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愤愤看向许杰,“为嘛听你的?”
许杰乐了,“我可以送你天大的机缘,最重要的是传承纽带。天命所归,你会延续你祖上的荣光!”
许杰一翻手,两块半圆朱佩躺在掌心。一块晶莹剔透,龙形盘舞,上有秦祀小篆。另一块通体黝黑,灯光一透,星光闪烁。上有九天舞凤,携刻篆体巫山二字。叶子细看之下,脸色忽而变得狰狞。喃喃自言说:“这是天珠,是方外之物。我蒙家自古口口言传,它可以开启长生。自蒙毅死后,到今天有二千二百多年,累代找寻无其下落。”
“你既识得此物,看来传闻不假。”
许杰说着两手拈着龙珠合拢。顿时蓝白光晕透出,龙凤盘旋飞绕其表,隐有铁马金戈之声!刘虎和叶子眼瞪如铃,顿顿无声。至此,许杰把所有线索穿连一体,已无限接近了历史真相: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天,巡游会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途中突然患病,便派遣蒙毅折回会稽祷告山川。蒙毅还未返回,秦始皇行至沙丘便已病死。死讯被封锁,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三代均为秦朝效力。祖父蒙骜侍从昭襄王,为上卿。蒙武为副将,是蒙毅之父。蒙氏为秦朝攻下数十座城,有赫赫之功。当时蒙恬统管军事,率大军击退匈奴兵,使得收回了黄河以南的领土,并且蒙恬借着地势地形修筑了长城,设置了重重要塞,一直带兵镇守在上郡长达数十年。而蒙毅在朝堂之上为秦始皇出谋献策,辅佐朝政,并且深得秦始皇之宠信。官位为上卿。而当年赵高犯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秦始皇赦免了他,使赵高始终怀恨蒙毅。在胡亥登基为秦二世之后,赵高的地位较高,他捏造各种罪名欲至蒙毅死罪,胡亥也听信赵高,最终囚禁并将其赐死。但人算不如天算,从小学习如何“决狱”、本该成为一名官吏的胡亥即位后,鉴于自己得位不正,他决定以威服众:“更为法律,务益刻深”,自己的兄弟姐们几乎被诛杀殆尽,被牵连者更是数不胜数;以严法驭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黔首即老百姓;变本加厉、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复作阿房宫。尽征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在大泽乡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仍将原因归结为“威严”不够,一边“用法益刻深”,一边深居宫中、制造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将政事委交给“指鹿为马”的赵高。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发展,第二任皇帝应当让帝国上下缓口气;但不曾想,计划之外的接班人登台后,却抽出了一根更加粗壮的鞭子。而原本就对秦制不习惯的东方六国百姓,得知当今君主不是那位让人闻而生畏的始皇帝,于是陆续鼓足勇气、奋起反抗。终于,秦至三世灭亡,汉室统御江山。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原后,派数十万人去修建自己的皇陵,命令蒙恬大将带一支秦军保护皇陵的修建。秦始皇死后,葬进皇陵,这支蒙氏统领的秦军就成了皇陵的守墓人。强大的秦帝国仅持续了15年左右,就被项羽和刘邦统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国灭家亡,军队没有归属,只能脱下军装,成了散兵游勇,他们隐姓埋名居在皇陵的四周,肩负守陵之责,一发现盗墓贼,就团结一起,驱打他们离开。蒙毅自会稽返回,见事已无可挽回,便隐瞒了得到方外天珠的密秘。蒙族后代约定每隔二十年一轮换,每一代人都要给秦始皇陵守墓,至少二十年。星转斗移,时代更叠,蒙氏族人越来越少,为了生存,多有改名换信,使得外人对其知之甚少。玉珠得自国开平,又是祖传,说不定国氏正是蒙氏改名的一脉。这龙珠含有生物遗传技术,在国氏传承经年都无法开启,现代科技术尚未攻克,更别说制造运用了。许杰收起龙珠。对叶子说:“这长生的说法是真的,现在流传的拾遗记中所载之说也不全是假的!”
