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小五剑风 > 第23章 梅山祖师爷

第23章 梅山祖师爷(1 / 1)

第23章梅山祖师爷

原来玉虚院刻画,乃是第一代梅山祖师的结晶。

第一代梅山祖师,清剑仙座下七护卫梅兰竹菊松桃玉玲珑,首席护卫梅剑仙。一日梅剑仙在玉虚殿,坐忘而悟的一套剑法,自然而就,飞剑飞舞,造就的仙迹,有仙缘而能感悟的,能因之与天地之间的连系,这便称之为玉虚心法。

能领略玉虚心法,不同人也有所不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者为河岳,上者为日星。不同人自然有所不同。

慕飞雪因而清雅灵犀,关镇岳因而罗汉神威,南风天儒雅风流,云时雨潇洒不羁。

后代弟子领悟梅山祖师的玉虚心法,有的仿第一代梅山祖师留下刻画,有的留下文字心得。

悟得玉虚心法,仍只是梅剑仙的基础功夫,亦可说只是得修仙法而已。

历代弟子悟得玉虚心法,都有其机缘,没有一定的法门。唯一不变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勤奋不倦,炼体修心,待得机缘,悟得心法。

于是梅山书院依留下仙迹的祖师,原先所属学府,将刻画心得移至各偏殿。

心法虽同,但法门各异。

古老传说,先灵修玄清气,玄灵气,玄空气,玄明气。玄清气上又有太玄清气,玉玄清气,上玄清气。

但一般而言,先炼体再存养天地之气以炼气。能察知与己共鸣的浩然正气,当此之时观摩者通常已达炼体。这是学道,学气者的常识。

须知,任何生命都与天地六气联系,汲取多的,气色佳而精力充沛;汲取少了,气色暗沉而精神萎靡。但汲取多时,反作用也大,因此需要内炼精气神以炼体,外练筋骨皮以强身。

也就是说,与天地六气联系,要以自身吸纳转化,自身也要能承受天地正气的冲击。

哪晓得小五无意中被刻画引入坐忘的境地,能引动天地正气入体,炼体却未炼成。因此当小五当左手阴剑诀,右手阳剑诀,引动天地六气的反作用下,没练体的小五,登时被正气所伤,伤了经脉,小五登时晕了过去。这点长老们不知道,更不用说奚奇了。

