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 第一百七十章 武获权力

第一百七十章 武获权力(1 / 1)

与此同时。  此时北唐的朝廷又开始了新的风暴。  稳定后宫以后,武媚娘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重新确立太子。  王皇后在舅舅柳奭的帮助之下,敦促高宗立了一个普通宫女所生的李忠为太子。  李忠生于贞观十七年,李治的长子。他的生母出身很低,所以王皇后收他做了养子,希望靠他来稳定自己的位置。  既然王皇后已经被杀。  自然得废了李忠。  李忠此时已经十几岁了,还生活在皇室,自然比普通人有更多机会接触政治。  故而也比普通人更有政治觉悟。  王皇后已经失败,政治上的靠山已经被淘汰,那么自己自然没有继续为太子的必要了。  与其被废,不如自己努力辞职,万一父皇看自己识趣,放过自己呢?  于是动上疏,要求辞职,反正这个太子也当不下去了。  不如不当。  辞职书交到唐高宗这儿,唐高宗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觉得这事儿不能那么急,他还得等更多的人表态呢。  此时武媚娘和她的支持者们也没消停,他们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武则天刚刚诛杀王萧二人后的第三天,她就授意礼部尚书许敬宗上疏,请求皇帝改立太子。  许敬宗说,永徽初年的时候,国本还没有生出来呢,现在的皇后还没有生儿子,怎么办呢?  当时“权引彗星,越升明两”。  可是现在,皇后已经生下了自己的儿子,这个李忠,他怎么还能以彗星的身份来代替太阳呢?这个事情不妥当,因此皇太子得换人,应该立皇后武则天的儿子做太子。  许敬宗阐述了这番理由之后,还煞有介事地说:“我知道父子之际,人所难言,我这样涉嫌挑拨你们父子的关系,话说得不好,皇上可能降罪于我,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我万死不辞,所以就上了这么一篇奏疏。”

唐高宗接到奏疏之后,马上召见许敬宗商议此事。许敬宗见到皇帝后,又说出一个理由:“皇太子,国之本也,本犹未正,万国无所系心。且在东宫者,所出本微,今知国家已有正嫡,必不自安。窃位而怀自疑,恐非宗庙之福,愿陛下熟计之。”

意思是说现在这个太子出身微贱,心里必然非常不安,一个皇太子心里不安,对国家可是一件祸事啊。  这是什么意思?  暗示李忠可能会犯上作乱。这样一来,改立太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政治的考虑,显然是一个正当要求。  唐高宗听了这番议论之后觉得很欣慰,他正等着有大臣带头上疏呢,所以他说,“阿忠已经上表请求让位了。”

许敬宗闻言大喜,“这说明了皇太子人格很高尚,我们应该成全他这番雅志,您就顺了他的意思吧。”

于是李治废掉太子李忠。  马上离开京城。  就在李忠凄凄惨惨地离开京城的时候,武则天应谶而生的长子——代王李弘被立为太子。为了庆祝这一盛事,唐高宗大赦天下,改元“显庆”。  于是乎天命九年也就是北唐的显庆元年。  正当武媚娘春风得意的时候。  长孙无忌到达杭州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治一听就慌了。  没有什么别的。  李治也知道长孙无忌叛变的消息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长孙无忌是先帝最重要的臣子,也是托孤大臣,更是自己的舅舅。  自己却不能容他,让他去了李佑的地盘。这让天下人如何看他?这让朝野上下又会怎么看他?  李治一直在想着该怎么办,可是他还真的没有办法。毕竟长孙无忌现在不在自己的手上,而且现在的李治也只能等待时机。  于是他找到武媚娘聊起了这些事,武媚娘转动脑袋想了一下,便道,“韩瑗他们曾经阻止陛下立我为宸妃,这件事非常不易,希望陛下体察他们的忠心,奖赏他们。”

