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士子?这么多儒门士子入了行伍?”
听到上官倾城的话,薛威和周明瑞都不禁感到很是疑惑。
上官倾城目不斜视、声音沉静道:“诸子百家,儒释道兵为首,释门为外来势力,且不去说,儒道兵在争天下之局中,各有鲜明特色、自身优势。道门多修士,兵家多战将,到了战场上,这些都是正面战力,发挥实力的方式也很直接。但儒门不同。”
说到这,上官倾城眼中露出回忆之色,像是在回想某个人跟她说的话。
她继续道:“殿下曾说,儒门士子,能力有三个方面。其一,理政,也就是儒门时刻挂在嘴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儒门士子体现这种能力的方式,一般为出仕做文官。
“其二,教化,儒门士子能够教化百姓,让他们知书识礼,这在地方上的表现,是士子通过教化文章,让百姓守规矩,到了战场上,就能激励他们忠君报国、奋勇杀敌;其三,儒将,儒将并不只是儒门跟兵家的简单结合,突出能力也不止谋略非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薛威、周明瑞听得连连点头,便是赵念慈在听的过程中,眼中也有恍然明悟之光,或许是因为这番话想通了许多之前不理解的关节。
“看来吴军那些呐喊的将校们,就是儒门士子在发挥第二种能力了。”薛威啧啧感叹,“能够控制人的思想,关键时候还能让人奋不顾死,儒门这种能力......太可怕了!”
上官倾城淡淡道:“殿下说过,能够控制人思想的东西,才是普天之下最厉害的武器,也是君王凝聚人心、维护统治的不二选择。”
这话薛威一时间就无法领悟精髓了。
他转念一想,又奇怪道:“儒门如此厉害,往先怎么会败给道门?按理说,他们应该天下无敌才对。”
周明瑞连忙附和。
照上官倾城所言,儒门如此强大,那天下还有道门什么事?
赵念慈也看向上官倾城,认真等着她说话。
上官倾城想了想,“道门毕竟有仙人......儒门虽然能力突出,但也有许多致命毛病,这导致他们在争天下的过程中一般只能作为辅助角色,为君王治理后方。只有天下太平的时候,才能掌握文官权柄,真正煊赫这话也是殿下说的。”
“什么毛病?”
急急忙忙问这话的却不是薛威,而是赵念慈。
她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战胜她的孙儒,或者说儒门士子的弱点。
薛威和周明瑞看了赵念慈一眼,又漠然收回目光。
上官倾城摇摇头,示意自己并不知道太多。
这下不仅是赵念慈,连薛威、周明瑞都露出失望之色。
上官倾城望着前方战场,神色平静。
她并非不知道儒门弱点,只是不愿跟眼前的人说。
这么关键的东西,要是闹得人尽皆知尤其是让李晔的对手知道了,那对李晔的大业宏图可是很大麻烦。
上官倾城清楚记得,李晔跟她说过儒门三个致命弱点,并且用一句话做过总结。
其一,为了维护儒门地位,儒门士子惯于排斥一切外部势力;
其二,为了彰显自身高尚,儒门士子惯于神化先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其三,为了争权夺利,儒门士子惯于内耗。
所以儒门中儒将极为稀缺,而若是儒门一家独大,百家百工必然凋敝,尤其是兵家。
李晔总结儒门士子时说,儒门士子一个个胸怀天下到比肩圣贤,又一个个自私自利到胜过魔鬼。
上官倾城记得,李晔在跟她说完儒门弱点后,曾经戏言,如果有一天高骈真的在儒门扶持下独大于南方,跟他划江而治,那么他征服对方最省力的方法不是挥师百万立即去攻打,而是只需要坐等几十年,南方就能挥手而定。
在那几十年中,儒门必然因为内耗和自
我腐化而导致国家孱弱,别的不说,军力肯定差得一塌糊涂。
赵念慈忽然看着上官倾城语气怪异道:“将军之前曾说,吴军听闻将军名号势必胆寒,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悍勇死战,似乎并不畏惧将军。”
看她的样子,显然是觉得很解气、快意。
上官倾城瞥了赵念慈一眼,目光冷漠,没有说话。
周明瑞逮着拍马屁的机会,立马冷笑道:“能够被孙儒带出来设伏的,必然都是精挑细选的悍勇之辈,自然不怕死。而且看吴军阵势就知道,他肯定也集中了儒门士子,有这些人控制他们的思想,他们当然不知道后退。话又说回来,吴军现在之所以敢信心膨胀到主动求战,还不是赵将军那二十万将士的性命为喂的?”
薛威也冷哼着傲然道:“赵将军......哦,赵卒,怪不得你之前会败给吴军,你就没看到,吴军虽然悍勇,但已经快被平卢军杀得七零八落了?你一个败军之卒,竟然敢嘲讽大胜之将,敢问阁下可知何谓羞耻?”
“你们......”赵念慈给两人如疯狗护主般一顿乱咬,气得恨不得佛袖而去。
......
孙儒来到吴军阵后,面沉如水的看向混乱战场。
在平卢军的持续猛攻下,吴军伤亡惨重,山头丢了一座又以座,战线一退再退,尸横遍野。
因为他们在这里只是为了设伏,并没想过也没有时间在险要地带修筑山寨,这下大军防线一崩溃,剩下的就是全面失败。
眺望远处山丘,万余平卢军后面,还有数不尽的甲士跟了上来,一眼看不到尽头,不知道有多少。
吴军人群中担任军官副职的儒门士子们,虽然还在呼喊奔走,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但却敌不过一个个被砍翻在地,攻势再也维持不住。
两军对垒,很多时候士气决定胜败。但在绝对力量的差距面前,士气并不那么顶用。八壹中文網
奋不顾死的战斗自然攻势非凡,但人都快死完了,还谈什么攻势?