幸好只是梅关问路,最粗浅的入梅心法,加上小五毫无基础,否则小五要不经脉尽碎,要不气海被摧,灵台被毁,成了废人。

台上石铺地板,则是墨学院机关组的作品,引动天地正气,注入石铺地板,转化成能量,为石铺地板吸收而变色。机关能量转换间耗损很大,所以尚且只有些无伤大雅的应用而已。

引气入石铺地板,少者为红色,依次为橙黄。据墨学院估计还有绿蓝紫,只是没见过。祖师爷也只演过变黄而已。

因此,石铺地板出现白色,弟子学正没见过,教谕没见过,五长老也没见过。

太虚院太虚殿上。

药长老伸出食,中,无名指,轻轻搭在小五腕脉上,把小五左脉,只觉有六股力量在体内冲撞,隐隐要从会穴冲出。

当下注入内力要降伏其中一股力量,不想,其它五股力量竟联合起来抵抗。将这些力量消融掉。而小五的百会穴似乎没关好,消耗的力量,又瞬间补充到满了,在小五体内冲撞。

想引导转化这些力量,导引而储起来。小五气海,灵穴就那么点大。

将内力封在百会穴,欲封掉力量与小五的联系,体内力量在涌泉穴找到入口。

那么将力量引出就没用了。果然,前头百会穴引出,后头涌泉穴进来。

药长老放开小五的手,眉头深琐,向其它长老说明状况。

梅山五老,同时沈思了起来。

墨长老道:「我们五人,同时在二手列缺穴,二脚涌泉穴,及百会穴同时封住,看看情况,再作打算。」

其它四老纷纷点头。

于是,药长老首先封掉百会穴,道:「左脚涌泉。」

厨长老封住左脚涌泉穴,道:「这次是右手列缺穴。」

墨长老,儒长老,道长老封住相应穴道,体内力量在膻中穴找到入口。

墨长老道:「怎么跟个地鼠窝一样,封了这头,牠到那头。」

这时小五「啊」一声叫了出来,五老同时放手,小五又晕了过去。

五老几乎同时封住穴道。不一会,小五醒了过来,见到自己与五老状况,道:「长老,你们要把我五马分尸吗?」

这次五老不敢放手,药长老道:「你现在感觉如何?」

小五道:「刚刚有六小孩,要找兔子洞。找了这窝有那窝,找了五窝了,冒出第六窝。」

儒长老:「小五,你没想要回家吗?」

小五道:「有啊!我说我要回五娘厨,大杂院,个头大的小孩拽住我,不让我回家。」

墨长老道:「那你现在怎么回家了?」

小五道:「外头有人陪这些小孩玩,我一个人就回家了。」

道长老心想解铃人还需繫铃人,这时道长老道:「你在玉虚殿上看过了玉虚心法,瞧瞧那些可用,要他们听话。」

儒长老道:「我们待会会放手,那些小孩会再来。要用心牢记,定心静气,存养浩然气。」

小道:「是!长老。小五记住了。」

五老放手,小五果然又失去了知觉。

小五的情况特殊,梅山五老见所未见。一时之间竟无亳办法。

道长老道:「看来只有去找祖师爷了。」

儒长老也道:「看来只有如此了。」

墨长老道:「这孩子资质,天份不错。能领会玉虚心法。」

道长老道:「超乎了我们想象了。他领会的心法,似乎不同?好坏难料。」

药长老:「为今之计,只有找祖师爷。」

太虚院位于逍遥峰上,格局有三楼,三阁,九殿。五老着四名弟子抬着小五,经清水崖,一天门,南岩台,走上太虚殿长廊一侧,续向西行,来到后殿后方一山洞。

道长老道:「掌山祖师,梅山前院有一疑难未决。」

洞内有人响应道:「长老请进。」

长老们入洞,洞内仅一道长坐在一石板上凝气养神。

道长老扼要说明情况。最后道:「此子情况特殊,不得已,请掌山明断。」

掌山祖师道:「此子是否为风天推荐的小子。」

儒长老道:「正是。」

掌山祖师道:「事有轻重缓急,眼下镇山书院之约在即。药长老,先护住这子的心脉,以助生气,护住灵台,以助灵气。你们且坐下,再参详参详。」

道长老助药长老,护住小五灵台,心脉。

掌山祖师从怀中取出一张信笺,递给道长老。道长老接过信笺,封面了是古隶书,古朴有劲,写道:「字呈梅山掌山祖师」。反面却是龙飞凤舞的草书,写道:「十年之约,清拜」

墨长老惊道:「掌山,虚清大师兄仍觊觎掌山之位?」

道长老叹道:「四十年了,大师兄争位之心淡了,争胜之心仍有增无减。」

儒长老略微不愤道:「他还赴安东都护府创立镇山书院,每十年便来挑战,到底想证明什么?」

道长老道:「他仍认为前代掌山祖师,别付心法于掌山祖师?」

掌山祖师古井不波,神色不动道:「二十年那次他挑战失败,已然知晓,别无梅山心法。他想要的是梅山镇山之宝--梅心玲珑石和梅山神剑心法。」

道长老道:「梅心玲珑石乃造化梅山,福地洞天的神石。而梅山神剑心法自第一代梅山祖师后,无人能练成此心法。」

掌山祖师道:「梅心玲珑石和梅山神剑心法,若有如此神奇妙用,给予大师兄,也无不可。可,梅山从无此二物。」

墨长老道:「传说,第一代祖师在钧天无尽海寻获梅心玲珑石,在九韶澜湖练就梅山神剑心法。以此创建梅山书院,留下玉虚殿刻画。」

道长老道:「梅山书院是真,玉虚殿是真,但梅心玲珑石,梅山神剑心法却无人见过。」

除儒长老外,其余三长老均一脸疑惑。

道长老道:「当年梅山祖师爷威震天下,降妖除魔,位列玉泉院清剑仙座门下,仙门山将之首,岂可易与。梅山神剑心法更是遇魔杀魔,遇鬼杀鬼。因此,总相信祖师会留下秘密信物与心法。」

