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来,杜骆斌总是不断想起那天晚上,那个痛苦的少年。
真情实意,总是叫人动容。
他心里再清楚不过,逐安留了下来,可是他并不轻松,心中的自责无时无刻不在凌迟着他。
他埋首于军中繁琐的事务中,听着大臣们争吵,忙碌跟喧闹或许反而能让他稍微轻松一些。
杜骆斌本就算不上什么心思细腻的人,平日里一贯大大咧咧,开口安慰人对他来说,竟比打仗还要难。
再加上眼前的灾祸迫在眉睫,他忽然觉得未来变得迷茫起来。
他暗暗叹了口气。
○
至于逐安如何想的,或许可以从过往中窥见一二。
匈奴勇猛好战,甚至还显得有点偏激,同他们的狼头图腾所信奉的精神一样,一旦抓住机会便会死死咬住,绝不会轻易松口。
所以,他们不顾生死,在身上捆满火药,准备同坞城整座城池同归于尽,这般不要命的蛮劲实在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更为惊悚的是,不少匈奴百姓也参与进了这次攻城行动。
大约他们只怀揣着一个念头,那便是非要将战火焚烧到朝月大地上,后方的军备辎重快要枯竭,他们也不肯退缩,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准备集结最后的兵力,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最后因为物资的原因他们输了,他们仍是屠尽一座城,杀了上万朝月人,狠狠重创朝月国,为此,他们不惜豁上性命。
面对这样的气势,不管是谁都应该心存敬畏。
西北本就算是中原大地的一道屏障,可想而知,一旦匈奴攻入坞城,屠戮尽城中百姓,坞城沦陷也代表着西北失守,下一步,就会演变成更多的城池遭受战火袭击,更多无辜的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失去阻拦的匈奴军队,将长驱直入,攻打至帝都,那时,朝月国危在旦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也许,花费一些时间,是可以在某个地方寻到织梦,可是以后呢?未来呢?
国土沦陷,战火肆虐,天下可还有安生?
他们是否便要颠沛流离,到处躲藏,苟且地活在一方不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更可悲的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无数像他们这样相爱的人会在灾难的摧残下被迫分离,无数的家庭会在无情的战火中分崩离析,还谈什么长安呢?
这真的会是他想看到的吗?
他初下忘忧山的时候,在琳琅城里,他曾说过:“我只是一名医师,救死扶伤罢了,非救世之人,我能医治身体伤痛,却并不能医治乱世,我从未想过要去救所有人,想着要救多少人,但若我有能力,自是能救一个便是一个。”
那些话,他从不曾忘记。
眼下西北大营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主帅重伤,众将群龙无首,敌军来犯……他也问过自己,真的能带着他们度过这次难关么?
然而,一想到,若是毫无作为,便只剩下战火纷飞,大地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他痛心而忧患,坐立不安。
那么,他只能尽他所能。
他此时此刻站在西北大地上,那片父亲曾守护与生活过的大地上,身后是千千万万的百姓,是无数繁华热闹的城邦,是辉煌灯火万家,手中拿着的,是父亲留下来的佩剑。
长情,他执剑的意义便是如此了。
不求只身能守天下,护万民,也愿拔剑而战,护天下太平,河清海晏。
不管百姓们生活的如何,忙忙碌碌,酸甜苦辣,都得有个太平的家国才行。
不管织梦是否在他的身边,他也会勇往直前,拔剑而战。
他没办法看着这一切被毁掉。
家国忧患,爱人零落,他想守住这一方安宁。
至少,在找到她之前,他得保护这片土地。
守护这天下,守护有她的世界。
这选择很难,可是他知道,大概,每个人面临这样选择的时候,都没办法将国家置之不理。
国强才能民安,国安才有长安。
坞城的灯会尚且历历在目,他见证过那座城池的生机勃勃,热闹繁华,就不该让它在战火中,枯萎凋零。
他很想再同织梦在灯火氲氤的长街上相望,再有机会想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温情。
大约就像那时心中所想,唯将一心分两半,一半深情毫无保留赠与意中人,一半赤诚岁月赠与河山太平。
或许,也是他父亲林景芝的夙愿。
父亲所求,不过天下太平,四境安康。
那么,既然父亲无奈留下遗憾,未达成所愿,那他就将这夙愿接过,小心翼翼存放于心间,将山河负于肩上。
他愿拔剑而战。
○
逐安在折子上写完,收了笔墨,把折子递给了杜骆斌。
杜骆斌放下手里的吃食将折子接来一看,手一僵,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八壹中文網
那折子上写着:“元月十日,贪狼星动,战事将至。西北大营全军上下,三日期限内,协助坞城百姓弃城回撤安顿。”
逐安又解释了一句,“先撤离不过保险起见,坞城若是真被匈奴攻破,就算咱们再怎么严防把守,也根本没办法同时保护那么多百姓,稍微不慎,便会酿成大祸,不如弃城撤离为好,最起码,能保证坞城百姓的安全。疏花同飞白前些时日传了书信要送粮草到西北来,阿梦她……估摸着不出今日,便该到了,他们送来的粮草如何安置使用,我在折子里也做了说明,有了后方供应,西北驻军的粮草便不会断绝,匈奴就是因为供给不足快撑不下去了,所以才想出人肉炸药屠城这样的烂法子,只要我们能熬过这一战,匈奴弹尽粮绝,无以为继,也就没办法再打下去了。”
自从得了消息后,文武两派的大臣们每日争来争去吵的头破血流根本没个定论,一旁静默不语的逐安却已经仔细推敲拟好了对策,那折子有些厚,必定花费了不少心思,将如何解决匈奴屠城的计划的办法,事无巨细全写了个遍,像是如何回撤,百姓到哪安顿,如何安顿,都详细计划过了。
这办事效率一对比实在叫人尴尬。
杜骆斌挠了挠后脑勺,觉得喉咙发干,有些不自在,只得转移话题,“那个,公子……那匈奴那边?”
逐安捏着眉心,神色有些疲惫,淡声回道:“不必担心,此事交给我好了。事关重大,交由你去办,定要仔细些,对了,等疏花他们到了,我会同他们说明情况,协助你一起帮助坞城百姓撤离,之后如何,我也会布置妥当。”
杜骆斌点点头应下了,逐安办事素来尽善尽美,既然这么说了,那便是眼下最合适的办法了,对此,他深信不疑。
不过他心中还是有几分疑惑,匈奴那边逐安说交给他,难道是有了什么阻拦的法子了?
可是,能有什么法子?
总觉得处处透露着危险。
他藏不住什么心事,便想问一问,也好知道一些大概,“公子,拦截匈奴之事格外棘手,你……”
逐安忽然打断了他,声音仍是轻,却听出几分认真的意味,“杜将军,我同织梦远行来到西北,也没什么太过亲近的朋友,能与将军结识,实乃大幸,将军待我们很好,一直记在心上,大难之际,也没什么好托付的,还请将军多多保重。疏散坞城百姓的任务交给你,我也放心,就请按照我说的去做吧。”
若是心思再敏感一些,杜骆斌或许会察觉到,逐安的话,像是在交代后事。
然而,他并未多心。
杜骆斌当即正色,端端正正行了一礼。
“是,公子,末将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