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之后,林海特意设下宴席,请吴国毅到白宫吃饭,他还派人去把警备司司长冯一刀也叫了过来。
吴国毅整场会议都闷闷不乐,他本以为灭了郑芝龙之后,公司的财政支出将会适当向陆军部倾斜,没想到最终却是这么个结果。
自从林海弃官之后,金河与大明之间少有船只来往。直到厦门之战时,吴国毅才知辽东方面又传来了捷报。
鞑子新汗叫什么四王子的也步了老奴的后尘,再一次在宁远城下吃瘪。而且这次不光是宁远没攻下,重新被明军占据的锦州也守住了。
与此同时,关于建奴即将败亡的论调也是高唱入云,士人们都在传说老奴诸子争权、辽东粮荒人吃人,也不知究竟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总之,东事的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仿佛鞑子随时都会自行崩溃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吴国毅越发急迫地想要北上击奴,但眼下陆军部也就三千人的规模,其中大半还是辅兵,放到辽东战场上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
“国毅,今日叫你来此,主要是想谈一谈我对陆军未来发展的设想。我也没有想太好,所以没在董事会上说,先请你来参详一下。”
白宫宴客厅的桌椅采用分餐制布置,林海和珠娘并肩坐在上首,吴国毅和冯一刀东西昭穆而坐,两人各享有一个单独的桌子。
“总座请讲。”吴国毅闻言提振了精神,林海在董事会会议上首次公开提到建奴将是公司的生死大敌,这还是让他颇为欣慰的,毕竟他如今越来越怀疑林海北上击奴的决心。
虽然在后面的议程里,陆军部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财政资源,但这里面确有现实困难存在,吴国毅也是能理解的。
“厦门之战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公司当前能投入到陆军的资源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陆军要扩充规模,我们是优先保证军队的质量,还是数量?”
“总座的意思是,陆军部可以考虑减少花在每个士兵身上的钱,从而换来军队数量的扩充?”
“不,不,我不是这個意思。”林海笑着摆了摆手,“一定数量的精兵肯定是必须的,否则军队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乌合之众,这个道理就连郑芝龙都想明白了。”
“总座所言极是。”吴国毅想起了王梦熊那支出城夜袭的海盗精兵,对陆军部来说确实是值得一战的对手。
只听林海接着又道:“我的意思是,公司虽然目前不能重点发展陆军,但也不能停滞不前。假如公司给到陆军的预算可以翻倍,那你是倾向于按照现有的标准把陆军部规模翻一番,还是降低标准招更多的人?”
“这确实是个值得思量的问题。”吴国毅闻言陷入了沉思。
其实厦门之战时,陆军就暴露过兵力不足的问题。当敌军数量较多且意图不明时,己方军队就算再精锐,调动起来难免还是会顾此失彼。
林海见吴国毅半天没说话,于是又问道:“我换个说法吧。假如未来与建奴决战时,公司能每年投入300万两用于陆军的日常开支,你是想照现在陆军部的标准养6万军队,还是花100万两养2万强军,再用剩余200万两养10万民壮?”
吴国毅道:“总座,这要看那时候的建奴是否还是和老奴在位时一样强了。”
林海道:“以朝廷的腐败情况,我认为建奴只会越打越强,同时蒙古各部也会彻底归服,建奴能调动的总兵力也会越来越多。”
“总座,请恕我直言,若是建奴变得更强,或者就和老奴在位时一般,你方才说的那两种方案都很难打赢建奴。”吴国毅停顿了一下又道,“因为你方才没有提到骑兵,养骑兵更加费钱。”
“骑兵的事另说。”林海自然不会指望每年300万两军费就能灭了建奴,他接着又道,“我的前提是公司另有一支实力与建奴大致相当的骑兵,抛开这个前提,那就一切都免谈了。”
“要是这样的话,两种方案可以说各有利弊。”吴国毅想了想道,“6万强军会更稳妥一些,无论胜败可能都不会太彻底,要是2万强军加上10万民壮,那有可能会一战把鞑子打残,也有可能会一战把老本赔个精光。”
吴国毅的想法和林海基本差不多,这也正是他纠结的地方,会友公司是靠海外利益驱动结成的组织,在战火烧到江南之前,其实与后金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时若是在辽东战场上来一场大败,林海都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掌控公司前进的方向,若是他仅凭自己的意志一意孤行,很有可能会遭到反噬。
所以要是光考虑灭后金的话,林海应该会更倾向于选择前者,毕竟后金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在那摆着,犯不着跟他一把梭哈,慢慢磨也能磨死他丫的。
对于建奴来说,不能持续获胜,那就意味着慢性死亡。老奴时代这个问题就有所暴露,直到皇太极开启了入关抢劫这个副本。
但问题是林海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灭后金,他还要灭掉大明,还要平息农民战争,这就是只走精兵路线无法解决的问题了。
清军入关之后,主要是靠汉奸打的天下,林海当然也可以走这条路线,但这意味着他要做很多妥协,最终可能无法建立一个他理想中的新朝。
再就是这条路线可能会走的相当漫长,林海希望能更快一些夺取天下,毕竟那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要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帝国,后面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国毅,你个人倾向于选择哪种方案?”林海接着又问道。
“要是公司的骑兵部队真能做到和建奴旗鼓相当,那我选择2万强兵加上10万民壮。”吴国毅说着又道,“建奴主要还是骑兵的优势太大,若是没了这个优势,我认为公司的赢面很大,干脆一把决胜负!”
