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嗣业的死。 让李佑很是遗憾。 多么好的将军。 也对苏定方也是一个打击,因为萧嗣业出身兰陵萧氏。 虽不是五姓七望,但也是顶级士族,当过皇族。 这家族里的人,这就样不明不白被苏定方杀死抛尸。 自然是会引发萧家的不满的。 抛开萧嗣业兵败的事实不谈,你苏定方是不是也有错?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萧嗣业确实没啥可反驳的,仗打成这个样子,他们也没有脸皮去硬说萧嗣业没错。 不过他们可以另辟蹊径,说苏定方得负领导责任。 于是萧家的官员与受过萧家恩惠的官员纷纷火力全开。 萧嗣业什么水平啊? 你叫他防守江州。 他有这个水平吗? 守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还不是你苏定方安排的,你自己识人不明,那责任得你负。 怎么偏偏要学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你就是找了萧嗣业当替罪羊。 脸都不要了。 现在就丢江州了,马上要丢金陵了,再就丢洛阳长安。 接下来就没什么可以丢了。 我看李靖带的蛮好的,你把他换了干什么? 你告诉我! 劝皇帝早点罢免苏定方。 务实一点! 我劝你们先把自己的分兵出击,守城这个理念先搞懂! 你在江州派个萧嗣业输的全军覆没,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呢? 这些话有理有据,更是丝毫没为萧嗣业叫屈。 非常的有道理。 逻辑严密。 这让李治也差点信了,正准备下旨去替换苏定方。 还好武媚娘急忙阻止。 最后只是给苏定方的头衔上加了一个假。 就是暂时的意思。 此事了结后。 李治继续布置。 李佑尽全力之后,长孙无忌希望李治能让苏定方守住,然后主力去攻击荆州。 理由有二。 一是李佑大军多出,腹地空虚,正是一举荡平老巢,断其退路。 二是李佑军士全部都是本地人。 攻击掉荆襄。 就会让军心大乱。 李治不准。 因为他得知,李佑已经将官兵家属大部集中到了岳州前线等地。 这说明李佑的目的很明确。 必然是全力攻击金陵。 现在江南淮南已经成了全国的粮食税赋一大重要基地。 要是丢失了。 损失是异常巨大。 就算攻占了荆襄之地也得不偿失。 不过还是同意了长孙无忌的部分办法,他再度起用了李勣,让他率领山南道的军队去攻击荆襄。 作为牵制。 接着发河南河东两道军队十五万由昆丘道副大总管郭孝恪为主帅,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右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副帅。 前去支援苏定方。 郭孝恪本是来长安探亲加报捷的,历史虽然转向,然而阿史那社尔还是讨平了龟兹。 但是历史又是偶然的,原本在历史上留守延城时,遭到龟兹国相那利的袭击,以身殉国的郭孝恪,这次却活了下来。 正当李治为萧嗣业大败的消息苦恼之际,郭孝恪带回了阿史那社尔灭掉龟兹,扬威西域的好消息。 这让李治觉得郭孝恪是个副将。 不管能力怎么样,这运气挺好。 而且郭孝恪的能力也不错, 当年李世民的成名之战。 就是郭孝恪建议。 当时东征王世充。 窦建德担心唐朝灭掉王世充后危及自己,于是率军援救洛阳。 这时,郭孝恪进言道:“平定王世充指日可待,窦建德远来,粮运不便,这是天要亡他。大王应固守虎牢,屯军汜水,到时随机应变,歼灭他们就很容易了。”
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最后说这战全靠郭孝恪的必胜言论。 因此迁升郭孝恪为上柱国。 所以郭孝恪是个长者,既有威望,又有战功,还是个福将。 而且一直在经营西域,与自己的舅舅没有什么交集。 更符合李治的用人标准。 怎么可能不重用呢? 于是加封了贝城县公,让他做主帅是合乎常理的。 而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弥射都是西突厥的降将。 特别是阿史那步真。 看这姓氏,就知道他也是突厥皇族的。 这也是两个资深“突奸”。 由于在西突厥内部权力斗争失败,想当大汗而不被人支持。 就转而投靠了唐朝。 原本会随着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成为唐朝所封的继往绝可汗。 为了大唐,连自己祖国都能灭的,还甘心当马前卒,亲自指挥。 那么阿史那步真的忠诚度自然没有问题。 由于李治与李勣为首的军头关系没有原时间线上那么和谐。 起用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弥射也算是十分不错的抉择。 而且这两人有矛盾,正好方便郭孝恪制衡,不会动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