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时从遥远的皇城南门开始,连串声竭力嘶的禁军高喝声从太和门直抵太和殿内。??八一?中文w?w1w.
听到这声“报!”余音袅袅的爆音,太和殿内君臣上下不由一愣。能够在朝会的时候传入太和殿的奏报,只能是八百里急报。
莫不是又有什么祸事生了吧?
所有人心头无端的齐齐浮现这样一个念头。
当看到种师道那封八百里加急信报上写的“西夏亲王李良度亲自督师马步军统计三十余万南下,待到陛下看到奏报的时候,恐银夏烽火已起”这句话的时候,赵佶眼前不禁一黑。也亏得身边侍立的李全德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赵佶,不然怕是赵佶就要直接从那高高的龙椅上直接栽下来了。
殿中群臣看到赵佶如此,短暂的愣神之后,顿时慌做一团,有大嚷叫太医的,有哭喊叫圣上的,有匍匐在地高呼万岁的,真正的众生相。不管群臣心中到底是真的难过还是因为别的一些原因,至少这一刻大多数人脸上的焦急却都是真的。
没有人敢想像,如果这个时候赵佶真的没了,大宋朝会进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行了,别嚎了,朕没事。”
挥手摒退李全德,赵佶有气无力的道。随即将手中的信报递给李全德,示意李全德拿下去给殿中群臣传阅。赵佶自己扶着额头,不再多言。
很快,种师道上呈的八百里加急信报已经在朝中几个重臣手中传了个遍。随着越来越多的臣工看完信报,太和殿内再次陷入一片嘈杂,这噪杂中带着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惶恐。
张商英等人虽然没有跟那些年轻人一般,可是脸上的肃穆之色却也表明他们此刻心情的沉重。
“够了!”
坐在龙椅上的赵佶看着下方慌作一团的群臣,怒从心起陡然爆喝道。西夏人还没有来,还没有打败种师道,还没有过河,就将这些人吓成这样,要是西夏人真的来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依为国之柱石?
殿中群臣很少见到赵佶如此暴怒,无不静若寒蝉。
“枢密院即刻推演银夏之战,提调大军做好支援种师道的准备。”
赵佶原本还想着问问殿中群臣的意见,可是殿中群臣的态度让他深深的怀疑,让这些从没有见过西夏人就已经被吓的没了胆子的大臣们来议这件事,怕是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漫长倒还不怕,就怕漫长还没有一个结果,然后即便是出了结果,这个结果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以说,至少就目前来看,有了横山之战等一连串的胜利之后,还算年轻的赵佶还没有熄灭那点仅剩的好战之心,将河西走廊,乃至养马的河套地区从西夏人手中拿回来,再将石敬瑭割据出去的燕云十六州也从辽国那里拿回来,完成数百年来历代皇帝都没有完成的伟业,在青史上留下贤名,赵佶还一直抱着点儿那么一丝丝的希望。
原本的历史上,赵佶也是在种师道此战打的西夏再无抵抗之力之后,宋朝面临了一个空前有利的局面。
先,西夏被打得不能再对北宋形成威胁了——虽然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接著,辽国被金人打得灰头土脸。这时,可谓千载难逢的收复燕云大好时机。
我们现在事后诸葛亮的倒过来看当初联金伐辽的决策,我们都可以轻易的说这是错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连蔡京这样素来受宋徽宗宠信的人的反对都无用了,可见赞同的声浪不小,未必完全是宋徽宗与童贯两人的专断独行。
当然,由於宋人的史料在后来特别突显了反对者,所以给人们的感觉好像是当时整个朝庭都反对,就宋徽宗与童贯两个人一意孤行到底,但是事实应该不是如此。
宋徽宗与童贯虽然对辽国趁火打劫,但他们应该只是想取回燕云,而未必有灭辽之心,只是事情的展并不以他们的意志来运行。
宋军西军居然出乎意料的不经打,辽天祚帝偏偏昏招迭出……这些都是事先没预料到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北宋的灭亡是有太多偶然刚好聚到一起所致。但是,也有人认为,北宋的灭亡并不完全是偶然。像是童贯对军政的败坏,还有宋军西军固然打得西夏无力再为患,但是自身也被西夏给搞得受了很严重的“内伤”,再经过讨方腊之后,宋军西军的力量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方才被金人凭白的摘了桃子。
不过至少在金人攻宋之前的如今的赵佶,骨子中还是有那么一点儿血性的,其也是想要成就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功勋的人。
当然,一开始又有哪个皇帝不是想做一个好皇帝?
“种师道所言,犒军一事,让明轩回……诸位卿家以为该如何?是该让明轩回来,还是继续前往银夏?”
赵佶原本是打算将这件事也决定了,不过话到一半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将话锋一转询问起殿中群臣来。
去不去犒军的利弊赵佶很清楚,他想看看朝中有多少人是真的为他这个皇帝着想,同时心中也另外有了决定,他也想看看薛明会作何选择。
如果薛明真的是也选择了折返开封,那么……那么又该如何?失望不用?还是装做什么都不知道?要是薛明真的去了银夏,有个意外……三长两短什么的,再如果到时候偏偏那个神秘的师傅又冒出来找自己要人的话自己该怎么办?赵佶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不出意料,殿中群臣很快就分成了两派。只是这两派的人选,更是让赵佶意外不已。
支持让薛明打道回府的,竟然是王黼、袁成等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等到薛明赶到银夏去的时候,怕是李良度早就大军围城了,种师道等人必然要分兵来接薛明进城,而李良度显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天赐良机!这对银夏城的防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