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顺着永济渠,从洛阳一路溯游而来,在清晨的时候终于到了长安城外的码头上。
芸儿跳着蹦着从船里走出来,边走边往里面喊道:“小姐,我们到长安喽!”
苏慕诗笑着走了出来,至于李景胜,从余杭一路吐到了长安,吐到腿都软了,现在正躺在床上休息呢。
清晨的长安码头上,水雾弥漫在水面,数百艘般整齐地依靠在码头里。此时,各条船上的水手已经起床,收拾完船上的东西,纷纷下了船觅食。
码头边上不远的地方,长安府尹特意在这里划出了大片的区域,用来给那些流动的小食摊贩在这里摆摊。此时,东边的天空上正泛着鱼肚白,启明星高悬于天上,夜幕已经收起,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从长安或者是长安附近村落而来的小贩们,挑着包子、粥等早餐,早早地就在摊贩区里面摆上桌椅,偶尔与旁边的同行聊上两句,更多时间则安静地等待码头上的工人下船,准备开始迎接新一天的生意。
码头上的鼎沸人声很快就宁静打破了这份宁静,工人们纷纷走到摊贩区里,来到熟悉的摊档前面,与老板打个招呼,一声“照旧”,很快便能拿到自己想吃的早餐,然后坐下来,一边与好久没见的老朋友一起吹着牛,一边享受这怀念中的早餐味道。
苏慕诗与芸儿两人跟着下船,来到一个卖包子的花白老人前面。
“爷爷,我们要吃包子,好吃的包子都来一份。”芸儿看着蒸笼里热腾腾的包子,感觉食欲大开,甜甜地笑着说道。这几天在船上真是吃不好睡不稳,现在看到包子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好想与这位亲人融为一体啊。
老人笑呵呵地把每种包子各来一个,夹起放在碟子里:“小女娃,听口音可不像长安人。刚来长安的吧?试试老汉我做的包子,嫩滑馅足,在这码头可是独此一家,那些个粗汉都喜欢来吃!”
芸儿笑嘻嘻地拉着自己小姐的手,与老人嘻哈笑着对答。
老人旁边的小孙子拿着布上前,把桌椅擦拭一番,然后仰起头来,对苏慕诗二人奶声奶气地说道:“姐姐,桌子擦干净了,你们来坐吧。”
苏慕诗蹲下身子与小孩平视,笑着说道:“小朋友,真勤奋,上学没有?”
小男孩害羞地跑回自己爷爷的怀里,时不时偷看着苏慕诗和芸儿两人。
老人慈祥地摸着自己小孙子的头,呵呵地笑着。
“这是我的小孙子,他的父母死的早,现在就我爷孙俩一起过日子。前段时间,小侯爷的唐苑免费接收学生上学读书,村正说我家符合条件,就安排他到唐苑报到。”
“爷爷,这日子还过得辛苦吗?”芸儿睁大眼睛,看着那小男孩就觉得可怜。
苏慕诗笑了笑,没有说话。
老人抚着自己的胡须,哈哈笑着:“小女娃,如今这世道太平,官府对我们这些老家伙也不错,只要愿意去做,这日子总比战乱的时候强多了!至于辛苦不辛苦,如果老汉我说不辛苦,你会相信吗?”
芸儿看着他们爷孙俩,侧着头认真想了一会:“芸儿其实不懂,但看爷爷您的笑容,芸儿就觉得您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老人摸着小孙子的头,笑着把包子端到苏慕诗他们的桌子上:“今日见你小女娃投缘,这些个包子就当是爷爷请你吃的!”
芸儿马上着急地想说什么,苏慕诗连忙拦下她,给老人行了个礼,说道:“长者赐,不敢辞。那就多谢老丈的慷慨了!”
老人摆摆手,笑呵呵地看着苏慕诗说道:“姑娘,你们慢慢吃,不够我那边还有。”
芸儿马上摆手急忙忙地说道:“不用了不用了,爷爷,您想把我们两个撑着吗?”
