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担任交州刺史期间,提拔范疆等军中将领族人亲戚近五十人,蒯家族人在诸将手下任职者,校尉级别已达二十余人。八一中文网wくwくwく.く8√1★z★w√.com情报系统探明情况,整理情况呈给姜述,姜述看完报告,曾对齐隶说道:“世家之恶让人触目惊心。”
姜述前段时间忙着对付十二家族,没有精力搞大动作,这次被张靖偶然揭开蒯家一角,相关部门以此为突破口,很快就会将诸事查实,蒯家族灭或不至于,但是涉案族人必会遭到严厉查办,到时不仅蒯家族人遭殃,牵扯到的官员也会一网打尽。
在姜述看来,十二家族虽然武力雄厚,有武力夺取皇位的能力,但是只要策划完备,又有火器可为后盾,实在不行可以用武力强行镇压。但是世家根深蒂固,关系网纵横交错,牵一而动全身,威胁皇家政权者,并非十二家族,而是一直不甘心失去权力的世家。
朝廷此时继续西进,占得波斯萨珊南境,与安息、罗马、波斯萨珊签下息兵条约,全力巩固新占土地。十二家族此时已被收为己用,朝廷当前的重要任务,对外是清除境外宗教势力和江湖门派,为国教扩张提供保证,对内矛头重点则指向了世家。
张靖见吴景出面,知道再玩不下去,顺势下坡,给吴景一个面子。张靖此时没有想到,蒯重案成为一个契机,引大齐帝国内部整肃行动,从交州开始进行集中整治,文武官员全部列入整治范围,很快查出一批大案要案,一批旧朝官员和世家子弟纷纷落马,以国学弟子为主的少壮派逐步接管交州。
张靖次日继续南下,到达占城之时,不仅占城文武皆来相迎,马良也派使者来迎接张靖,最让张靖意想不到的是王双亲自前来相迎。
继在身毒故境建立印州,贵霜战事结束以后,新占贵霜全境新建一州,定名为贵州,原南州别驾蒋琬升为贵州刺史。紧接着情报机构策划一个大动作,生俘二十万波斯萨珊士兵,驻贵州大批兵马西进,数月占了波斯萨珊南部。与罗马势力范围已经接壤,波斯萨珊距离洛阳十分遥远,若有突事件,军令皆由洛阳传达,一来一往会耽误军情。姜述决定在麦加城组建西部元帅府,任命关羽担任主将,调任周瑜为西部元帅府军师兼任南洋军主将,原南洋军主将王双调任南州兵曹。
印州、贵州和新下的波斯萨珊南部区域,从西部与洛阳联络隔着波斯萨珊与安息,北部与西州联络要经过青藏高原,路途难行,南州成为联结西南区域的重要连接点。占领身毒、贵霜及波斯萨珊南部地区时,接管地方政务权力的官员,因为区域相邻的原因,大部分是从南州、高州调任。占城文武调往西部任职者很多,国学弟子出身的占城长史李春、五官椽杨治调往贵州,均升任太守,功曹吏宁山调到西部元帅府辖下,主持波斯萨珊南部地区政务。
到码头迎接的占城官员文以陈波为,武以现任占城郡尉陈亮为,文官除了陈波和郡丞荀逸,其余官员多是新面孔,郡尉系统变化小,多是张靖旧部,陈亮从兵曹辖下调任过来不久,但他曾任占城右司马,以前是张靖的上级。
时隔数年,张靖已不是初来占城时的小小县尉,而是帝国最有话语权的皇子,又是一军主将。在场高官,王双是张靖岳父,荀逸是张靖舅兄,陈波是张靖心腹,皆有许多话要跟张靖单独交流。
张靖时间紧迫,与众人打个招呼,让陈波将虚礼全部免掉,直接去居处安顿。张靖先与马良使者见面,客套一番,将此人送走,与王双单独谈话。
王双此次前来,有几件事情要请教张靖,先是家族升支一事。所为升支与降支,在重视宗族血脉的古代,是一件大事。所谓降支,就是从嫡系降为支系或旁系,升支正好相反,是支系或旁系升为嫡系。升支为嫡系,其祖先一系名字填入主系族谱,主支供奉之时列名其上。以王双现在的职务,升支以后会成为族中长老,在太原王家会有不小的话语权。
太原王家自王允去职以来,朝堂之上没有份量很重的代言人,见王双步入大齐高级将领序列,又是自家族人,便想将王双升支,会合家族之力全力支持王双继续登高。族中主支释放的善意,让王双十分心动,但是其中还有一件事情要考虑明白,就是王诗与王熙儿的关系问题。
王双若是升支改为王家主系,王熙儿是嫡女,王诗目前与王熙儿平起平坐,但入主支以后,凡事要以家族利益为中心,久而久之王诗是否会沦为王熙儿的附庸?要想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便绕不开张靖。
张靖开门见山道:“崔家为级世家,一朝覆灭,蒋公琰自请出籍,接连升职。岳父是王家支系,平常与王家几乎没有交往,因此岳父得掌实权。若是岳父升支,不说余事,父皇对你还会放心吗?”
王双恍然大悟,道:“近日烦恼,殿下一语而解。”稍微一顿,又道:“目前官场风气很差,逢事请托已经惯例,马季常想了不少办法,公谨将军也费了不少心思,情况虽有好转,但是改变陋习难度不小。军中也是这等情况,我调任南州以后,各家族上门请托者无数,殿下可有妙策教我?”
张靖正色道:“军中涉及存亡大事,不可马虎。升迁者一是有能力,二要彼此信任,只须处事以公心,选才以贤能,再在军内严肃风气,凡是请托上位者,一旦查出,立即撤职或降职使用,只须一二案例,此风便可止住。”
王双点头称是,苦笑道:“如此行事,军风肯定焕然一新,只怕得罪人不少。”
张靖正色道:“世家之疾朝廷迟早要解决,遇到问题可与黄巾系共进退,又怕得罪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