反正人已经被整死了,那就恢复名誉,又没啥损失。  李治下召恢复了韩瑗等人的爵位,允许他们的子孙世袭。  然后把袁公瑜处死。  既然承认错了,那么很简单,需要有人来背锅。  武媚娘不可能背锅,许敬宗李义府这么好用的手下自然也要保护。  那么只剩下袁公瑜这个级别可以背锅了。  李治明发旨意,指出之所以做出这种事情,主要是有袁公瑜这样的奸邪小人。  如果不是他的话,怎么可能冤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  都是奸臣误我。  希望舅舅不计前嫌。  然后把自己下手抓捕的亲王公主又“大慈大悲”地放了。  以表现宽宏大度。  这些说出来,尽管当官的没有一个人信。  但是普通老百姓却相信了,因为他们缺少学习的环境,自然是比较单纯的。  武媚娘这一招就属于是利用了别人的善良。  处理完这些事情。  李治和武媚娘,又开始操作了,他们现在有了被迫害妄想症。  武则天出身小姓,在争夺后位的过程中,她的出身曾经受到元老大臣的轻视,成为她谋取后位的严重障碍之一。  这是她心中的隐痛。  现在,她已贵为皇后,岂能容忍自己的姓氏再受人轻视。  她也对世家大族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也为了插手政治,树立一个新的形象,达成名副其实地母仪天下。  这可算是殊途同归了,李佑拆解大族,从经济逼迫他们去自动分家。  而武则天决定仿照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一个通行做法。  推动李治颁行一本书,来决定谁的姓氏更高贵。  这也不是武媚娘的奇思妙想,而是她的前夫李世民做过的事。  李世民就搞过《氏族志》。  但是贞观时期修《氏族志》的是高士廉为首的关陇贵族,他们本身对世族制度极为认可。  一方面,他们在修志的过程中充分照顾关陇贵族的利益。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他们也都按照当时的风俗和旧贵族联姻。  自然没什么效果。  但是现在,武媚娘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元老重臣已经被李治铲除。  皇帝急于压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旧势力。  武媚娘想要抬高本家声威。  而寒族出身的许敬宗等人也渴望得到社会认可。  于是三方一拍即合。  马上重修《氏族志》,改为《姓氏录》。  以皇族和后族为第一等,其余都按照当时的官阶高下来排座次,也就说你只要当了七品以上的官,你就是贵族,可以名列《姓氏录》,过一把世族瘾。  对于很多人来说,考完科举做几年官,就变成了贵族。  多么划算。  北唐广大寒门子弟原本还在观望。  因为他们被世家大族挡住了晋升之路,但又觉得李佑过于残暴。  现在李治这一操作出来,反而收获了很多寒门百姓之心。  因为千里当官只为财。  这一决定,说明了当了北唐的官,马上就可以暴富。  如何不让人心动呢?  只要凭自己的努力,他们也可以跻身贵族。  当人上人。  虽然武媚娘的本意不过是抬高自己的出身,然而却歪打正着。  反而为北唐争取了不少人心。  长孙无忌的投降,并不能掀起多少风浪。  见政策得到拥护,李治开始更多的放权给武媚娘。  武媚娘就是个政治机器,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她决定进一步提高自身声望,让百姓知道,她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做他们的女主人。  怎样才能提高自身声望呢?  第一项就是躬行亲蚕之礼,都是农业为主。  所以会在新年做秀。  因此皇帝国家有亲耕之礼,显示对农业的重视。  同样,皇后也有亲蚕之礼,就是亲自养蚕,表示对家庭纺织业的重视,做天下妇女的表率。  这个礼仪是国家大典,非常隆重。  武媚娘迫不及待。  这个典礼太过于复杂。  所以没有多少皇后亲力亲为。  王皇后,萧淑妃好歹也当了几年皇后,却从来没有履行过这个职责。  可是武媚娘却不辞辛苦。  驯狮子骢出身的武皇后可不想放过任何一次出镜的机会。  她先行斋戒五天。真正行礼那天,皇后天不亮就要起床,在仪仗队的护卫之下出宫,到提前安排好的先蚕坛,所有的内外命妇均须随行。  