老人与苏慕诗两听芸儿的话后都笑了起来,一直躲在老人怀里的小男孩见自己爷爷在笑,也对苏慕诗二人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长安城里传来重重的报晓鼓,厚重的长安城门被人从里面缓缓地打开,守城的官兵从里面走了出来,站立于城门的两边,开始安排等候在城门外的人有秩序地进城。
醒过来的李景胜找到了吃完早餐的苏慕诗和芸儿两人,然后另外买了一份包子,边走边吃。这时,他的嘴里叼着一个包子,脸色苍白,脚步有些虚浮,在船上的这几天,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完全被掏空一样。
进了城门,一百五十多米的朱雀大街让三人眼前一亮。两边整齐布局的里坊,里面每家每户的大门敞开,能看到有人进进出出。
走过朱雀大街,苏慕诗三人顺着指示来到了东市,找到了三味书屋。
长安的三味书屋,比余杭的更高,装修得好更大气。里面的书籍种类琳琅满目,经史子集应有尽有,不少书生吃完早餐后,都纷纷来到这里,从数十个书架上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书,然后抱着书,坐在书屋冰凉的地板上,细细地品读着。
苏慕诗找到《那年那兔那些年》的漫画,它被摆在书架前最显眼的地方。大抵是刚刚上架,余杭那边还没有行的缘故,这里的漫画连载比余杭的还要多和丰富。
苏慕诗一口气把整套漫画抱住,来到书屋角落里的一张空桌子上坐了下来,捧着书籍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芸儿觉得这书的确有趣,自己也拿了几本,跟着自家小姐坐到了一起,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而李景胜则是问店员要了一杯茶,坐在他们两人的旁边,一边喝茶一边在暗暗调整着自己的身体状态。
整个上午,苏慕诗就带着芸儿和李景胜两人把三味书屋、宜家家居和便利店全部认真地逛了一遍,然后在长安城内找到下脚的地方后,下午的时候就雇了辆马车,直奔桃源村而去。
马车行驶在平坦的水泥大道上,异常的舒服与快。在马路的另外一边,工人们正在日头下紧张地进行另一边马路的修建工作。
“小姐,这条路好平整,比青石板路好走多了!”芸儿拉开马车上的窗帘,看着下面的水泥路面惊呼道。
前面的马夫听到芸儿说的话,马上笑着回答道:“小姑娘,这是魏王和小侯爷共同修建的马路,用的据说是叫什么水泥的东西,反正那东西就是在桃源村里弄出来的,现在长安城附近最好走的就是这段路了,据说下雨天还不会变泥泞!”
苏慕诗看着芸儿不断地惊呼,不禁微微一笑。
这么快就把水泥弄出来了?那人还有什么惊喜在等着自己呢?
近了桃源村,一座庞大的围楼映入眼帘,然后再往围楼的旁边看去,写有“桃源村”三字的石门高高竖立着,青石板铺成的路,一级一级地,从石门处向里面延伸出去,消失在远方。
同样的是热闹的街道和拥挤的人群,苏慕诗却觉得这里的热闹与拥挤和长安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说长安的热闹和拥挤是带有含蓄的感情,那么桃源村的热闹和拥挤却是显得奔放而热烈。
侯府的前面,十几个花白老头坐在小凳子上,偶尔之间来一场对话,至于自己前面菜篮子里的东西,终究会有人来买的。
穿过嘈杂的大街,转子一个弯,整个世界立即安静了下来。
榆树、杏树整齐地栽种在道路的两旁,崭新的房子整齐地排列地树木的道路的两侧,不时有人从房子里出来,见到苏慕诗三人,也友善地打个招呼。
再往里走,是一个空旷的广场,广场背后则是一堵高大的围墙,围墙的背后,能看到一排排的屋子整齐排列着。
苏慕诗来到围墙的前面,看着大门一边写着“唐苑”二字的石碑,刚想踏进去,却被门口的两名守卫拦了下来。
“这位姑娘,现在正是上课时间,谢绝参加,请回吧!”
苏慕诗觉得有些可惜,刚想转身离去,耳边却响起了芸儿的惊呼声。
“咦,那不是今天早上卖包子的那位老爷爷吗?”
苏慕诗顺着芸儿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早上卖包子的那位老人家夹着书本,此时刚好从大门里面经过。
“咦,是你们两个小女娃,还有这个还没睡醒的青年人!”老人家听到芸儿的喊声,转过头来看到他们三人,不由得轻咦了一声:“你们怎么跑到这来了?”
李景胜脸都有些红红的,他的精神的确还是不太好,一路过来都有些迷迷糊糊的。
“老爷爷,您又为什么到这里来了?”芸儿侧着头问道。
老人呵呵笔着,从里面走了出来:“因为老汉我就是在这里教书的啊!”
苏慕诗行了一礼:“原来老人家是位大家,慕诗失礼了!”
老人摆摆手笑着说:“我也骗了你们一次,这算扯平了!不过那小孩子的确是我孙子,而且他的父母早亡,今年才到唐苑来上学。”
“这几位是我的朋友,我想带他们进去坐坐。”老人笑着对两个守卫说道。
其中一个守卫笑着回答道:“之前是因为怕他们会影响了里面学生的上课,如今既然有独孤先生的带领,那当然是可以的。”
谢过守卫,三人跟着老人一路走着,边走边听老人的介绍。
两边的课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还有先生讲课的声音。
苏慕诗突然在一间课室的不远处停了下来,她看向里面,一个年轻人正坐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解着黑板上关于经济学的内容。
老人见苏慕诗停了下来,跟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笑着介绍道:“这是小侯爷在给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他每隔两天就来讲一次课,所讲的内容又是新奇却又极有用,所以来听的人倒是不少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