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抗日军与西北四马之间的摩擦不断,战争一触即,
作为北方抗日军的邻居,山西阎老西还算不错,跑过来关切一下。八一中★文网wくw★w.
“哎呀哎,这算什么事哎,怎么会与西北马军打起来呢?”
山西王关切北方抗日军,一点也不出乎预料。
如今,形势的走向越来越让阎锡山意识到危险来临,日本人兵峰直指河北,再明显不过了。
河北之后,就是山西,阎锡山能不紧张吗?
阎锡山老谋深算,与后起之秀封天厮混的关系不错,有封天在,山西的北大门安然无恙。
谁知道,突然蹦出个西北四马,与封天喊打喊杀,这不要人命吗?
西北马军野蛮的很,封天是步兵为主,人家西北马军都是以骑兵作战,封天虽然很能打,遇上骑兵,来去如风,恐怕也是要吃亏的。
更何况,像封天所说,北方抗日军受到东西两边的夹击,形势的确不太好。
战争短时间结束还好,如果打得久了,难保日本人不会借此机会从东部夹击,这才是阎锡山最担心的结果。
“呵呵,闫长官真是个热心人啊,也就你还关心一下北方抗日军。西北马军大概看北方抗日军是一群流亡在外的东北人,感觉好欺负一些,捞一点西北马军的存在感也说不定,啊哈哈。”
这家伙到底年轻啊,都这样了,还是乐滋滋的,不知道形势很危险吗?
“封主席,这恐怕不大好吧,现在日本人虎视眈眈,大有一口吃掉河北的架势,万一这一仗打完了,造成北方抗日军损兵折将,对以后的抗日很不利呀。”
封天当然知道阎老西担心什么,害怕削弱了北方抗日军的战斗力,那将会对山西的北大门很不利。有北方抗日军在,山西只需要把精力放在东部,派重兵防守,山西要安全的多。
“闫长官请放宽心,一个西北马军还放不在北方抗日军的眼里,真正的开战之后,恐怕一战就将他们打趴下,更不会影响到北方抗日军的整体实力。”
闫长官心想,我放心个屁!
这家伙打了几场胜仗,现在骄傲了啊。
年轻人不知道收敛,容易犯轻敌的错误。
不行,还是要提醒一下这家伙,毛毛躁躁的终归不太好。
“不可太轻敌呀,你们面对的不是一个马鸿逵,而是整个西北马军,实力不小呀。姓马的可不是好东西,凶残无比,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大面积的杀戮。封主席,还是谨慎为妙,不可小视西北马军啊。”
对于封天的豪言壮语,阎锡山还是不敢太轻信,毕竟西北马军骑兵力量很强大。
“闫长官,多说无益,还请你拭目以待,让你看看西北马军是不是纸糊的军队。”
这家伙真是让人无语了,竟然把西北马军当成了纸糊的军队。
阎锡山叹息一声,这就是年轻人,自己也曾经年轻过,都会犯这种毛病,轻狂啊。
封天如此坚信自己的实力,阎锡山能怎样说呢?
封天所在的战略位置,对山西北大门实在太重要了,山西的阎锡山想不关注西北的这场战事都不可能。
国内有识之士也同样关注,尤其是一些爱国人士,他们已经把北方抗日军当成了抗日的标杆,很不希望这一支军队消耗在国内的纠纷之中。
当封天的声明表之后,尤其是封天所说的形势,的确让人很担心。
如果日本军队再从东部夹击北方抗日军,甲酸封天很能打,也扛不住东西两面受敌。
爱国人士无不焦虑眼前的局势,多少有点见识的人,很容易看出这场战争的危害。
媒体已经有文章呼吁政府出面,调解西北四马与北方抗日军双方的争执,尽量避免他们双方生战事。
同时,媒体也呼吁西北四马尽量保持克制,善待流亡在外的东北抗日军政府和人民。
民国政府早已经注意到西北四马与北方军政府之间产生了摩擦,事态不断扩大,双方兵刃相见势在必行。
双方军队剑拔弩张局势已经难以逆转,何应钦来找姜委员长。
“委座,西北四马有点过分了,东北流亡在外的人民正值最困难的时期,马鸿逵此举不利于西北局势,政府是不是干预一下?”