外命妇如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王妃、诰命夫人也要去。  武媚娘在她们面前混了个脸熟,彼此增进了感情。  就是提高了她在公众前的知名度和好感度。  因为北唐也仿造南唐开办了报纸。  于是武媚娘连续上了几次头条。  然后又上演了一幕幕母慈子孝的行为艺术。  李治和武则天巡幸东都洛阳,  把几岁的长子李弘留在长安监国。  李弘虽然聪明伶俐,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昼夜啼哭思念父母。  武媚娘知道后马上停下来,把儿子接到身边,一家人一同前往东都。  这件事在北唐的官方报纸上大书特书,长篇累牍。  主要体现的就是就是武媚娘的舐犊情深。  这其实也是原来时间线上武媚娘对儿子的印象。  所以我们很难体会太子李弘被毒死后,李贤为什么会写出“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的诗句。  因为他们从小确实是被武媚娘无限宠爱的。  李显小的时候多病多灾,武则天还在洛阳的龙门给他开凿石窟建造佛像,为他祈福消灾。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和天下所有的母亲并没有两样,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温情。  而且是宠爱,不是宠溺。  她对孩子们进行严格管教。  除了《礼记》《尚书》等儒家经典之外,武则天还发挥自己长于文史的特点,组织文人自编教材,教育儿子。诸如《青宫纪要》《少阳政范》《孝子传》《孝女传》等一系列道德教材纷纷出炉,她希望把儿子们都教育成德才兼备的楷模。  显然,对于亲生儿子,武则天是极尽温柔,又严加管教,同时,她还给儿子们的将来都做好了长远打算。  很难知道这是真情流露,还是作秀。  除了表现自己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以外,武媚娘更是表现自己是皇室的好媳妇儿。  武媚娘没有婆媳矛盾,毕竟长孙皇后已经去世。  但是自古婆媳矛盾以外,还有婆家和娘家的矛盾问题。  在婆家这边,武媚娘堪称六世纪模范媳妇。  武则天很注意和太宗的妃嫔以及公主们搞好关系。  活着的太宗妃子,像越国太妃燕氏、纪国太妃韦氏,和武后的关系都很好。  其中纪国太妃韦氏的女儿临川公主因为喜欢书法,崇尚佛学,更是成了武则天的“闺密”。  高阳公主一被放出来,武媚娘就给李治提建议。  让她增加了待遇,以此来改善和大小姑子之间的关系。  有了婆婆级别的太宗妃嫔和大小姑子的赞誉,武则天在李家的地位就显得相当牢固了。  对于娘家。  此时的武媚娘更是没有要篡位时,不停扶持的做法。  亲自编写了《外戚戒》,显示自己裁抑娘家势力,彰显美德。以后,又对她的娘家兄弟施行了切切实实的打压。  她一动念。  武元庆兄弟的前程顷刻之间如肥皂泡一般破灭。  几个人都被发配到老少边穷地区,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很快就死去了。  这样做可谓一石二鸟啊。一方面,报了小时候的被虐之仇。  另一方面,也树立了自己公正无私的形象。  当时一般皇后上台都会提拔自己的本家,此前王皇后在位,也让舅父当上了中书令,武媚娘反其道行之,这让李治觉得自己没看错人,觉得武媚娘事事为自己考虑。  长孙无忌的教训已经够他受的了,现在新皇后对娘家人不提拔外戚。  经过这样一番努力,武则天在李唐皇室家族中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  李治由衷地欣慰。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李治因为面对的政治环境比以前更复杂。  他的目眩病也提前爆发。  有时候晕的不能起床。  无法处理政事。  其他人他又信不过。  于是李治开始让渡更多的权力给他的皇后,让自己的真爱参与政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父皇,请退位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超品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