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
朱极刚迈开的脚步停顿了一下。
随即顿时失笑起来。
说了这么多,到底这老头子还是对自己去祭拜养母有些吃味。是以如此拐弯抹角地提醒,无非就是希望自己在他寿诞那天,能满足一下他强烈地占有欲。
要孝顺要得这么清新脱俗,绝对是国瑞本瑞了。
“知道了!”
没有回头,停顿的脚步再度迈开,精瘦的身形渐渐远去。
听到这简简单单的回应,朱元璋不再抬头看远方的天空,而是认真看着朱极的背影,直至其消失不见,这才嘴角露出笑意。
事实上,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喜欢过生日的人。
因为早年家境贫寒的缘故,每年生辰的时候难免会想起一家几口因为饥荒死得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人的凄惨境遇。更兼大明初建,为了自上而下厉行节俭,洪武五年的时候他就下诏不让朝臣拜贺。
甚至过去几年他一直以斋居素食的形式过生日。
今年破天荒在自己的寝宫中设家宴,要说不是为了朱极这大儿,那就真的有问题了。
而走出皇宫的朱极,嘴角也不由得露出浅笑。
遇上这么个傲娇的老子,只能说命运就是这么曲折离奇。
马皇后的生辰在他认亲以前,当时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进宫拜贺,所以此次由朱元璋特意提醒过的寿辰他必须要用心准备。
可是,亲爹过生日,自己该送点什么表达心意,这委实让朱极有些为难。
回到府中的朱极没有在书坊的事情上耗费精力,坐在朝殿的案几前,握着沾了墨的笔不停在碎金彩笺上写写画画,绞尽脑汁排除了一项又一项。
最终,朱极想到了一个绝佳的礼物。
一个不求长生不老,不喜华贵奢靡,只求绵延国祚,只想开枝散叶的皇帝,最好的生日礼物,难道不是一把痒痒挠么?
朱极前世看过的那部电视剧里头,老头子不就喜欢成天拿着一柄玉如意又是挠痒又是砸人的。虽说如今看起来朱元璋还没有那么老,不过这种东西,提前安排上不是更好么。
于是,坐立不安的朝臣们听闻雍王去了趟中城,顿时如坐针毡。
浑然不知自己无意间的举动让很多人胆战心惊的朱极亲自订制了一支如意状的竹制痒痒挠之后,心满意足地走到了三山街。
当今天下,文风最盛之地在江南。江南文风最盛之地,在国子学。
毗邻国子学的三山街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产业链。从文房用具到各类书籍,从儒生衣衫到名人字画,诸般齐备应有尽有。
朱极本来打算在这里开家书坊的,但逛了一圈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有些过于天真。
在这里的铺面,没有一家生意不兴旺的。
想要从这些人手里拿下一间铺面,跟虎口夺食没有什么两样。虽说没什么问题是钱不能解决的,问题朱极现在没多少钱。
深感自己草率的同时,朱极决定还是换个地方实现自己的愿望。实在不行,就在武备学堂门口找几间铺面,正好那里每天都有好热闹的闲人出没。
搞报纸,朱极没什么经验。
但这并不妨碍朱极能够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
虽然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但时至今日,大明的印刷工艺大部分依旧采用的是雕版。
天下安定才几年,读书人的需求还没有达到后来小说话本泛滥成灾的地步。单调的市场需求注定活字印刷在这个时代的成本往往高于雕版,因为活字需要使用特殊的药泥。
不过印刷书本的短处,却成了印刷杂报的长处。
如果纯使用雕版印刷杂报,朱极感觉那效率跟他批驳的邸报也没有什么两样。反倒是使用成本更加低廉的木活字,虽然质量上没有书籍那么精美,但胜在成本低廉效率极高。
于是,惯于在武备学堂前蹲守的闲汉们忽然在某个清晨,发现卖早食的摊子旁边,赫然多了一家卖杂报的。
这同样在宋代就出现过的东西,因为过去一百多年蒙元残暴的统治,如今在金陵也成了稀罕玩意。
当某个看热闹的闲汉忍痛花了五文钱买了一份散发着新鲜油墨香味的报纸之后,他瞬间成了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一群人围在他的身边,只为能看清楚这足以盖住家中笸箩的纸张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
而后,他们沸腾了。
如果说前几日胡惟庸负荆请罪震动京师的话,那么今日在这报纸上印制的内容,就足以震惊全天下了。八壹中文網
“大都督府最新消息,东瀛全境纳入大明版图,镇海侯吴祯与德庆侯兵分两路清扫余孽,不日将归还。另,大明留守东瀛十卫业已确定驻所……”
这则消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要知道征兵最近都还没有结束,这东瀛就被打了下来。
我大明武德盖世,后面的小崽子都跟不上前头这些侯爷冲锋陷阵的速度了。
兴奋之后,就是强烈的好奇。
到底只是杂报,不能说在武备学堂门口售卖就能说明这事儿确确实实。
是不是真的,还需要雍王殿下亲口认定。
于是,那些被罚跑圈的武备学堂学子们忧伤地发现,今天他們不再是闲汉们关注的焦点,甚至那些专门为了记录他们黑历史的家伙都不再追问姓名。
“雍王殿下,这杂报上说得到底是不是真的。东瀛当真成咱大明的土地了?”
面对端着碗喝着豆腐脑的朱极,一群目光灼灼的闲汉既不愿离得太远,又不敢凑得太近。就这么在朱极身边围成一个中心有三尺方圆空地的圈子,个个声嘶力竭地追问着。
而一股脑喝光碗里的豆腐脑,暗自感慨今日的蒜水放得有点多的朱极,面对汹涌的人群,脸上不由得挤出得意的笑容。
“都说是大都督府最新消息了,还能有假。这杂报,就是我让人办的,为的就是让你们这些整天就知道凑热闹的家伙早些知道发生在咱大明的重大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