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人祖庙
骊山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又名“绣岭”,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由东西绣岭组成。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南望,有九个山峰,悬崖峭壁,高达千仞,形似九条苍龙盘踞,仰首观天,人们称之为“九龙头”。人祖庙就建于骊山山脉最高的九龙顶上,是供奉人类祖先伏羲和女娲的一座千年古刹。
老猛一边开车一边介绍着人祖庙,他见多识广,所说的许多东西就连刘义禾这个本地人都不知道。刘义禾听着听着不禁有些汗颜,他现在才明白原来自己常年听人说的仁宗庙就是人祖庙。老猛说以前去人祖庙很不容易,每天只有一班车,早去晚归。自己年轻的时候和珊妮的哥哥一起徒步走上去过一次,走了将近整整一天,到人祖庙时天已经黑了,庙门紧锁。他俩转身下山,想去人祖庙所属的仁宗乡坐车回来,可是末班车已经开走了,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敲开了人祖庙的大门。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很是和蔼可亲。老道士讲话风趣,知识广博,和他们聊了好久。后来老猛打听到了去人祖庙班车的具体时间,每次有想不通的事情都坐车去找老道士,老道士也知无不言,为老猛解决了很多困惑,可以说是人生导师了。而老猛之所以在山上买了这么一所院子,也是因为村口新修了一条通往人祖庙的环山公路。
新路既宽敞车又少,两人聊着聊着就到了。老猛把车停在路边,带着刘义禾往人祖庙走去。由于两人已经在“九龙顶”上,刘义禾抬眼望去,只见一个十来米高的大石头上修建了一座寺庙,围墙依山而建,破旧不堪,依稀可以看到庙内古树耸立。四野无风,庙里一丝若有若无的青烟聚成一线,袅袅飘上天空,好似天上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拉扯。两人顺路向上攀爬了十来米,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空旷的广场上三三两两地聚集着附近的村民,有些在打牌,有些在聊天,还有一些并无事干,干脆端着茶杯并排而坐,仰望天空静静发呆。
“你看这些人,山上艰苦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你觉得他们在看天,其实他们看的何尝不是人生呢?”老猛叹了口气,幽幽地说。刘义禾闻言一愣,老猛可能觉得这些话并不符合自己以往的风格,并没有给他过多思考的机会,打个哈哈,拉着刘义禾上了右手边一排由红砖砌成的阶梯,缓缓往人祖庙走去。
偏门是一扇红漆木门,年久失修,门上多数红漆已经脱落,显得残破不堪。门口墙上贴了一副对联,破破烂烂,上联是“古伏羲画八卦阴阳已定”,下联是“女娲氏炼顽石补天成功”。头顶悬挂一个“人文始祖”的黑漆牌匾倒是被擦得干干净净,光可鉴人。老猛拉着刘义禾走进门里,瞬间感到眼前一亮。寺庙正中一颗古树挺立,饱经沧桑,枝叶郁郁葱葱,树干苍老粗壮,目测需至少两人方可合抱。刘义禾呆愣愣地盯着古树,仿佛能够看到它所见证的人世沧桑。老猛咳嗽一声,刘义禾终于回神,放眼四顾,古刹虽然破旧,却一尘不染,显然它的主人打理的非常认真。右手边一个金属香炉,炉内香火旺盛,刚刚下车时看到的青烟应该就是由此而发。通过香炉依稀可见寺庙正殿,和偏门不同,红漆木门光洁如新,上边也挂了一块黑漆牌匾,上书“人祖殿”三个烫金大字。殿门左右也挂着一副对联,与偏门不同,是刻在黑漆木板上的。上联:圣帝原居三河口;下联:明神压定九龙头。刘义禾不由赞叹:“好气派!”
突然,殿内传来一声郎笑,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老道士抚须笑道:“小友颇具慧根,老猛可喜可贺!”刘义禾打眼望去,只见老道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心中暗暗赞叹。老猛上前双手合十,面对老道鞠了一躬:“老牛鼻子,多日不见,身体可好?”老道点了点头并不理他,转脸接着问刘义禾道:“小友可知这副对联因何而来?”刘义禾一时手足无措,学着老猛的样子鞠了一躬:“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这副对联气势磅礴,不由得就赞出了口。”
老道呵呵一笑,解释道:“所谓‘圣帝’、‘明神’就是伏羲和女娲,三河分别是戏河、灞河和渭河,这三条河呈三角形将骊山围住。骊山山脉由九座山峰组成,这九座山峰如巨龙一般汇集于此,就是骊山山脉最高的‘九龙头’。”
刘义禾将老道的话与来时路上老猛所说一一印证,心想原来如此,开口笑道:“看来路上老猛所说均是出自大师金口,可惜他天资愚钝,纵然吞了宝石,吐出来也变成了砚台!”
老猛瞪圆了眼,打个哈哈:“我只知道秦始皇陵是‘头枕山,脚蹬川,世世代代做大官’,还梦想着在那置办一院庄子,现在看来牛鼻子你这更好,赶明看我赶你出去,自己在这做个山大王!”
刘义禾觉得老猛说话有些过分,悄悄拉了拉老猛衣角,谁知老道士却并不介意,呵呵一笑,好像早已习为为常道:“地方是好,只怕你凡夫俗体,消受不起。”
“闲话少说,大师,这次我来是因为我这小兄弟最近出了一连串怪事,我们怎么也想不通,就来想问问你看该怎么办。”老猛神色一肃,向老道士表明来意。老道士笑道:“好小子,果然无事不登三宝殿,连称呼都改了!”刘义禾正要说话,老猛却拉了拉他,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只见老道士沉吟一阵,突然一甩拂尘,转身向殿内走去。
“丰者大也,以明而动,古镜重明,气运未可知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