蒋委员长把手中的拐杖往地上敲了几下,不高兴滴说:“怎么干预?你让我劝马鸿逵收兵,还是劝封天收兵?
娘希匹,那样的话,我蒋某人里外都不是人。这些军阀没有一个好东西,就算中央政府出面,他们也不见得给面子,何必自找难堪?随他们折腾吧,折腾的差不多的时候,中央政府才好出面。”
蒋委员长显然是在应付何应钦,心中有点埋怨何应钦多事。
虽说蒋委员长知道,封天是以第七旅这支部队起家,而后收编了散落在东北的军队,规模上讲还太小,不至于对中央政府构成多大的威胁。
但是,这一支军队竟然连续消灭掉四个日军甲等师团,战斗力相当强悍,假以时日必定尾大不掉,这才是蒋某人最大的担心。
老蒋重视的是封天其人,而非北方抗日军这一支队伍。
毕竟,这支军队从组建到现在,时间也不过才半年,北方抗日军还成不了气候。
但是,何应钦回来后,把封天如何消灭日军的过程,转述给蒋委员长听。
封天领兵打仗,手法如此怪异,别人剑走偏锋,封天就是级偏锋。
一种战术,竟然接连使用两次,连续毁掉日军的两个甲等师团,这等极端战术,极少有人成功施展,这不能不让蒋委员长毛孔悚然。
蒋某人坐在这个位置,肯定有识人之明,哪里看不出封天非一般人可比,封天的一举一动都牵动蒋某人的心。
封天离着他太远,与中央政府之间还隔着其他势力,就算蒋委员长心中想搞掉封天,可也鞭长莫及。
更主要的是,目前封天在国内人心目中的声望太高,风头正盛,就算他蒋某人一国之统帅,此时也不好过分为难北方抗日军政府。
现在,突然蹦出个西北四马挑衅北方抗日军,如果西北四马与之交战,消耗一下北方抗日军的力量,蒋委员长心中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赶着上前去劝架呀?
要不是北方抗日军驻扎在荒凉的西北地带,非中原富饶之地,再加上太偏僻,让中央军够不着,蒋委员长心中肯定会有其他想法。
劝说封天归顺是第一步,若是识时务还好说,不识时务的话,那就不会客气,蒋某人一定会找机会收拾掉这个刚刚冒头的封天。
蒋某人走到这一步,手腕那是绝对了得,封天一个毛孩子,大概还放不在蒋某人的眼里。
何应钦没想到蒋委员长会是这种反应,心里揣摩一会儿,大概揣摩到了老蒋的心态,又想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何应钦是见过封天的中央大员,而且封天亲口对他说过,北方抗日军不会插手国内的事务,对中央政权也没有想法,说明白了的话,就是没有野心。
封天这种旗帜鲜明的表态,何应钦认为是真话。
毕竟,封天太年轻,想要修炼到政治人物还早。
而且,何应钦已经对老蒋转达过封天的态度,看样子蒋某人是不会相信的。
“委座,日本人对山海关虎视眈眈,兵锋所指已经非常明确了。封天这一支军队位于山海关的北部,对日军构成极大的威胁。现在这个紧要关口,削弱封天的力量,恐怕不是个好时机,还请委座三思。”
封天所在的位置的确很重要,至少对日本人是一个威胁。
作为国家的掌权人,蒋姜委员长会不明白这一点吗?
当然明白,封天的确会牵制日军的部分兵力。
但是,很重要吗?
