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苏哭笑不得:“知府大人,抱山先生,哦,还有丁老板,你们为了海宁的文名,还真是煞费苦心啊,今日专程送别,要不要我给你们也写一首?”
“要!”三人大喜,同声大叫。
林苏手一起,开写,片刻完成,又是七彩之光弥漫……
金纸上的字浮现:
“故人西辞海宁楼,烟花三月下曲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好诗!”抱山先生一声大吼。
杨知府也动容:“平生仅见也!”
“这诗稿送给你们谁呢?不如你们抢吧,谁抢到了归谁……”林苏手一起,一股阴柔之力包住金纸,哧地一声,金纸射向长江……
“我的!”抱山人化狂风射向江中。
“老货住手……这诗上有海宁楼三字,理当归我!”丁海仗剑而去。
“诗以曲州为名,能代表曲州的,舍我其谁……”杨知府手中官印金光大盛,一下子将两人全都压了下去。
周围众人面面相觑,又是好笑又是惊奇。
林苏一拉林佳良:“二哥,咱们走……”
一场送别,三个曲州大佬级别的人物打得不可开交。
海宁满城百姓看了一场好戏,这才是真正的文坛佳话。
船已入长江,真正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林佳良无限感叹:“三弟,你这首诗,真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三个打架?”
“那当然!这几个老货敢算计我,我不收拾他们收拾谁?”
“哪天你也收拾我一回,送我一首七彩诗……”
哈哈哈哈,船上笑声一片。
林苏目光朝夫人团队里一落,暗夜白他一眼,一缕声音就钻进他的耳中:“赶紧去船舱里将嘴唇洗一洗,另外……今天不准亲我!”
林苏落荒而逃,进了船舱洗嘴唇……
船行碧波,一路向北。
七日行程,风光无限,终于在第八日午后,抵达京城码头,码头之下,货船众多,有的船上面装满了北方的毛皮,毛皮高高码在甲板上,如同水中移动的一座座毛皮山,也有甲板上空无一物,但船明显吃水甚深的,暗夜告诉林苏,那是西方来的生铁,大苍境内铁矿甚少,日常所需多来自于西岐。
林苏也看到了来自海宁的运煤船,虽然此刻已经过了严冬,但煤在京城的销量反而见长,最关键的原因是,煤的另一项主要功能在京城率先开发出来,那就是:日常生火做饭的功能。想想看,一小块煤,就相当于一大捆柴火,烧起来火量足,还没什么烟没什么灰,价格也跟柴火差不多,凭什么不用?虽然一般老百姓依旧买不起,用不起,但京城大户人家已经习惯了用煤做饭,用煤烧水,京城大户人家的人口基数可是相当恐怖的,一经应用,海宁煤厂的煤再度紧俏。
煤到码头,几个京城商户抢着登船,跟煤厂的人套近乎,簇拥着一个中年汉子从船里出来,几个老板脸上都笑开了花。
陈姐也笑了:“郑叔这辈子都没风光过,没想到临到老来,反而成了京城大户巴结的对象。”
郑叔,就是煤厂专管京城销售的人员,也是四百残卫之一。
曲秀笑着回应:“看来咱们得低调些,要是那些人知道,主宰整个煤厂、香水和白云边产业的人就在咱们船上,那些人会将这条船围得水泄不通。”
这倒也是,林家的几大产业,不管哪一条,都是市场上的紧俏物资,随便一个协议下来,就意味着几万几十万两白银的纯利。
所以,他们悄悄地下了船,从码头脱身,一上到上面的大平台,曲家的管家就躬身相迎,管家身后,是一个长身玉立的青年,一见到林佳良就热情地过来打招呼:“妹夫一路辛苦……”
他是曲哲,曲秀的同父同母兄长。
林佳良跟他见礼,将他引见给林苏,曲哲立刻深深鞠躬:“三公子,数月来,公子多次指点我词作,于我有半师之谊,请受哲一拜!”
林苏将他扶住:“兄长乃是我嫂子之嫡兄,亦是我之兄长,何需客气?”
