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完上述分歧点,是非常容易想到如何入手解决普外二等科室出现的新人培训问题。
再简白点说,教会新人学习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刷刷刷,在场其他人不约而同拿出纸笔准备记录谢老师的重点讲课内容。
医学是师徒制,代表临床上各位都要当老师的,如何当好一名老师并不容易。譬如问专攻教育学的徐艾琳老师,徐老师都会说想当个厉害的老师太难了。
为此谢老师不得不再次“打”下自己老师谭老师的脸了,道:“明白了这点以后,我们可以知道,新人培训要探讨的重点和医学临床治疗技术讨论毫无关系,与教育学才是重大联系。教育学非说与医学有关系的话可能是指脑科学。”
所以,谭老师你不要再说这事儿和临床技术有关系了,哪怕新人培训内容是临床技术。
她谢同学技术好不一定是个好老师的。
真正的临床金牌老师众所皆知,是陶智杰医生。
谢老师再“打”下吴老师大boss的脸:“这问题请教陶医生比谁都好。”
说到这里会觉得奇怪,陶医生不是脑科学专家。
不奇怪,教育学说到底也不是研究脑科学的。
陶医生优势在有个脑科学专家当朋友。
你也有脑科学专家当老公优势的,谢婉莹医生。
谢婉莹医生再说到另一個问题,她对临床带教工作不如陶医生热情。
你想傅昕恒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带教任务交给了潘医生,真的只是给她谢医生减轻负担吗?
不止是这样,傅领导早可以看出她谢医生对带学生这事儿不太热情。
陶医生是个对谁都温柔体贴细心的人,说句话可以绕梁三尺。她谢医生不是,说话往往还一根筋。
重生让她有更多的自知之明,哪些是她擅长的,哪些不是她最擅长的。让她带学生她可以带的不差,但是叫她全心投入带教事业是不可能的事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归结下来,看众人反应都知道,个个说她是谭老师的学生,很少人去谈论她是陶医生的学生。
而谁都知道:谭老师不爱带学生——
谭克林医生:==
自己学生这回旋镖打得,他们师徒俩全翻船。
杨科长当场笑到弯腰起不来身。
吴院长哈哈大笑,一扫之前心情上的阴云。
其他在场医生不敢在大领导面前笑出声也是一脸的笑容飞扬。“好吧,你可以结合谈谈陶医生的教学特点给我们借鉴的地方。”吴大boss手里的笔一指,点名谢老师继续说。
“陶医生本人性格好,非常适合当老师。”谢婉莹医生说,“挑选临床新人培训领头人是需要这样的老师来做总指导。”
一个好老师要如陶医生,能做到恰到好处地认识并尊重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这点是最重要的一道卡死很多人当不了好老师的门槛。
脑科学早指出,人格和大脑回路息息相关,学生的人格得不到认识和尊重,想把学生培养出来等于免谈。
具体到做法上,临床教育喜欢让学生给老师写学习心得,如果这老师不尊重学生的各自人格特点在批示内容上不擅措辞是不够科学的。
医学圈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纠纷经常体现在这里了。这同样是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出来以后,无论怎么改革,批评声牢骚声永远不断的原因。
医学不是只有医患矛盾的,师徒矛盾遍地皆是。
不是所有学子如她谢婉莹医生是重生的早就学会自我调整适应各类老师和领导以及避开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