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
张兴毕竟是年轻体壮,只需要猛烈的几下攻击,就让张皇后忍不住快乐的呻吟。????八一中文w8w?w?.?811?z8w1.?c?o8m?
此时的张皇后,还真是她之前自己形容的那个词:欲死欲仙!
等到张皇后呻吟的声音紧紧变小,突然又最后心满意足的接连欢叫了几声后,张兴才拔剑收枪。
“拔剑收枪”,这也是此刻张兴真实的感受。
他感觉他不是从床上下来,而是从一个战场上下来。
原来,征服一个女人,是如此快乐。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比自己的年纪足足大了17岁的女人,居然能给他如此的满足感。
他大力的在她的身体里活动着,终于也兴奋的叫出了声。
“皇后,哦,不,……云儿……你真是让我快活死了呀。”
此时,张翠云迎合着张兴这最后几下猛烈的攻击,身心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等到张兴终于在她的身体里一泄如注的时候,她忽然紧紧的抱住他的结实有力的肩胛。
她温柔的问道:“你刚才叫我什么?云儿?以后你都得这样叫我。”
“云儿。”张兴讨好的又叫了一次。
“多少年没有人这样叫我了。”张翠云忽然心里一酸。
“不要哭,以后我天天叫你云儿。叫你宝贝。”
此时,张兴打蛇随棍上,甜言蜜语全都一股脑儿开启。
张皇后这朵干涸太久快要枯萎的牡丹,忽然觉得一下子阳光雨露,全都朝着她倾泻下来,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
她微笑的看着张兴,张兴在她的注视下,身体软绵绵的,有些疲惫的趴在了她的身旁,就像一只乖顺的小狗。
张兴像个婴儿样,静静的睡着了。
张皇后只觉得脸颊烫,那是一种滚烫的快乐。
像所有飞蛾扑火的人一样,她也拼命想要抓住这种快乐。
可是这种快乐多么的难得,多么危险!
她心里很清楚。
她永远不会是一个不顾后果的人。
她得好好算计一下,这个欢爱的成本。
当她脸上的潮红终于全部褪去时,张皇后衣衫齐整的坐在了正殿。
张兴一骨碌翻身起来,现大殿里早已经没有了皇后,只有皇后的贴身侍女小珍。
小珍板着脸,对张兴道:
“大胆,皇后好心,赏赐你两杯酒喝,竟然就醉倒在了凤榻上,要不是我们皇后以宽容著称,得给你一个僭越之罪。”
张兴正要分辨,却见张皇后和小莲的陪同下,进来了。
“云……皇后娘娘…….”
不知道为什么,张兴本来是想再叫一声“云儿”,看看张皇后会不会动容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他一看着张翠云那张脸,那是一张将慈爱和威严巧妙结合到天衣无缝的皇后的脸。
张兴忍不住站起来,慢慢给张皇后跪下:“罪臣张兴谢谢娘娘宽容。”
“去吧。”
张翠云面无表情的挥挥手。
张兴忽然觉得特别懊恼。
他甚至都怀疑,刚才是不是真的耳根皇后**了一番?
或者那只是一个梦?
又或者我真的喝醉了,什么也不记得?
此时,当张兴满腹狐疑的消失在坤宁宫的时候,张皇后忽然无力的靠在了小珍的身上。
“娘娘,你怎么了?”
“我累了,扶我去躺会儿。”
张皇后无力的说,迫不及待的想要躺在凤榻上。
“等等,娘娘,刚才张侍卫在那躺了一会,奴婢马上为你更换新床单。”
小珍着急地说。
“不碍事。当年我跟着父皇和皇上去农村种菜的时候,连农民家的床都睡过呢。”
张翠云迫不及待的倒在了那张还有着那个年轻男子体温的床上,贪婪的吮吸着他身上的气息。
她想起了,从前太子府那个傻傻的胖胖的男人,刚才宠溺的叫她“云儿”的样子。
可是从前有多甜蜜,现在就有多冷酷。
“想从前的你,和现在的你,转变后的冷漠。”
接下来的几天,张翠云忐忑不安的坐在“坤宁宫”,再也没有去钦安殿找过朱高炽一次。
夜深人静的时候,张皇后忽然现,原来,她盼望的不是皇帝的到来,而是张兴的再次到来。
“我在干什么?我竟然犯下了如此大的错误!好不容易,巧妙的掩饰住了这个滔天错误,可是要命的是,我根本不想悔改,反而想要继续!”
张翠云在心里悲哀。
有了心事的张皇后,更加不敢去朱高炽面前晃悠,人也突然变得温柔恭顺。
“皇后这几日,怎么好像销声匿迹了?”
朱高炽恍惚觉得是自己突然实施的这一连串大政方针,镇住了长期凌驾于自己之上的皇后,让她终于开始安分了。
“真好。现在朕才感觉我真的是一个皇帝,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于是朱高炽开始更加大胆的改革计划。
三月,不久前刚被免去他指挥职务的宦官——操江提督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
朱瞻基并不赞成他的父皇,但是也不愿意直接反驳,便耐心的提醒:
“父皇,太祖爷爷朱元璋当年定下的‘不许太监参政’不许太监参政的国策。只怕你这个认命会让一些大臣说闲话的。”
“皇儿考虑周到,这样吧,你派人暗中严密的监视着这些宦官,使他们不敢乱国。”
朱高炽赶紧说道。
“对了,我觉得科举制度也应该改革一下。朕在南京生活多年,之前的科举制度偏袒南方人。
因为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所以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我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应该对他们予以照顾,这样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在我们周围。”
此时,一直随时在侧的杨荣,提出了他一直困扰在心的问题。
朱高炽微微沉思了一下,说道:
“这好办,我们可以采取控制份额的方式才调控。比如,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规定了取进士的比例为‘南六十、北四十’,这样就会让北方人深深拥护。”
说到这,朱瞻基突然想起了什么,他郑重的站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