写过《史记》的司马迁曾经描述过一件非常奇异的事情。秦38年时,天外飞来陨石落在咸阳东郊位置,当时落地时产生的巨大火焰毁掉了一整片农田。这件事当然也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他派人前去查看,但那陨石已经烧毁殆尽,而据目击的老百姓称,那个掉下来的“陨石”圆鼓鼓的,里面像是能够装东西一样,像个大圆盘一般。这个可能就是地外坠落的飞行器。《拾遗记·卷四》记载: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瞭如亲睹。曰:“臣少时蹑虚却行,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俗多阴雾,遇其晴日,则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玄龙黑凤,翻翔而下。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国人今献此石。或有投其石于溪涧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名其水为焦渊。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臣先望其国有金火气动,奔而往视之,三鼎已成。又见冀州有异气,应有圣人生,果有庆都生尧。又见赤云入于酆镐,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昌之符。”
这意思是说,秦始皇喜欢研究神仙的事。当时,有位宛渠国的人,乘坐螺船到来了。他乘的船形状像海螺,即使潜行海底,水也不能渗入船内。这船还有二个名称叫作“沦波舟”。这个国家的人身高十丈,编织鸟羽兽毛蔽体。秦始皇和他谈到开天辞地之初的辛情,竟说得像亲眼看到一样。他说:‘我年轻的时侯能够乘云飞行,每天云游一万里;如今我虽是老朽之人,然而,坐着也能看到天地以外的事情。我的国家很遥远,距离太阳洗浴的咸池还有九万里之遥。那里把一万年当作一天,平日里多有阴云雨募,遇到晴天,云层裂开,天空豁然开朗,象长江、汉水那样熠熠发亮。这时就会有黑龙黑凤翻璐翱翔而下,到了夜晚,有燃烧的石头接替太阳发光。这种石头出产于燃山,那里的土块石头都能自然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如采打这些石头,它们就会变成碎块,形状很像谷粒,仅一小粒就能把一间屋子照得满堂生辉。过去炎帝开始改变吃生食的习惯,就是用的这种石火煮食物。现在国人都进献这种石头。有的人把燃石投到山洞的溪水中,溪水奔流几十里远还不停地翻滚沸腾,于是把那水取名叫作焦渊。我国距离轩辕的坟墓十万里远,过去黄帝开采首阳山的铜矿,铸造了大铜鼎。我曾首先远望到你们国家上空有冶炼金属的火光冲天,烟气涌动,跑到那里去一看,三个宝鼎已经铸成。又曾看到冀州上空有一股奇异的云气,知道要有圣人矿生,果然,庆都在那里生了尧。又看红云落到了娜都和锈都的地上,跑到那里去看,果然有丹雀衔来了周文王诞生的祥瑞符信。民间有口言相传,说这艘大船出现时,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并且它不像一般船只那样在水中前行,而是在水上旋转漂移,甚至还能上下移动。在白天的时候船会消失,让人发现不了,到了晚上时,它才会闪着耀眼的光芒出现在大海之中。船上有一些人,头上都戴着发冠,身上披着白色的羽毛,他们没有翅膀,却可以自由的在天上飞翔。这艘船一直在海上漂浮了十几年,直到一天深夜,突然冲向夜空中,消失不见了。从那之后,这艘船再也没有在西海出现过。《拾遗记》,是晋朝的一位学者所编写的。书中记载了从神农一直到晋朝发生的许多奇怪之事。《拾遗记》中还曾经写了另外一件事: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日贯月槎,亦谓挂星槎。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伟也。这是说尧帝登位第三十年,西海出现了一艘漂浮着的巨大飞船,每当夜晚来临,船上便放出柔和的光芒,时大时小,宛如从星月中出入一般。这艘船常年围绕四海漂浮,十二年绕天地一周,往复循环,被人们称作贯月槎,也称挂星槎。传说船上有羽仙居住,这些仙人只将露水含入口中,漱过喷出,则可天地昏暗、日月无光。到了虞夏后期,再没有这艘船出没的记载了,但在游历四海的人们中间,仍然传诵着关于她的神秘奇伟的故事。邓拓在1961年写的一篇《宇宙航行的最古传说》中则提到,这大概算得上是“真正最古的关于宇宙航行的传说”。