身,不要说昔日同僚了,就算是一些门生故旧说不定也会疏远。

这样的事情严震直可没少看到发生,有些时候甚至也会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

到底是皇帝陛下的旧臣,陛下还是给了诸多的体面,还是给了无与伦比的信任。

朱允煐认真看着严震直,说道,“工部的事情你无需担心,你现在只需要治理好黄淮就行,其他的事情一概和你无关。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立刻给朕奏报!治理黄淮事关江山社稷,朕将此事托付爱卿了!”

严震直跪下,声音坚定,“臣领旨!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隆恩!”

对于严震直来说,治理黄淮这件事情一直都是一个恩典。这个很多人眼里的脏活累活,甚至是苦活,他是甘之如饴的,一直都觉得这就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工作了。

这是给他青史留名的机会,严震直自然无比重视这样的机会。

看着最早一批留在自己身边的严震直,朱允煐说道,“爱卿在朕跟前也近二十年了,爱卿的能力、品性,朕的心里有数。此般大事托付于你,朕心里踏实!”

说完这些,朱允煐对王承恩说道,“黄河大堤绵延千里,赐爱卿辇驾一副、御马两匹令人送爱卿回府!”

严震直感动莫名,陛下只是给了他无与伦比的恩典,哪怕是陛下的第一心腹茹瑺,实际上上也都没有这样的待遇,这甚至是英示朝的第一例。

自然是无与伦比的恩典,那当然是不能轻易的赏赐,要不然就会贬值,要不然就显示不出来恩宠。所以说朱允煐比较小气或者刻薄的,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于这样的评价,朱允煐是心里有数的,就是知道了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那些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好了!

严震直离开了武英殿,这或许就是他短时间内最后一次见朱允煐了,因为他明天就要去开封府了,就要去开始正式的治理黄淮了。

失落谈不上,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更何况这是国家大事,自然不能耽搁。

大家都是国家柱石,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家大事上更好。哪怕严震直是朱允煐的心腹重臣,那也没什么关系,严震直的存在就是为了办好这些大事。

看着严震直坐在皇帝钦赐的坐撵上,看着抬着撵驾的是高大魁梧的大汉将军,不是关于感情的羡慕,严震直可以说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恩典了。

可是想想他即将要做的事情,很多官员也就释然了,好像也就没必要特别的羡慕了。

别看严震直现在很风光,可是一旦没有做好陛下交代的差事,那么现在的风光就会立刻转变成悲凉。所以想要得到这样的风光,也是需要承担很多的风险。

那些同僚们在想些什么,严震直大概心里有数。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些事情,他只是想要办好差事,他只是想要治理黄淮。

这不只是为了青史留名,这也是报答大明朝两代皇帝的知遇之恩!

82中文网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软饭秀才开始称霸天下我将踏歌而来 逍遥四公子修果 兵王无敌 重生之我是崇祯帝骑驴看唱本呵呵 从软饭秀才开始称霸天下 我的道教三国 权御八荒 我被华夏众皇帝围殴 大秦:开局向祖龙索要太子位 不科学的原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