掌山祖师道:「剑风便刻在玉虚殿上,仙迹便在梅山上。此处便是祖师爷悟得神剑心法,挥剑而就。」

五老早就洞悉洞内刻画人物形象。现时,仍然痴望着刻画。对刻画仍是一无所获。

这时,小五突然清醒过来。看着陌生的山洞,陌生的人。还好梅山五长老在,算是找到一点安全感。

墨长老道:「小子,你醒了?六个小鬼听话了?」

药长老把了把小五脉,小五体内仍然奔腾不休,但似乎各自找到跑道,循环不休,道:「似乎还不错。至少没有横冲直撞,损害你的五脏六腑。你做什么!」

小五道:「我按照长老所说,平心静气地耐心陪他们找地方玩。还好有刻画,寒江钓鱼,海边观涛,梅下谈心,庖丁解牛,墨客天下行,高个上最麻烦,苍松云海摇头,飞仙游江摇头,最后仍然是雪岗高卧...呵呵这家伙有自虐狂。可是还有问题?他们没地方住?」

厨长老:「真啰嗦!还管住,要不要管吃?」

小五嘘一声,看样子真怕六孩子听见,道:「他们是赖上我了。要玩,要住,我一个头两个大。如果还要管吃...」

儒长老道:「好了,小五,你先安静待在一旁」

掌山祖师道:「也好,且到一旁,去看看壁画好了。」

小五起身告退。他自觉四肢酸麻,软弱无力。费了好大劲,才走到第一别壁画前。

这是什么啊!像小孩鬼画符。东画一条曲曲湾湾的线,西画一条勾勾坎坎的勾子。小五一幅幅望去,都是如此。

五老与老人正在议事,小五看不懂也不敢打扰。

小五其实疲惫不堪,勉强振起精神,集中注意力,看着这些像勾子,像勺子,像桶子,像椅子......,那桶子....。想起梅下谈心的小姑娘想在湖边有个竹林精舍,呵呵呵,小姑娘。突觉手腕少府,内关穴,公孙穴,神门有热气。精舍有样子了。接着,百次,太冲穴,膻中穴也是一热,精舍更加象样了。

壁画上的符号,像勾动了身体穴位。谁想得到呢?因为符号与穴位完全不相关。就当作符号的魔力。

小五哪管这许多,只想为小女孩盖精舍,这样她可以每日梅下谈心,泛舟谈琴。像飞雪姐姐多好。

只半时辰,小五,也一一盖了楼阁草房,小孩喜欢怎样,就盖怎样,舒服适意就好。那高个子,喜欢草堂,就草堂吧!

小五吃吃偷笑,终于摆平了这六个孩子。

也是小五福缘深厚,有机缘悟得高深心法。

玉虚殿上刻画,是机缘。引动天地正气入体,若无炼体,是相当危险的。这主殿壁画正是炼体的法门。第一代祖师爷先炼体后引天地正气,存养浩然气,而成就大业。小五反向练功。凶相更是凶险。

只是小五没有武修持能,跟人打架,论招式品势,装模作样,有模有样仍然必输。出招伤人,可就没本事了。

这时,玉虚殿钟声响起,间隔二长一短,是迎贵宾钟声。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心梦永恒 射雕之风舞九天 锦绣刀 我的吸血獠女王 神话武林 洪荒:神魔超赛镇压万古雷辰天 当年的风那叫一个大 青玄武帝大仓鼠 斩道长生 仙凡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