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虎玉珮 > 第一百廿六节 大战在即

第一百廿六节 大战在即(1 / 1)

高鹏举司令员和叶青参谋长交换了一下意见,通知营长们到司令部开会。高鹏举对他们说:“我们刚刚打了一个胜仗,但还没有打开局面。我们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日军与伪军更大规模的围剿,我们只有粉碎敌人的围剿才能完成北进的任务。”

这时,译电员喊报告走了进来:“军区来电。”高鹏举接过电文一看:“高、叶:知你部强渡滦河初战告捷,甚好。前次电文已向你部告知,根据目前的军事斗争形势,在承平宁地区做战略选择时,应以宁城之黑里河地区为重点。该地区杨雨民、高桥等同志做了大量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又多山区,我军回旋余地较大。尤其是该地区将可成为我军进入漠北地区与赤岭之可靠根据地,战略意义极大,望你部速形成作战计划报军区,以便军区各部队协调作战。”高鹏举司令员举着电报说:“我们的想法与军区意见非常吻合,下面请叶参谋长下达作战命令吧。”

叶青参谋长站起身,一边指点着地图,一边部署着作战任务:杨成龙率骑兵营带一部电台赶到黑里河二道营子潜伏下来,待宁城前来围剿之敌与我军主力相遇交战之时从其背后予以打击;一、二、三、四营从七老图山东侧绕过平泉直接向宁城黑里河插去,抢在宁城之敌与平泉芥川大队会合之前将其歼灭。叶参谋长还对营长们说:“我们这是走了一步险棋,如果战场上稍一迟钝就会使我们腹背受敌。因此打击宁城之敌要狠要快,要速战速决,为赢得消灭芥川大队的胜利提供先机。”五位营长领命,立即率队出发。

七老图山为热西北第一高山,绵延起伏多有崇山峻岭。初夏,山岭一片翠色,偶尔可见一山坡红艳艳的杜鹃花,更将这山川点缀得绚丽多姿。然而,此时在山脉东麓急行军的八路军战士们却无暇品味山河的壮丽,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意念,快走!快跑!和日本鬼子争时间,争战斗的胜利!

在崎岖的山路上,只听到马蹄的踢踏声和枪械的碰撞声以及宣传队员的打快板声:“呱嗒呱,呱嗒呱,八路军长着一双飞毛腿,一天一宿跑了一百八,要问这么跑为的啥,就为摘取芥川老鬼子的脑袋瓜。呱嗒呱,呱嗒呱……”八壹中文網

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八路军热北抗日支队终于绕过平泉,直接插入离黑里河还有八十里地的平安地村。

在平安地村的北面,有一个山谷叫葫芦沟。

这条沟长圆形,两侧多山石树木,沟底平平的,是宁城去平泉的必由之路。大雨滂沱的时候,葫芦沟就会波涛滚滚,洪水从平安地村的东边流向黑里河;不下雨时,葫芦沟底则是坦途大道一条了。高鹏举命令八路军热北抗日支队的一营、四营守着葫芦沟底,二营和三营埋伏在葫芦沟的两侧,准备打南进日伪军的伏击。

平安地村的老百姓一听八路军又回来了,高兴得不得了。他们纷纷赶来,给支队送来粮食、鸡蛋和蔬菜。这些老百姓还会流着泪说起杨雨民和高桥在这里打击日本鬼子的故事,都说高桥没死,在最后的时刻让一只白鹤给驮走了,日本鬼子说割了他的脑袋其实是假的。高鹏举司令员知道,高桥是和吴一民一样能文能武的人材啊。关于高桥壮烈牺牲的经过,冀热辽特委、军区都发过专门的通报。因此,这些传说纯粹是出于老百姓对烈士的爱戴。

这时,有一骑兵侦察员滚鞍下马,把缰绳一丢就跑进司令部来,举手报告:“宁城方向来敌距平安地村已不到二十里地了。”高鹏举要叶青参谋长立即电令杨成龙骑兵营尾随宁城来敌并做好保密工作,命令一、二、三、四营立即进入阵地。

此时,高鹏举和叶青的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他们即将面临的是又一场恶仗,敌人可是早就有准备了!

实际上,冀热辽军区确定的八路军热北抗日支队东进北上承平宁的作战计划刚一出来,就被日军破译了。日军部感到这是对实施“驼峰计划”的最大的威胁,于是急令铃木师团长亲自到承德召集承徳驻军佐滕司令、驻腾格里旗王爷府的大岛秀夫旅团长、满蒙自治军国瑞司令、辽西省讨伐军刁二司令等开了专门的军事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从朝阳、赤岭各调一个日军中队与宁城驻防的辽西省讨伐军共三千人向南推进,承徳方面以驻平泉的日军芥川大队为主,再加上一个团的保安军,要在平泉地区剿灭八路军热北抗日支队。

在开会时,牢骚最大的是佐滕司令,多次抱怨新补充的兵源战斗力不强,新兵没有经过训练就派到作战部队,甚至还有些娃娃兵也派到他的部队里。气得铃木师团长不得不打断他的发言:“行啦,佐滕将军你就不要啰嗦了,兵源紧张这种情况又不止你一个部队。就现在这样,印缅战场、印尼菲律宾战场还和我们要两个师团呀!可我们竟一个小队甚至一兵一卒都抽不出来。行啦,你的责任就是用好给你的兵,我们空军神风敢死队里的娃娃兵们不是作战更勇敢嘛,你就不要再多说啦!”

这次军事行动由芥川大佐统一指挥,在两天之内抽调兵力分别集中于平泉和宁城,宁城南进部队必须在集结后的三日内抵达平泉。朝阳方面由熊本中佐带领一个中队,赤岭方面由村山少佐带领一个中队都按时到达宁城。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紫塞秋风 大梁豪商 穿越之肆意人生 大唐男保姆 将军令 逍遥地主爷 陈国我为王 秋寒江南 极品大地主 明末大军阀刘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