一番寒喧,请上马车,回归曲府。
曲哲将客人都接上马车,回首东望,东边一辆马车刚刚离开,那是曲家另两个后辈子弟曲晋、曲武,今日曲秀带姑爷回家,曲家其实是给足了脸面的,让曲家三个最有希望的文道子弟亲到码头迎接,但曲晋和曲武对于林家,骨子里有着一种抵触,不敢违逆家主的命令来倒是来了,但根本不跟他们见面。
曲哲在这两兄弟面前毫无发言权,也没办法说他们什么,唯有暗暗叹息,但愿妹夫和三公子并不知道吧。
林佳良这个书呆子估计是真的不知道,但林苏不一样,林苏顺着他的目光看一眼,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虽然隔着还远,但林苏千度之瞳何等神奇?只一眼就清楚地知道,那辆马车跟他们屁股下面的马车装饰毫无二致,显然也是曲府马车。
那马车帘子放下的瞬间,他也看清了马车里面人的脸,跟曲哲有八分相似,他就明白这里面坐的人,就是曲家另外两位公子。
踏入京城,林苏并非毫无准备,会试刚刚结束,陈姐就秘密召集了二十个人,全都是她当年的部下,专司情报刺探的残卫,这些人已经提前四个月入京。
十万大军大浪淘沙留下的精英,何其了得?再加上林苏的面授机宜,和无限量的银票供应,这二十个人已经打入了京城各个关键环节,成为林苏安插在京城的暗线,各类情报早已通过专用的情报反馈体系,反馈到了林苏的耳中。
张文远、赵勋、秦放翁等人家族成员、势力勾连他都知道。
曲家的情况他也知道。
曲家原本是将门,在文官把持朝局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混得极其不如意,差一点点就象如今的定南侯府一般,但曲家本代家主曲文东改变了一切,他以文出道,官拜右大夫,在官场之中左右逢源,号称官场典范,成功地将曲家从将门带入了文道,也在京城乱局中,为曲家谋了一席之地。
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从不多事,不惹事,而且不结党不营私,甚至官场之中惯用的“父进子上位”,他都不搞,他的子弟全数经商,不涉足政坛。
这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就是没有攻击性。
对于任何人都不具威胁性的朝廷高官,谁会跟他作对?
所以,他才得以保全。
但有一件事情林苏一直没搞明白,就是曲家为什么不斩断林家这条线,以曲文东的谨慎与阅历,该当明白林家是多么敏感的一个家族,以他一惯的性情,紧跟时代潮流退亲才正常,而曲文东偏偏在辞官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将曲秀嫁到了林家,跟林家作了个深度捆绑。
事出反常必有妖。
但林苏到目前为止,也找不到妖在何处。
进入曲家,欢迎仪式说不上热烈,但也绝对挑不出礼数的毛病。林佳良跟曲秀回到曲秀的小院居住,而林苏,则被安排在“逸仙院”居住,逸仙院,虽然并不大,但环境极为雅致,房屋五间,刚好够林苏和三女住在一起,还多了一间书房。
林苏走进书房,里面收拾得整洁,一长排书架上,摆着各类圣典。
林苏随手拿起一本《论语》,坐在书桌边,习惯性地将脚翘到了书桌之上。
翻开《论语》……
一缕幽香传来,绿衣开门而入,手托一只茶杯,茶杯放在林苏的手边,她目光落在书架上,眉头微微皱起:
“相公,暗夜刚刚探听到了一个消息,这书房里原本是有大量策论和曲家家主亲手批注的圣典的,但就在咱们进来之前的一个时辰,被人搬空了。”
策论和名师批注的圣典,是应试学子最宝贵的资源,因为这些东西才是真正难得的东西,相反,那些圣典,寻常书店有售,根本不算什么。
应试学子早早进京,求的不就是名师指点吗?求的不就是好文章启发吗?曲家家主乃是文道大儒,进入曲家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些,但曲家偏偏搬空了。
“谁搬空的?”
曲晋!
