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崔冰若有所思的样子,吴心缘继续深刻剖析道:“林黛玉虽然自卑,但她却不愿采取积极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境况,而是用自恋来转移自卑带来的紧张感。八一中文网ww√w√.く8★1zw.com现代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自恋情结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在少女身上,尤其是聪明、美貌、才华出众的少女身上则更严重一些。”
“这种少女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细腻的敏锐的主观感受,因此也能够自觉地回视自我,并且这种回视看到自己所谓的出众之处,进而展到孤芳自赏,表现出多愁善感、不能自控地向他人传达这种创伤感,形成“自恋性人格”。
“具有这种自恋型人格的人,与他人交往困难,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罩上不愉快的阴影,也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林黛玉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美少女,这也是她可以自恋的原因。”
“因为童年没有获得可爱特质,所以过分苛求别人的关爱和体贴,而想象与现实的差距让她更自怜自伤,夸大自己的不幸,这种以自哀自赏为根基的自我联系是她顾影自怜的重要表现。
吴心缘的话语象刀子一样刨开崔冰的心防,看似在说林黛玉,其实就是在说她自己!
“黛玉葬花实际上是一种病态心理,几乎所有的人事境况,自然变迁,都可以让林黛玉自我怜悯起来。她的自爱自怜最集中表现在她的诗句中,于是所有的凄凉不幸都在她自己的主观意识中被放大。”
“自恋人格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在与人将往中,把自己处于孤立状态,造成极强的孤独感。因为有自恋情结的人严重得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渴望别人的赞美和特别爱护。一般的人际关系难以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黛玉与宝玉情感路上的坎坷,以及她不太良好的人际状况。”
吴心缘盯着崔冰逼问道:“我相信除了你父母以外,你应该没有任何朋友吧?更不要说是男女感情?”
崔冰突然神情一暗,十分落寞,低着头,开始默默流泪。
吴心缘狠下心,这是最关键的时候,急病下猛药,一定要彻底让崔冰知道自己的高傲只是一种懦弱的伪装,为了掩盖最脆弱的内心。
“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少女,林黛玉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也有感情,有**,因此在遇到宝玉之后,就找到了转移的对象。对于还保持着自恋幻觉的人来说,爱别人是因为他人是自己的一部分,是从属于自己的。”
“而且从黛玉从小缺失父母的爱和寄人篱下的孤独感来看,她比一般人更追求“爱和归属”的需要,而是否具有可爱特质是唯一能给她生活予真的东西,只要通过可爱特质的获得她才能感到自我存在感,并通向理想自我。”
“和宝玉之间的爱对于黛玉来讲,可能是对其幼年经历的一种补偿,也是一种移情。黛玉移情的机制就是她小时候与双亲之间未处理妥当的问题转移到了与宝玉的关系上,看着宝玉因她的怀疑而气恼,而大病,而表白,她在心疼之余才能感到些许踏实,所以黛玉的心理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她的自卑心理。”
“林黛玉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应该就是—哭!”
“我们可以把眼泪看成是弱者争取优越感的工具,人生来就有一种无能感的自卑,在婴儿时期,由于身体、心理展处于初级阶段,这种自卑表现得更为合理和明显。”
“婴儿常常通过大哭大闹,既能够赢得父母以及他人比平时更多的关注和安抚,又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对儿童来说即是一种受益。屡试不爽的哭闹把戏让婴儿尝尽了甜头,成年后便习惯性地使用这种方法来驾驭他人。”
“这也正如一句俗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描述的那样。因此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来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或情境,林黛玉采取的都是类似婴儿的推行的防御机制。心理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她的自卑,但只有正视自卑才能最终实现人格的升华,然而林黛玉始终都不敢正视自卑,只是采取一些暂时的消极补偿动作来缓解紧张。”
吴心缘总结道:“现在社会人格都很独立,特别是女性,地位和能力都越来越自主。有人会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特征,能满足一定的征服欲和成就感。但没有人会愿意一生跟这样性格的女人在一起,就连有几世姻缘的贾宝玉最后也离她而去。”
“这就是你追求的结果?”
“我……”崔冰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吴心缘一看时机成熟,动心灵钥匙,彻底让她吐露心声。
“我从小身体就不太好,总是生病,小朋友都不愿意跟我玩。每次都只能在窗户里看他们在外边玩耍,我很羡慕。”
“长大后父母一直很保护我,一路顺风顺水,我的人生没有一点值得回忆的地方。”
“高中我暗恋一个男孩,他很阳光,很喜欢运动。我每次都偷偷去看他打篮球,我甚至还写了一封情书,准备毕业交给他。”
“结果没有多久他就跟另一个女孩在一起!那个女孩什么也不如我,只是热情主动一些,哼,男人都那么浅薄!”
“大学也有男人追求我,但都是些没有内涵的人,我看不上他们。慢慢的同学都说我是高冷女,就连一个寝室的室友都不愿意跟我交流,我一直很孤独。”
“毕业后父母帮我找了几个安定的工作,但我不喜欢,我内心渴望一些不一样的生活。最后只能在家,通过写诗泄一下心里的情绪。”
“他们都不理解我,只有林黛玉才是最美的人物,她的死才是真正的缺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