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军阀 > 第三百二十二章 抵达宁远

第三百二十二章 抵达宁远(1 / 1)

五月中旬,入援大军抵达宁远前屯卫的沙河驿。

明军各路将士从沙河驿的堡垒外经过,一路向北挺进。刘衍策马走在这块土地上,一般荒芜苍凉的感觉迎面而来,心中还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悲壮豪情。

自万历年间满清崛起以来,大明多少将士在此处血战?这些将士前仆后继,不断倒在这片土地上,众英烈的尸骸,就埋骨于此,只为捍卫华夏疆域不失。

苍凉的辽东地区,华夏先民在这里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这片苍凉的大地,又流了太多忠义将士的血。

辽东留给后世印象最深的,便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不过那只是在辽中,不是这块狭长的辽西山地。而且眼下小冰河时期,也没有所谓黑土地,怪不得满清占据辽东大片土地,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国民,不得不接连入关劫掠。

自从进入辽东以后,给刘衍印象最深的,就是此地火路墩和屯堡数量之多,辽西丘陵山地起伏,建立烟墩优势得天独厚。

辽东镇火路墩的修筑,在大明九边各镇也是居于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三里一墩,五里一台。而在山东各处,只是五里一墩,十里一台,甚至在山东腹地比这还要稀疏。不过到了现在,辽东各地许多墩台都荒废了,只余一些残基在此。

荒废,又是刘衍的印象,境内各处堡地,大多破烂,官道残破,真不知道每年数额巨大的辽饷花到哪去了。

刘衍身边的苗绍、许铭、荀景云等人看了一路,此时也是愤愤不平。

苗绍说道:“朝廷每年发给山海关、宁前的粮饷都有几百万,如今就剩下这些破烂的城池?听说辽东现在只余八大堡?这么多的钱粮要是给咱们青莱镇,不说别的,至少新军的兵力能再扩充一倍。到时候别说的平定李自成的流贼,就算是出关收复辽东也是指日可待!”

许铭也附合道:“就是,国朝大部分粮饷都扔在了这里,可还是挡不住贼奴从别处入寇,这么多年了有什么用?要我看,朝廷应该将辽饷裁撤部分,用来打造精锐野战兵马,如此才能扭转眼下被动挨打的局面!”

一路行军来,青莱镇各营都指挥使的议论就没停过,监军张若麒与马绍愉也曾几次听到,但是二人都是人精,知道刘衍不是省油的灯,二人开罪不起,便只当不知。

此时刘衍听了苗绍、许铭的话,也是感慨万千。

其实辽东问题不是简单的钱粮供给问题,其中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及利益考量在内,便是张若麒及兵部众人,每年能从中分润多少好处?以吴三桂和祖大寿等人为首的辽东将领集团每年给朝廷百官的“孝敬”就有百万两之巨,所以对于辽饷,张若麒、马绍愉等兵部官员也是支持的。

至于别的军镇将官虽然抱怨不平,不过辽东众将并不好惹,再加上兵部的偏袒,所以辽饷之事便年年如此。

刘衍其实也认为关宁防线,消耗的国力财富与它的效用不成正比。财政粮饷的运用,应该从全局入手,而不是偏心一处。清兵虽然不能从辽镇入口,但从九边其余军镇破口,那辽东镇设立的防线又有何用?九边,应该是一个整体。

不过辽饷,就与士绅纳粮一样,是一个庞大的势力及利益问题,现在也不是刘衍可以撼动的。

此后一路行军无话,对入援大军的到来,不论前屯卫官将,还是宁远卫官将,都表示降重的欢迎。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军户军士列队欢呼,充分表示了辽东人民的热情。

浩浩荡荡的援军到来,所到之处如得到了强心针一般,让辽东各地的明军,对将要来临的战事,都充满信心。

五月底,宁远城外城,南面的永清门,城楼上的守军,首先发现一些明军夜不收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之内。

只见那些夜不收策马飞驰,远在数里之外,静静打量自家城池,慢慢的,那几个夜不收身后的明军骑兵与夜不收越来越多,都如先前将士那样,往宁远城的方向张望。

援军到了!

城楼上的守军锣鼓打得咣咣响,大声向城内报喜。

得知消息的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还有无数的军将都急急奔上城楼,往南方兴奋眺望。

就见南边的平原上,明军骑兵越集越多,他们一队队奔来,在城南数里汇集,密密层层,前后也不知排了多少层。

再往后看去,又见旗帜如海,大股大股的步军踏步而来,旗海中,数杆大纛旗分外醒目。

“万胜!”声中,前后步骑大军汇合,无数大军往宁远城列阵而来。

看远处的大军无边无际,那浩瀚的人海从山到海处,似乎铺满了大地。

援军确实到了,还如此威势,不说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等人兴奋得大笑不止,便是城内的兵马军户们,也个个欢呼雀跃。他们潮水般的欢呼,与城外“万胜”声隐隐相合,形成势不可挡的威武之音。

