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弘旭抓周过后,还有两个好消息。
这第一个好消息是蒸汽火车成了。
说起来戈柔也没想到会这么快。
纺织机走上正轨后,杨来兴又过来帮她了,他想法比较多,再加上动手能力比较强,有戈柔提供的图纸,还有等比例模型。
所以才会这么快出成果。
当然了,蒸汽火车虽然能跑了,但是想要正式使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火车能跑了,但是还需要铁轨才行。
戈柔带着康熙去看的时候,铁轨只修建了差不多五百米,不算多长的距离,但是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十分耗费人力精力,以及财力。
“皇阿玛,儿子让人把火车开动起来。”
康熙面前的几节车厢,都是大家伙,心里有些激动,若是真能跑起来,哪怕速度没那么快,跟马车一样都行。
这么个大家伙,真要用来运输,能做不少人和东西呢!
“好,朕准了。”
随即戈柔吩咐了一番,然后就是一番嘈杂声响起。
“哐当~咣当……”
十分有节凑的声音,康熙看到火车头上的烟囱冒出黑烟,然后就看到火车动起来了,速度比他想的要快的多。
康熙顿时大喜:“好好好,真是太好了,有此物在,何愁大清不能被千古传诵。”
他清楚的看到,火车的出现,比起从前的改良种子,改良土地,还要更让人震撼,也更有意义。
良种是好,但是自古以来,也是逐步改良的,在这说了,良种的发展,在康熙看来有一定的偶然性,运气成分存在。
以后历史会承认在他的统治下百姓能吃饱饭,但是也仅此而已。
可是火车不一样,火车是他儿子在他同意下制造而成,这便是他的功绩,作为一个地方,这样的功绩,康熙斗胆认为可堪比秦皇汉武。
“皇阿玛,要不要儿臣亲自陪您上火车感受一番?”
比起康熙的激动,喜形于色,戈柔就“内敛”多了,她虽然没做过飞机,但是后世的火车,高铁,她还是做过的。
上大学的时候,家离学校有些远,正好高铁票打折,她坐高铁去的学校,那速度,只能说真不愧是zg速度。
见过的大海的人,又怎么会为了一条小壕沟而震撼。
所以戈柔表现的格外稳重。
“这样也好。”
康熙同意,随即,戈柔陪同下,两人都带着奴才上了火车,一同上去的还有起居注史官。
火车自然比不得现代的火车,噪音有些大,不过在还能接受的范围,比起它速度上面的优越,这点声音真不算多大的毛病。
坐在火车里面,开动,火车缓缓行起,不过两三息之间,便到了头。
五百米的距离,这个速度,让康熙感慨万千。
跟在一旁的起居注史官震惊过后,随即在书册上写写画画,没人可以看的到上面的内容,不过无外乎是在表达今日这般场景,定然会十分震撼。
几百年后,那时候清朝已经没了,不过爱新觉罗还未消失,没有皇位可以继承,爱新觉罗成了后世的世家之首,财力倒是成了其次,反而是影响力比较大,倒是真比继承皇位还要稳妥。
毕竟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家世。
康熙坐了一回火车,还觉得不过瘾,反复做了好几回。
戈柔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的陪同,到最后人都快没精神了。
康熙后来也觉得太过,不过也不能怪他,这样的交通工具,值得他如此表现。
从火车上下来,康熙感慨道:“好是好,就是太短了,而且这样对铁的消耗太大了。”
康熙虽然激动,但是激动之余也要看清现实问题。
火车比他想象的要大许多,跑起来各方面都很“理想”,但是那么的火车,里面承载上人或物品,对轨道的压力必然很大。
这个太短了指的自然是铁路太短了。
“皇阿玛,沙俄那边儿臣派人勘测到了几个不错的铁矿,而且皇阿玛给儿臣的匠人中有个不错的,冶炼出钢铁,承载火车的轨道便是那匠人的法子做的钢铁所制而成,十分耐用。”
康熙闻言,立马从中提炼出几个信息。
第一,修铁路的主要来源不用担心,沙俄那边开采出来的铁矿可以负担得起。
第二,如今他们能够造出钢铁,损耗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
康熙这下又被惊喜到了。
“果真如此?”
“儿臣是万万不敢欺瞒皇阿玛的。”
康熙大笑:“好,朕相信你说的都是真的,既然如此,铁路如何安排,真就交给你了,需要什么,你切直接说就是。”
亲自感受了一番,康熙如今可阔气的很。
当然了,之所以底气这么足,这还要源于另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九阿哥的商船回来。
一路上经历风雨危险是肯定的,万幸回来了。
这海贸商队用的是大清最好的船只,船上有康熙的人,也有戈柔安排的能人。
去的时候,船上带了满满的货物,大清的瓷器,茶叶,绣品……
当然了,这些大多都是一些寻常玩意儿,算不得多精致,当然了,也有一些比较精致的,这些到了那边,买的价格也不一样。
待商队回来时,船上一半是金子珠宝,另一半,则是从海外带来舶来品。
有八音盒,望远镜,玻璃制品,镜子,香水,精油,香料,还有国外的一些画作,还有诸多书籍……
九阿哥也没想到能带回来这么多东西,不过听船上的人说,此行也是比较凶险,几次碰到海盗,若不是带人人都是练家子,指不定连船带人都回不来了。
所以也是幸运的。
从海外带来的东西,九阿哥把处理了一部分,剩下的,是要给康熙还有这些兄弟们分。
最后归总了一下,差不多有两千万两白银的价值。
十倍的利润,仅仅只用了一年。
就这还是没把一些送出去的好东西算进去呢!
这也太赚了吧!
大家都赚,大头是康熙的,两千万两,康熙一个人就分了将近八百万两。
剩下的,戈柔和胤禛还有九阿哥赚的多一些,都是按照凑得份子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