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是战报了,着重介绍了薛万彻的操作。 然后还有李勣的投降书。 虽然杨日晟觉得狠夸张,简直把薛万彻吹上了天。 他们不知道薛万彻打了多少败战。 不过这次确实没话说,李勣都被俘虏了。 “这样看起来好像挺厉害的。”
“那当然了,薛将军不愧是薛将军,厉害着呢,听说李勣是自己主动投降的” “那真不错。李勣听说很会打仗,没想到会败给薛将军。”
“对啊对啊,听说李勣现在成了一个大头兵,在薛将军手下。”
这一波宣传。 属实把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展示了出来,主要就是各种胜仗。 一个字强。 这固然有夸大的成分,然而也没人反驳,就连杨日晟都无法言喻。 因为铁一般事实是现在南唐确实已经有了许多地盘。 接着又是歌功颂德的文章,这些文章杨日晟没有兴趣,然而其他人有兴趣。 因为写的很生动,以往的文章都是泛泛而谈。 比如说李世民勤于政务,关心天下百姓啊。说贞观盛世王民生生活富足,怎么国泰民安啊? 以前基本就是几个形容词就蒙混过关了。 但是这报纸不同。 是用举例子列数据来对比。 南唐最底层的自耕农,一年也能够积攒下多少七八两银子。 比如绍兴府的自耕农陈佳,才刚被大唐统治不到一年。 现在呢,已经是建了新房娶了媳妇,还刚生了个胖乎乎的娃,正在准备购买属于自己的铺面。 你看,现在也成了一个体面人。 家庭地址都说了出来,这是实打实的改变。 要把群众的收入平均达到了多少两之类的。 等事情具体说出来。 总之,要想让民众们信服,你就不能光说好,你得用各种数据以及很多例子来论证。 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第一期报纸由李佑排版,以后却不能如此了。 报纸也不是日报,很简单,距离。 要排版设计,再加上把定稿给其他州县,肯定不能用日报,只能用半月报的形式。 价格也是比较低。 每份两文钱。 目的就是把报纸送往千家万户。 这其中李佑也吸取了后来的经验。 所有报纸,不管是一品的国公,而是无品级的小吏。 但凡是朝廷的成员,全是报纸的缘故,必须全定。 这是任务,不订阅也得订阅! 现在朝廷的报纸是个新鲜事务,民众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能指望民众立即就拿出钱来订阅了。 只能安排在各种地方宣读。 虽然这很麻烦,然而这种宣读,主要目的并不是挣钱。 而是为了舆论。 舆论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这点杨日晟也是佩服的。 因为他知道,这朝报上说的虽然夸张,但是现实比朝报上的更夸张。 他可是亲眼见过被斩杀的大户,血都把河染红了。 从没见过这样的局面。 你可以讥笑暴君以子伐父,你可以不服各项乱七八糟的政策,但是是再苛刻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李佑确实对农民挺好。 人群的刘福非常的纠结。 他现在一方面对暴君非常不屑。 另一方面,如果北唐打回来,自己的功名就要彻底没用了。 他又希望李佑能一直赢下去。 前两天才从故交口中,得知李治把参加过李佑朝廷的官员以及参加过考试的士子全部定性为附逆。 最近一两个月,他身边的读书人圈子里。 也是出现了分歧。 有些人已经是去参加李佑的科举了,而少数人则是坚决反对,死活都不去考。 他们不敢相信李佑能赢。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和自己一样在观望。 如果说北唐官军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那么这李佑的伪唐也就存在不了多久,他们这些观望的一子自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上一艘注定要沉的船。 但是如果说朝廷官员无法在战场上获胜,相反李佑要是还能能不断攻城略地的话,恐怕就会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大唐王朝之中。 不说其他人了,就是自己,也在考虑是不是找时间加入李佑的朝廷。 这种情况基本在李佑占领的地区大量存在。 大概有八成的人依旧处于如同刘福一样的状况。 这些人最后是成为李佑的忠臣还是李治的孤臣,完全就取决一点。 谁能在战争中取得进展。 如果李佑能继续胜利,或者保住现有的半壁江山。 那么包括刘福在内的大多数人,就会毫不犹豫成为李佑的能臣干吏。 也不要说是什么墙头草。 他们只是趋利避害罢了。 谁赢帮谁虽然得不到最大的利益,然而至少能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