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眉头一皱,并不愿意相信陆宇的话:“太皇太后毕竟是先帝生母,我大汉以孝道为先,大将军应当不会下死手才对。”
陆宇拿起酒杯,抿了一口:“自杀,病亡,很难吗?”
王允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熟读史书的他,岂会不明白陆宇的意思。
这世上,只要掌握权力,有太多种办法能让一个人死得不明不白了。
陆宇看得出来,王允内心动摇了,便又趁热打铁,而且语不惊人死不休:“岳父大人,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大将军连太皇太后都敢杀,你猜他敢不敢对陛下动手呢?”
“这不可能!太皇太后还没死呢!”
王允捏紧了拳头。
“你不信啊?那就等着瞧呗,不出一个月,董氏必死无疑。在我看来,权力使人疯狂,人一旦疯狂了,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千载史册,为了权力父子都能相残,更何况陛下不过是大将军的侄子。”
陆宇的话,如恶魔低语,不断灌入王允脑海之中,让他不禁心神失守。
但他还是不愿意相信何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那谋逆之臣:“大将军素有名望,当不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岳父大人,问题不在于他敢不敢,而在于他能不能。大将军如今手握天下兵马,若真让他杀尽朝野上下反对之人,届时一言而决天下事,焉知他不会成为第二个王莽?”
陆宇的话,振聋发聩,王允听得心惊肉跳。
虽然他不信何进真会这样做,但陆宇的推测却并非没有可能。
“先帝对我有知遇之恩,无论如何,我也得保住先帝的骨血。所以我绝不可能交出兵权,因为我不信任大将军,或者应该说,在这件事情上,我谁也不信。”
陆宇这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
当然,他也没有撒谎,保住刘辩和刘协,他是认真的。
好歹拿了刘宏那么多的好处,总不能吃干抹净不认人,更不用说系统本来就有任务让他扶刘协上位,他还想着能不能在这两兄弟身上多触发几个任务呢。
因此更不能让这两人出事了。
王允目光复杂的看向陆宇,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你真是这么想的?”
“当然!不然我徒啥啊?”
陆宇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岳父大人,你可曾见过我结党营私,拉帮结派?难不成手握六千兵马,是为了造反吗?”
说到这里,王允彻底信了陆宇。
因为在王允看来,陆宇确实没有造反的可能。真要造反,他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结交文武大臣,在民间培养名望,然后不断扩大权势,而不是四处怼人。
可是陆宇没有!
他的表现,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孤臣!
王允动摇了,叹息一声,问陆宇:“那你打算怎么做?”
“我对权力没有兴趣,我只是认为大将军的权力太大了,需要制衡。先帝在世时,就一直在试图切割大将军的兵权,之所以想让陈留王继位,恐怕也是担心再有外戚专权之祸患。只可惜……”
王允知道陆宇说的可惜是是什么,灵帝刘宏死得太早了,布局未尽全功,结果留下来一个烂摊子。
“你说得对,大将军大权独揽并非好事。”
王允认可了陆宇的说辞。
“叮……”
“任务完成,奖励已发放。”
成功了!
陆宇心中窃喜,总算是把王允这只老狐狸给忽悠住了。
得到王允的认同,陆宇就等于是获得了整个太原王氏的暗中相助,这样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陆宇现在最缺的,其实还是人才,所以他直接开口向王允讨要:“听说岳父大人府上,有个侄子,文武全才,风杰格尚?不知可否为我引荐一下?”
王允无奈,知道陆宇这是盯上自己老王家的麒麟儿了。
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还没举孝廉就被陆宇打听到了,但陆宇既然已经开口,王允也只能把寄居在自己府上的侄子王凌给叫了出来。
王凌此时还只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郎,却也已经气度偏偏,英姿勃发,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和能力。
“彦云,这位是北乡侯。”
王凌好奇地打量起陆宇:“见过北乡侯。”
陆宇笑道:“果然是风姿俊朗,一表人才,彦云可愿意在我帐下为官?”
身为安北将军,陆宇自然有权征辟幕僚和属官。
而王凌可是未来的曹魏重臣,官至司空,此时虽然年纪不大,但欠缺的只是经验,才华和能力是不差的。
王凌自己不敢乱拿主意,而是看向叔父王允,见他点头,这才答应了陆宇的征辟,得到了门下督的官职。
陆宇看了下王凌的属性,非常均衡,最低的武力值都有接近三流武将的水准,最高的内政,更是超过了80点,达到了二流文士中游的水准。
“果然是文武全才啊,看来我手底下的人才还是太少啊。”
陆宇心中感慨,他遇到了和吕布同样的困境,那就是手底下的内政型和智谋型人才太少,发展后劲不足,经不起败仗和消耗。
不过现在和王允合作,这方面的问题倒是能够得到暂时的缓解,而且多出来的二流文士卡,也可以用到樊越身上,提高他的内政属性。
与王允暗中达成协议之后,陆宇自然就放弃了董重。
董太后这一家子人,实在是太不靠谱,和他们合作的风险系数太高了,不划算啊。
……
在得知王允成功安抚住陆宇之后,何进立刻动作,他召三公共议,次日便在朝会上公然发难。
开阔的大殿上,何进拱手行礼:“臣何进,有事启奏。”
“舅……咳咳,大将军有何话想说,不妨直言。”
刘辩惴惴不安的看着帝座下方的舅舅,话都说不利索。
他本就是庶出,又自小寄居在道人史子眇家中,根本没受过岗前培训,现在完全就是个傀儡皇帝。
朝中事无大小,全是何太后与何进说了算。
而现在,不仅何进站出来了,就连三公以及车骑将军何苗,也一并站了出来,汇聚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
“臣等皆有事启奏!”
毫无心理准备的刘辩,顿时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频频望向后方临朝听政的母亲何太后。
何太后倒是还有几分见识,镇得住场子:“诸位皆是我大汉栋梁之臣,有话但说无妨。”
“陛下,太后,臣要要说的是,与太皇太后有关。”
何进这一开口,满朝文武无不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