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那我明白了,要想发现新的元素,一个必须的条件是要低温”。
“对的。从元素的形成理论中可以发现这一线索”。
“那是为什么”?
“你这么想。氢的原子核要想栓住它外边的电子,必须保证电子的速度小于某个数值才行,对吧。就好像太阳要束缚住地球一样,如果地球跑的速度太快,太阳不就束缚不住地球了吗…嗖地一下…跑了”。
“电子也一样”?
“对的。不过,电子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当温度超过一个界限时,氢原子核就拉不住电子,电子就飞了”。
“大约多少度”?她问。
“应该是大约在七八千度左右,氢原子中的电子就会逃逸”。
“你怎么知道的”?
“呵呵。有那么一道初中化学题还是高中化学题来了,我忘了。是讲水受热分解的一道题,我记住了”。
“爸,你真厉害”。
“谢谢女儿夸奖”。我高兴地和无咎对拍手掌。
“嗯…”。她又有了新问题,不过,可能还没想好怎么问,抑或是她自己不知道该问什么。过了好久,她终于开口:“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上次你给我讲天体运动时,我就想问,后来杰西要上厕所,我就忘了。现在又忽然想起来了”。
“说说”。我鼓励她。
“你说,我们的地球绕太阳转,它的速度会不会变”?
“肯定是变的。它离太阳近的时候,快,离的远的时候,慢”。
“好像…我不是指这个。我是指…咱们假设地球轨道是圆的,那它就是一个固定的速度,对吧”?
“对”。我点头。
“一个固定的速度,对应一个固定的轨道。对吧”?
“对”。
“轨道…我的意思是,离太阳越远,转的越慢。对吧”?
“公转?对的”。我疑惑的看着她,不知道她到底想问什么。
“比如,就在某个位置,如果一个小行星或者流星,顺着地球运行的方向撞上来,那地球的运行速度就会快一点点。此时,按理,它会逃逸,摆脱太阳的束缚。如果反过来,迎面撞上地球,地球速度就会慢下来一点点儿,那样,它就应当落到太阳上去…”。
我明白她想问什么了。在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中,任何一个能改变它公转速度的一点点扰动,都会让它要么落入太阳,要么摆脱太阳的束缚。因为按照高中的行星运动方程,速度与轨道半径是唯一对应的。
“这个…我也不太明白。以前曾经有个苏高中基地班的孩子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想了好久,没想明白。当时,有个叫斯维尔德鲁普的德国还是瑞典的教授,来我们这里做讲座,我去听了,当时我也想问他你现在问我的这个问题。但是现场问问题的人太多,根本没机会。我当时想的不是你说的小行星、流星撞击我们引起的扰动,我想的是那次大撞击,为什么没把地球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