“传令下去:撤退。”孙儒寒声下令。
“将军,我们还没败!”他身后一名儒家将领立即面红耳赤的出声,“将军给我五千甲士,我去把失去的地方夺回来!”
“不必夺了。”孙儒摇摇头,“我军修士哨探全部失去音讯,约莫是都被杀了,现在根本无法清楚上官倾城派了多少人出战。他们有二十多万大军,我只带了几万精锐前来伏击他们的前军,无力与他们决战。此战未能成功设伏,便是已经败了,趁着大军死伤还不是太多,赶紧撤走。”
言及此处,孙儒叹息一声,不得不承认:“此战一败,接下来的仗就难打了。没想到,上官倾城宁愿舍弃重创我军的机会,也要选择这种堂堂正正的作战方式......她果真不是赵念慈能比。”
话说完,孙儒转身离去。
日暮前回到砀山县,孙儒清点伤亡,发现将士死伤了五六千。在大军及时撤出的情况下,这个伤亡不大不小。丘陵林野区域不利于大规模作战、追击,这也是吴军能够成功撤出、伤亡不太大的重要原因。
但是军官伤亡却远超正常情况三倍之多,尤其是那些担任副职的儒门士子,虽然战力强过普通士卒,但跟平卢军修士正面硬拼,死伤免不得尤其惨重。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副将忧虑的询问。
孙儒道:“依仗坚城,死战固守。”
副将诧异道:“将军难道就没有别的计策、谋划?”
孙儒摇摇头,“今日这一战告诉我们,计策对上官倾城起作用的可能性不大。说到底,这天下的计策谋略要成功,九成九都是建立在对手犯错的基础上。要引诱上官倾城犯错,这不太现实,要是强行施为,反倒是自己会露出破绽。”
这话有些颓然,也是事实。
孙儒很快话锋一转,正色坚定道:“我们有十七万大军,还可以依托泗
水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上官倾城不过二十多万兵力,她军中虽然修士多,但也只是集中在平卢军,小规模遭遇和战阵突破固然势不可挡,但攻城是双方大军轮番上阵,平卢军中多出来的那些修士,分摊到大军中就没那么大优势了。她毕竟没有二十多名兵家战将,要攻克有我大量儒门士子把守的坚城,一年半载也不可能!”
副将认真想了想,“将军说得是。”
不过他很快又问道:“但是坚守一年半载之后呢?”
“一年半载,足够发生太多事了,战场形势怎么会不变。”孙儒轻笑一声,眼中露出某种异样光芒,“上官倾城是贼军第一将,我把她挡在这里,还有谁能去阻止杨行密?”
“杨将军......”只是提到这个名字,副将便精神大振,变得底气十足起来,“以杨将军的本事,就算赵炳坤、刘大正亲自去宿州,那也只有吃败仗的份!只要他有大展拳脚的机会,一定会建功立业!”
孙儒脸上笑容越来越坚定,“我们在这拖住越多贼军,杨行密施展拳脚的空间就越大。”
......
旬日后,徐徐行军的上官倾城所部,终于在砀山县外完成驻扎。
如之前赵念慈巡查砀山城防一样,翌日,上官倾城也策马围着城池转了几圈。
“砀山墙高沟深,守城器械足备,城防的确坚固异常。”薛威望着城头感叹道,然后乜斜赵念慈道:“之前一战,兵家二十多名战将攻城,好像没有破坏城防太多。”
赵念慈沉着脸不说话。
之前她正经攻城实际没几日,对城防的破坏自然有限。
不时有几骑从城北泗水河畔的方向归来,向上官倾城复命:“依照将军布置,狼牙军已经泗水河畔选定好了地点,扎好营垒,分段布防完毕。吴军水师在泗水行驶我们管不着,但他们想要就近登岸绝对没有可能。”
上官倾城点点头。
三万狼牙军都是精骑,用来攻城却是浪费了,把守泗水沿岸再合适不过。
见上官倾城又开始盯着城头凝望,良久不言不语,赵念慈忍不住了,问道:“砀山城里有十多万吴军,城防又如此坚固,你要怎么破城?”
“很简单。”上官倾城没有任何犹豫,“叫援军。”
......
宋州。
李晔看罢上官倾城的军报,将其递给李茂贞,笑着道:“上官倾城在信中说,要破砀山城,还需要二十万大军支援。”
李茂贞迅速浏览了军报一遍,长眉挑了挑,意味深远道:“她本就有天平、忠武两镇兵马,加上部分平卢军,兵力足有二十四万,现在又要二十万援军......若要派四十多万大军攻打一个小小的砀山,还需要她上官倾城做什么?”
李晔道:“不管怎么说,磨山一战她是胜了,斩首近六千。”
李茂贞放下军报,眼帘微抬,瞄着李晔道:“你在为她说话?”
李晔只能佯装惶恐:“我这不是想着,如果岐王不给她援军,崔克礼那些人肯定又要闹腾嘛?”
李茂贞淡淡哼了一声,“给她二十万援军不是不可,但她得打到徐州城下才行,如果她愿意立这个军令状,本王自然不会小气了。不过......”
打到徐州.......还好你没说打下徐州,这倒是不太难......李晔顺着对方的话头问:“不过什么?”
李茂贞拿起另一份军报,眸底有隐藏不住失望、愁闷,幽幽道:“宿州,贼军主将杨行密,竟然在刘知俊还没进入宿州之前,就夜袭了他的营寨,导致他损兵折将。据刘知俊军报上说,对方十分精锐......”
杨行密......那不是吴王么,前世黄巢之乱后,高骈一蹶不振,也没有得到儒门扶持,淮南大乱后没多久就陨落了,迅速荡平江淮的就是杨行密,后来做了吴王......李晔回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