曲晋……曲家小世子啊,林苏轻轻摇头,娘的这都什么事儿?他踏入京城,可真没想卷入豪门子弟的那些烂事。八壹中文網
但好象也已经卷入了。
当日曲文东答应跟林家结亲,曲家原本就有不同意见的,特别是曲家二代嫡系子弟的当家人曲家辉,曲家辉什么地位?曲文东的长子,如果曲府也有世子的话,无疑就是他,而曲秀的父亲曲家杰,只不过是个庶出。
而曲晋,就是曲家辉的儿子,从曲家辉那里算下来,他就是曲家嫡系。
而曲秀、曲哲,全都是庶出。
在讲求血统纯正的封建社会,嫡出与庶出之间的差别,乃是天壤之别。
更有一宗,曲晋是文道天才,他的文才也远远超越曲哲,这个世道以文为尊,家族自然也以文为尊,后辈子弟中,最有希望在文道之上大放异彩的子弟,就成了整个家族共同的宠爱。
曲晋在曲家的位置,几乎等同于林苏目前在林家的位置。
他长期以来混足京城豪门公子圈,跟秦、赵、张这些家族后辈子弟打得火热,一个鼻孔出气,对于林苏这个搅屎棍自然不感冒,林苏就更不明白了,曲文东跟林氏结亲,不仅仅是冒了外围的风险,而且内部都意见不统一,他有什么理由非得这么干?
这个问题,他曾跟杨知府探讨过,杨知府给出的回答是:曲文东当时身在官场,不便于跟官员对着干,现在卸任了,追求一个自在,也就遵从本心,不受约束……
这个答案怎么说呢?在一般书呆子看来,似乎也成立。
但林苏看来,却幼稚得很。
你在做官时,不便于得罪同僚,所以暂缓,你一辞官,立马就遵从本心?拜托!你曲文东可不是一个隐士,你身后是一个巨大的家族,几百人!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还能不为他们考虑?你有官在身,好歹是个护身符,你一辞官,连护身符都没了,不应该挟着尾巴做人吗?你来这一手,典型的脑袋有坑!
除非……
除非你已经意识到,你曲家有大危险,不管你怎么避都避不开,不管你怎么让都躲不过,也就干脆反水,多少也可以借些力!
那么,危险在哪里?
林苏漫步走出书房,手儿轻轻一招,陈姐来到了他的面前,林苏轻声说了几句话,陈姐转身而出。
当天深夜,陈姐回来了,在林苏耳边悄悄说了一席话……
林苏的眼睛慢慢亮了……
江东旧案!
江东旧案,说旧其实也并不太旧,准确的时间是在五年前,五年前太子于江东起兵谋反,阴谋败露被围杀,皇帝大受刺激,一病不起,在病逝之前下达罪己诏,同时传位于自己的弟弟宁王,也就是当朝天子。
当朝天子接任皇位,朝中大臣颇有不服,为什么?因为前任皇帝并非无子,他有三个儿子,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陈王,一个是淮南王,太子谋反,自动出局且不提,另外还有两王都具备传位之资格,凭什么不传嫡子反而传位兄弟?这不符合皇位传承的祖宗法度。
当时风波非常之大,淮南王屯兵百万于江东,各地大军纷纷归附,眼看就要攻破京城。
而在此时,北方的大隅出兵,百万大军横扫西北,大苍转眼间内忧外患,面临亡国之境,在此危亡之时,京城百位大儒联手前往泪罗江,严厉告诫淮南王,大苍面临外敌入侵,理应同仇敌忾,怎能祸起萧墙之内,给外敌可趁之机?
一番痛斥,淮南王收兵。
皇帝连发四道圣旨,免除淮南王叛乱之罪,免除所有大臣附逆之罪,免除所有军方将领附逆之罪,减免各地赋税三年,一套组合拳下来,国内清平。
紧接着,兵部尚书张文远受皇帝之命,前往北方,签订洛城之盟,割让北方四镇,终于也换来了大隅退兵。
这就是江东旧案。
差点让大苍亡国的大案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