其实吴国毅还有个原因没说,他怕一旦公司与建奴的战争变成了拉锯战,林海的决心可能会慢慢被消磨,最终满足于做一个海上霸王。
林海其实也是借着和吴国毅探讨来理清思路,实际他心目中可能早已经有了答案,只听他抚掌笑道:“国毅之言,正合我意,民壮路线对公司当前来说也是比较合适的,这同时也能节约民政方面的开支。”
“你的意思是,警备司也不用扩充人员了?用民壮来充数?”珠娘闻言在一旁问道,她没料到话题突然扯到民政上了。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林海说着又道,“随着公司的地盘越来越大,移民越来越多,警备司需要的人手也会大幅增加,而且各地都要维持一定数量的驻军,一方面是内部治安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防御外敌入侵,这势必会造成人力的浪费。”
“而民壮的好处就是不用脱产,有事时可以就地征召,无事时该种田种田。当然,定期的军事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冬季农闲的时候,他们主要承担本地治安和守卫工作,必要时也可动员起来投入到海外的战场上。”
林海这种把民兵与警察相结合的想法,其实也不是个人独创,欧洲历史上也有这种做法,拿战时期的战争理论大师若米尼对此就十分支持。
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的三班衙役其实大多也是佥派的民壮,当然衙役和近代的警察还不能算一回事,中国的警察制度要到清末才开始建立。
“我打算把警备司升格为警备总署,行政级别是副部级,原有的尖兵局、户政局升格为尖兵司、户政司,此外再增设一个农兵司,负责民壮的选拔和训练……”
其实林海还想增加一个海警司,把海军部的桨帆船部队也划过来,这样相当于本土防御的职责就全落在警备总署了。
这样海军部就专注于提升外海作战能力,就像陆军部负责域外战争一样,战与守划分的更加明确。
不过最后想了想还是决定先缓一缓,毕竟海军部现在的外海作战能力还很一般,主要也是以本土防御外加打打海盗为主,暂时还无法打到西方殖民者的家门口去。
何况,林海刚决定把商船全部划入交通部,再要把桨帆船也划走,海军部那几位说不定还会有想法。
所以最后干脆决定等有了第二块殖民地再说,到那时候海军部要兼顾两地的海警工作也会面临现实困难。
“一刀,警备总署的署长就由伱来担任,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林海笑着问冯一刀。
“这……”冯一刀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属实是被问住了。
“想想总座刚才说了什么,警备总署是副部级。”珠娘这话说完,冯一刀才如梦初醒,副部级那相当于有了进董事会的资格。
他一时之间愣住了,呆立片刻后才起身向林海弯腰抱拳:“属下谢总座提拔,誓死效忠总座。”
林海对冯一刀含笑点头:“厦门之战尖兵局打得非常好,这是你应得的。”
他接着话锋一转,目光看向吴国毅:“陆军部和警备总署都是公司陆军体系的一部分,你们两家平时一定要加强沟通联系。就像厦门之战时,王梦熊出城夜袭那一战,骑兵哨和陆军部第一局、第二局配合得很好,要继续保持。“
然后又看向珠娘道:“人口规模是陆军的基础,民政院也要多多支持公司陆军的发展。”
珠娘和吴国毅若有所悟,林海这番话似有所指,细想之下才明白,这可能是针对海军部今天在董事会上反对过多招收移民所说的。
相对陆军来说,海军对人口规模的依赖性没那么强,在移民这件事上,海军必然没有民政院和陆军这么高的积极性。
把冯一刀抬进董事会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陆军系统加上民政院在董事会席位上可以与海军部形成均势,避免海军方面一家独大。
当然,林海这也是以小见大,对移民的态度实际可以看成是公司对海权和陆权的态度,毕竟小国寡民一样可以成就海上强权,但陆上霸权就不行了。
林海的态度是既要还要,他绝对不允许公司仅仅满足于海上贸易霸权,而坐视更多的汉人同胞在满清铁蹄下苦苦挣扎。
未来的交通部也是以海上事务为主,李国助和欧左吉很可能在这一点上与海军部态度一致。反倒是许一龙大概率会支持林海与后金作战,因为他要负责大明方面的事务。
屁股决定脑袋确实是真理,石壁当初认为董事会就是个摆设,只要他和珠娘都听林海的,三人加起来四票就已经占多数了。
然而事到如今,他们兄妹俩在某些事情上意见就很不一致,今天直接在董事会上就吵了起来。
“关于民壮,我想月饷可以参照陆军部的辅兵,也就是每月五钱银子,但没有月粮和盐菜钱。装备方面,暂时统一列装鸟铳和长刀,其中鸟铳要由各地警备署、所统一管理,战时和训练时发放给个人。”
“总座,光是鸟铳和长刀,这近战能力太弱了罢?”吴国毅闻言有些吃惊,陆军部的鸟铳手就是这装备,而且还多一身盔甲,民壮显然是不可能全部披甲的。
“我是说暂时,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装备太复杂训练起来也麻烦,鸟铳加长刀的纯队,在南洋打仗也够用了。”
林海当然不是随便说说,事实上voc的陆军就是每人发一把火绳枪而已,对付大部分南洋土著能打出几轮齐射就完全足够。
若是实在碰到一些硬茬子,那不是还有陆军部和尖兵司吗?现阶段的农兵司能做到主力获胜之后分散扫荡就够了。
林海主要的预设战场是在柬埔寨,他想占领湄公河口,这应该是近期唯一需要较大规模陆军登场的时候了,对付voc那是海军唱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