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ivus。”申友焕拳头砸下掌心,总算是想起来有这样一个专科检查,道,“我原以为她是要做食管超声,心想这个东西不是做了吗,莫非在手术中再做做?”
ivus是血管内超声,同样可以来检查冠脉的血管内情况。和冠脉造影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用打造影剂进行透视来显影血管粗细,而是直接把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内来探测血管内部情况。再进一步的检查有未来的oct,利用红外线来测量血管,比ivus的精准度更高。
为什么临床上不常用后面这两个技术呢?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贵。
相对便宜的冠脉造影已经能做到很好的疗效,为什么要用这两个技术呢。再说了,这两个技术探测完,放支架照样需要动用到造影技术。等于成本成倍增长,疗效却差别不大。医生为普通老百姓着想都知道该选哪种。
这两种技术不是临床上不用。任何技术的发明只要它能存活下来,必然有它无可替代的可用性。
ivus和oct一样,相比冠脉造影的精确度是要高出不少的。
这个精确度高可以用在很多疑难病例上。
譬如,一个患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做冠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度不到放支架的要求处于界限值。在法律上医生如果给患者放支架属于过度医疗产生其它后遗症会被告。患者症状不缓解同时带来其它高风险。医生只能寻求其它证据,此时ivus可能会发挥关键性作用,冠脉造影看不出的狭窄ivus可以。
原因在于冠脉造影检查出来的结果只是冠脉的管腔大小,无法探测血管壁导致低估血管狭窄的严重度。
谷</span>像冠心病患者大部分是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狭窄,只有ivus能探测早期血管壁硬化斑块告诉医生这个地方病变的严重度,比冠脉造影早一步提示需要放支架。
同样的道理。对一些年轻的患者而言出现冠心病症状造影提示狭窄严重,医生们知道他们可能没有粥样硬化的年龄基础,此时如果不给患者放支架属于医疗过失过失可能同样会被告。用ivus测测血管壁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寻找更确切的证据进行判断。血管壁病变不严重的情况下,先通血栓,一定时间后再下决定是否放支架不迟,可以不过度治疗最好不要过度治疗。
放到萧树刚这个患者身上,用冠脉造影不一定能看出狭窄或是看出哪段狭窄了不一定非要放支架的。更需要查看的是血管壁的情况,看是否有车祸后损伤的痕迹。
“问题我给他做这个检查只能从内部看不能从外部看。”申友焕通过代言人潘同学和谢同学进行学术交流。
“莹莹说内外相通,可以确定下外科手术要做的部位在哪片区域。”潘世华道。
“她意思是先要解决患者的手术区域受限问题是不是?”申友焕问。
“她意思是必须先解决心脏的供血区域。”潘世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