如今,就算日本人占领了东北,蒋委员长也没有感受到威胁,毕竟,日本人离得太远。而且,小日本国力有限,蒋委员长才不信日本人有能力吞并中国。
任何事情总要有个先后,摆在蒋委员长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国内的问题。
何应钦想要借此劝说蒋委员长,以为肯定会有效果。
可惜,何应钦劝不动老蒋。
对于老蒋来说,天大地大,巩固在国内的权利最重大,只要是威胁到中央政府的权利,不管他是哪一方神仙,都是他蒋某人最大的敌人。
日本人是外敌,他封天在国内,除非明确表明,他封天归顺中央政府,服从老蒋的指挥。
否则,封天就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不,这是两回事。对于西北四马与封天之间的纠纷,中央政府要保持公正,对双方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就是因为不好开口,所以我采取沉默的手段应对。”
何应钦知道,老蒋是铁了心地吃观望态度,就算这两家打死打活,也坚决不插手他们两家的纠纷,要等到双方战争有结果的时候,才会出面。
抡起耍手腕,何应钦还差得远,要不然他俩就会换换位置坐的。
还有何应钦不知道的事情,老蒋早已经有安排,命令手下军队让开路,方便马鸿逵从河南撤走军队。
否则,马鸿逵能轻易地从河南抽腿吗?
这是绝对不可能滴!
原本老蒋就没打算让马鸿逵从中原撤走军队,要想走不要紧,他马鸿逵自己一人回去,军队则要留下来滴。
老蒋是谁呀?
当年从广州出手中才多点人马,你再看一看如今的势力,中央军已经是一军独大了。
生在西北的紧张局势,除了国内的关注,日本内阁和军部也十分关注西北战事。
犬养毅看到这则信息,终于舒了口气,果然还是天皇英明啊,大日本帝国避免与北方抵抗力量正面作战,让他们自家消耗是最佳的结果。
支那人就是这个德行,内斗不息。
北方抵抗力量根本不用帝**队出兵对付,只要给足时间,他们在国内一定会自相残杀,北方这一支军队最终会自行消亡。
犬养毅急匆匆进了皇宫,面见天皇。
“天皇陛下,好消息呀,大好消息!”
“嗯,何来的好消息呀?”
“你瞧,北方军封天与西北四马生冲突,即将开战。还是陛下英明,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封天终于加入到内战的行列中去了。”
“吆西,的确是个大好消息。封天这个屠夫,本天皇不与你计较,自有人与你叫板,毁了我大日本帝国那么多军队士兵,早晚我会找你算账的。”
目前,日本只剩下了十三个甲等师团,日本天皇说什么也不敢再下赌注,与封天这种狡诈之徒硬拼。没有甲等师团的日本军队,战斗力将大幅度降低,还怎么实现大东亚战略。
日本天皇已经做出决策,避开封天这个不可测的对手,专门挑选软弱的对手。
如今,这才过去多点时间,北方抵抗力量竟然陷入内战的漩涡,日本人能不高兴吗?
“是滴,封天毁了帝国四个甲等师团,罪不可赦。陛下决策英明,暂时避免与封天声摩擦,久而久之,封天必然陷入内战的困境。等到打日本帝国腾出手来,再算总账。”
“吆西,打日本帝国不着急,慢慢等机会吧。犬养毅君,内阁计划什么时候能够开采奉天的资源,那里破坏的很严重吗?”
“是滴,陛下,封天几乎将所有的矿产资源全部炸毁了,想要恢复生产一时半会难以如愿。
再说了,奉天已经荒无人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资源以及财力。
尽管目前国内经济很困难,内阁决定,还是尽量争取天气转暖的时候,争取投入一定的资金,及早挖掘东北的资源优势。”
“这个封天大大滴坏了,临走还把东北炸的稀巴烂,重建东北这得需要多少钱呀!”
一想到封天,日本天皇就恨得牙根疼。
但是,封天此人不好对付,手段神鬼莫测,连续吃过大亏的日本天皇,哪里还敢再去招惹他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