华夏的史料中多处提及如贯月槎之类的天外飞行物。如晋代的《博物志》中还记载,有人登上这种漂浮的大船后,不觉间竟从海上去到银河中。旧说是这样记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唐代的《洞天集》中亦记载,在中国的汉代曾经留下一条仙槎,传到唐朝的时候置于大殿中。这艘槎有五十多尺长,敲击有金属之声,历经几百年的岁月而没有损坏。唐武宗时李丞相从槎身上截下一段细枝,雕刻成道士模样,没想到这个道像竟然能飞来飞去。唐僖宗时,道像突然失踪了,仙槎也随之消失。(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余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余,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复来。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去。)严遵是西汉人,仙槎乃为严遵所知。麟德殿是唐朝长安宫中著名大殿,建於公元664年左右,长约85米,宽约58米。这“仙槎”体型如此之大,制作材质也很特别,不锈不腐,不就像是宇宙飞船一般吗?李德裕是唐武宗时期的丞相,广明是唐僖宗的年号,二者相距30多年。说不定是李丞相所截的“细枝”,启动了遥感通讯设备,使距离地球十余光年之远的外域人终于能够定位收回了呢!虽然《博物志》所描述故事的神话意味更浓一些,对于“仙槎”就是地外飞船的假说,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也无法去证实,史典中不约而同,都提到了西海,羽人和飞行物浮游四海。刘虎和叶子,都是江湖中打碾讨生活的游子,对这些古史野传自然熟悉,也能上口朗郎。古吋西海指的是现今青海省的青海湖。在春秋战国时期,那里出产的骏马又被称之为秦马,属秦地所辖。到了汉代又被称为仙海,直到北魏时期更名青海,一直沿用至今。不是什么水泊江河可轻易冠以仙的称呼的,就算是现代,也没有什么仙车仙船仙房的正式冠名。而汉代和秦历史相融,没有隔代。这种说法就显得很特别了!叶子世代守秦,自有秘梓,自下已信了七分。许杰可以用简练的言语来总结这段历史:自黄帝始,有方外羽人,自称莫利里亚,来自亮星。乘舟临西,广博四海八方。附炎黄与战,传民济之术。至秦非子,秦地始开。秦灵公时首开轩帝公祖祭。助扶政体,孝公崇黑以记。子楚时,预赵政,开其智,冶其兵,奋六世之余烈,故能扫八荒六合,归一大统。自唐后,民少有传见者。许杰还断定,地外来客(仙人)在地球有代言人,被选中者可传承文明,方能人才倍出,使华夏之火长存不衰。刘虎静听许杰分析,渐渐入了迷,他们金点行也承自上古,不泛有些不传之秘。在现代已然势微,人丁凋零。这一堂历史课让三人关糸更进一层。两个人明白,或许跟着许杰,他们的人生会豁然开郎,境界也不将拘于一迥之地!叶子把手伸出,“要给的东西呢?”
许杰顿了顿:“是给你看,不是给!”
许杰张手入怀,假装掏东西。再伸手时,一颗寸许黑色珠子出现在手掌心。随即笑到“这东西和冰差不多,会化的,你要小心点。”
叶子拿过,入手冰凉,刹时冷气入体,就象大夏天喝了冰啤,浑身爽快。这颗珠子的颜色象漆那样乌黑发亮。叶子不认识,翻来复去的打量,但仅恁这颗珠子的功效,也知道是不得了的宝贝!刘老头测目看着珠子,眼中却露出惊骇的神情,不一会竟然浑身抖颤,失声叫道:“这是黑蚌珠!”
叶子听了顿时手一抖,差点摔出珠子。黑蚌珠之名她岂能不知。据说黑蚌出产在阴泉的水底。千年方有一颗。这种珠子随日月的流逝会逐渐变轻变小。只需怀揣这颗宝珠,每到盛夏,身体自然会感到凉爽,所以也叫“销暑招凉珠”。有古藉载言,昭王坐握日之台参云,上可扪日。时有黑鸟白头,集王之所,衔洞光之珠,圆径一尺。此珠色黑如漆,悬照于室内,百神不能隐其精灵。此珠出阴泉之底,阴泉在寒山之北,员水之中,员水波常圆转而流也。有黑蚌飞翔,来去于五岳之上。昔黄帝时,雾成子游寒山之岭,得黑蚌在高崖之上,故知黑蚌能飞矣。至燕昭王时,有国献于昭王。王取瑶漳之水,洗其沙泥,乃嗟叹曰:“自悬日月以来,见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此蚌千岁一生珠也。”
珠渐轻细。昭王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之珠”也。难到,你去过秦墓了?两人呆住,瞪着许杰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