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领宁远一众将领、官员出城迎接的时候,洪承畴带着刘衍、杨国柱、王朴、吴三桂、马绍愉、张若麒等人来到大军前面。此时刘衍也趁机打量这个闻名遐迩的宁远城池。

宁远便是宁远卫卫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后世满清改称宁远州城。到后世,又改名为兴城。明宣德三年,城周五里九十六步。墙高三丈,有门四,宣德五年。又增筑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自辽东战事起,宁远城经过不断的修缮,此时城墙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门皆有瓮城,上有城楼与角台。城内有钟鼓楼,与城墙四座城楼遥相呼应,战起则登临楼顶,城墙与城内景观尽收眼底。

宁远城的城墙颇有特色,当年修建的时候为使城墙坚固,曾大量使用不规则的城石砌筑内壁,然后将壁面凿平。所以称为“毛石墙”,由于石料大多就地取材,远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称“虎皮毛石墙”。

此时刘衍随着大队人马来到近处,可以看出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等人,对入援大军的到来是花了心思迎接的,他们出城数里,在锣鼓喧天中,将洪承畴等将领与监军们,热情万分的迎进城去。

至于入援的军士们,则在城外扎营,现在宁远城内外已经有大军二十几万之多,城内的民房官房占尽了都堆不下。

援军各镇兵马大部分在凉风习习的山地上,如城东五里的三首山,城东北五里的螺峰山,城东北十五里的干柴岭,城西北八里的枣儿山,城西北的黄土坎山,摩诃罗山等等。

刘衍也早早的派了夜不收提前到这边打探地形,在进城之前,便命荀景云暂时主持军中事务,带着各营将士,根据夜不收的探查回报,移营到城西北的磨盘山、九嶐山、荆条山一带去,择地安营扎寨凉快避暑。

在军民盛大的迎接仪式中,刘衍等各镇总兵官跟在洪承畴的身后,还有大队的护卫亲将们进入城池。

宁远城内有四条大街,当地人称为东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此城的周长及城门数、街路数均为偶数,也算宁远一奇。

总督行辕在内城,鼓楼西南,众人由南门延晖门入,进入总督行辕内。

洪承畴此前就已经进驻这里,并且指挥宁远等地的明军试图救援锦州城,可是兵力不堪大用,几次出兵救援,都被清军打了回来。不得已之下,洪承畴才向兵部请求援兵,甚至亲自赶回京师督促此事,这才带来二十几万援兵。

众人喜气洋洋的进入宽阔的大厅,就见内中己经摆满一桌桌酒席,饭菜非常丰盛,却是大军未到达之时,洪承畴己快马通知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等人,算好大军到来的时辰,早让众人准备妥当迎接事宜。

看见这样的情形,监军马绍愉、张若麒都表示非常满意,这一路上二人也是非常辛苦,基本上没吃过一顿顺口的饭菜,现在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的吃喝一顿了。

只见众人一团和气,互相谦让着一一入座。

此时座位排列,刘衍与洪承畴、邱民仰、马绍愉、张若麒等人一桌,此外还有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众人作陪。杨国柱、王朴、曹变蛟、吴三桂等人,则与入援各大总兵相坐。

如此安排,吴三桂微微皱眉,马科、唐通则是面露不悦。唐通还低声与马科说道:“那刘衍也是总兵官,凭什么坐在主桌?”

吴三桂轻轻咳嗽了一声,示意二人不要多事,马科和唐通不情愿的不再提及。

众人麾下的游击将军、副将、守备等人,则是在安顿好各部将士之后,会在城外督标营内设宴,有专人陪同照顾。城外各路大军,也有人安排酒肉犒军。

洪承畴经过长途跋涉也还是那样温文儒雅,一举一动都有一股难言的优美风范,他身上的大红蟒服,三络长须,均修饰得一丝不乱。

或许辽东诸事让洪承畴操心忧虑,比起从京师出发的时候,洪承畴的面目略显清癯,不过这样看起来,洪承畴却越发内敛深沉,一双眼睛,充满了故事。

洪承畴见众人坐定,便举起酒杯站起,先对马绍愉、张若麒含笑致意,又对刘衍微笑点头,特别在刘衍身上略略停顿,随后以带着闽地口音的官话说道:“辽东战局,圣上忧切,夙夜祗慎。国危主忧,为人臣子,敢不肝脑涂地?今圣恩浩荡,王师云集,有青莱镇总兵官刘衍等诸入援大将,亦有本镇忠勇将官在此,更有马总监、张监军诸公赞画军务,勤送粮饷,何愁东事不兴,诸奴不惧?诸君,请满饮此杯,为我大明贺,为将士贺!”

一番话,说得众人心中暖融融的,皆高声道:“为大明贺,为将士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刷美女短视频,古人全看傻了 爹我不当皇帝 大秦之开局就摆地摊 我刷美女短视频,古人全看傻了冷七 秦王至上 金牌县令 我在神话三国当天子华山和尚 回到大宋彩色键盘 格斗巨星 明末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