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军阀刘衍 > 第五百零五章 整顿朝堂(二)

第五百零五章 整顿朝堂(二)(1 / 1)

刘衍一招手,许铭便拿出了一份文书,这便是刘衍亲自拟定的朝廷改革方略。

随即许铭开始宣读起来,将具体的改革情况告知了群臣。

如今大明朝廷以六部执掌天下权柄,其中户部乃是重中之重,掌管天下钱粮、田亩、户籍、铸银钱等事务。

方略中,将朝廷户部拆分为民政部、财政部、农事部三部分,其实就是将幕府的编制搬到了朝廷中来。

刘衍任命幕府户部部长赵民为朝廷民政部尚书,掌管天下民户与军户的户籍、推行新式教育,不再掌管钱粮和农事。

任命幕府财部部长岳明为朝廷财政部尚书,负责大明各部的预算审核、年终审计、钱庄的管理、银币的推行、钱粮的收缴及调配等。

任命幕府农部部长张耒为朝廷农事部尚书,负责天下民田田亩粮税、军屯管理、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事,同时任命杜峰为农部侍郎,负责屯垦司事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番薯的种植。

蒋德璟、陈新甲、王承恩和满朝大臣见状,都是敢怒不敢言,刘衍为了掌控朝廷,直接将户部一分为三,然后将自己幕府的官吏直接提拔到尚书的位置上,彻底掌控了大明的财税大权,这是要干什么?

可是让众人震惊的还远不止这些,许铭继续宣读着朝政改革方略。

方略中,又将原兵部分解为国防部和装备部:国防部只负责大明各地兵马的征召、操练、新式军校的管理,由幕府兵部部长田辉叙出任国防部尚书。

装备部负责火器督造处、兵甲督造处、灵山卫造船厂三处的管理,负责明军兵备的打造和研发、调拨、储存等,由幕府兵部副部长荀景云为装备部尚书。

另外刘衍还要新增参谋部,由陈新甲出任尚书,幕府参谋李继文、胡宗明,以及原内阁首辅蒋德璟为参谋,并且招募知兵大臣为侍郎,负责制定大明的军事方略,兼管调兵事宜。

如此,刘衍便将大明的军权一分为三,统兵权归国防部,调兵和方略的制定归参谋部,兵备武装归装备部。今后各地总兵官、总督只有带兵的权利,至于装备的供应、方略的审核,这些权力都将收归朝廷,如此可以有效大夫防止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当然这种操作也会造成宋朝那样的结果,那就是军队的战力下降,各个机构之间互相扯皮。

不过刘衍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将在明军中大力普及火器,今后的明军将全部参照新军的模式进行整顿,用装备优势和战术优势来抵消制度造成的战力消减。

新增商务部,以幕府商部部长宋公明为尚书,负责经营原幕府各处产业。

刘衍此番将幕府下属的产业全部“上交”朝廷,所有收益划归财部国库,这些产业也摇身一变,全都变成了大明版的“国企”,算是为大明开辟的一个重要财源。

当然,这些钱粮虽然是移交给了朝廷,可是现在这个朝廷却是刘衍掌控的,依然没能超脱刘衍的控制。

随着宋公明成为大明商务部的尚书,原本各处产业的主事也水涨船高,和火器督造处谭晓大、兵甲督造处主事徐乐,以及原幕府各司司丞一样,全部定为侍郎级别,以下火器坊、火药坊、采石场、矿业基地等主管,都是员外郎级别。

新增卫生部,由幕府医部部长鲍学镇为尚书,负责在大明各地建立医馆,发展卫生事业、防治瘟疫,培养医匠、研制随军药品等事务。

同时,刘衍的这份方略还整顿北镇抚司、南镇抚司,将南、北两司合并为军情部,由幕府情报司司丞吴国金出任尚书。

军情部的内部依然保留南北、镇抚司的建制,北镇抚司对外震慑周边部落、国家,南镇抚司对内监视百官,全部都有侦查、审问、抓捕、暗杀等各项职能。

至于幕府,刘衍决议取消幕府政务部,部长王文镇改任吏部尚书,原吏部尚书改任工部尚书。

幕府政务部署理司司丞尚文苑任刑部尚书。

至此,朝廷各部的改革暂时告一段落,礼部、御史台、鸿胪寺等衙门的人事和职能暂时不变。

但是在许铭宣读完方略之后,刘衍却看了看依然陷入震惊中无法自拔的百官,冷声说道:“太祖定下御史言官风闻言事的祖制,本意是好的,就是要让文武百官能够被时刻监视,让百官不能贪赃枉法,让奸臣不能祸国殃民。”

“只是时至今日,朝中的御史言官均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己任,根本不管事情的真伪,也不管国事如何,只顾着沽名钓誉,只为自己搏名、只为打击政敌,如此便是乱政!”

“所以本公定下规矩:从今以后,御史台十三衙门弹劾朝中大臣、地方文武百官,必须要能够拿出切实的证据,不可风闻言事、不可打击异己、不可扰乱国事,否则必将重处!”

此话一出,朝野震动。

那些御史言官们看向刘衍神色复杂,这些言官原本就没有什么切实的权柄,能够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弹劾之权,可是如今这个权力却被刘衍加以限制了,今后朝中大事还有言官的一席之地吗?

此时刘衍看着满朝文武,有人失落,有人激动,有人错愕,有人若有所思,百官百样,大殿之中陷入了不同寻常的沉寂。

“此外,本公还有一道命令:现在朝中除了都察院、五寺之外,共有礼部、吏部、刑部、工部、民政部、财政部、国防部、装备部、参谋部、农事部、卫生部、军情部、商务部,十三部,这十三尚书全部入阁,为内阁大臣,今后大明的军国大事,均由内阁发出,交陛下批红,然后转各部执行。”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十三尚书的称呼便流传开来,虽然日后刘衍又对各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部的数量也或增或减,但是十三尚书作为一个称呼,也被民间百姓习惯使用,专门作为内阁大臣的代名词。此为后话。

此时大殿上,陈新甲和蒋德璟神色复杂的看着刘衍,二人的结果还算是非常好的,至少在改革后的朝廷中,还占据着一席要地。

可是其余众臣就不一样了,随着六部扩充为十三部,各部的侍郎、员外郎都要大换血,刘衍麾下幕府的大批官吏要进入朝廷为官,原本六部的许多官吏将会被裁撤掉,势必会有很多人对刘衍怀恨在心。

可是刘衍对此也并不在意,古今中外,凡是改革就一定要流血,关键是流谁的血!

刘衍已经做好准备大开杀戒了,只要能够让华夏冲出困境,杀人也是必要的一个过程。

“朝廷的改革就是这样,各部的整顿要在两个月内完成,期间北京城要实行军管,任何人都要以军令为先。”

“两个月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府、州、县都要逐级进行改革,原本的六曹也要改革为十三曹,地方的具体整顿方略,本公会在一个月内下发到各府执行!”

众人再次被刘衍的举措震惊了,蒋德璟忍不住站出来说道:“阁老,兹事体大,是不是现在北直隶、山东两地执行,看成果如何,然后再推广到全国?”

刘衍斩钉截铁的说道:“就是因为兹事体大,本公才要直接全国推行。本公也不怕诸位知道,这套新政要抑制土地兼并、追回被侵占的军屯耕地、要限制豪强劣绅、要禁止官员经商买地、要重视工商发展、要裁撤军官家丁、要整顿天下卫所兵马、要限制将领拥兵自重等等,每一项都会引发动荡,每一项都会引来尸山血海!”

“所以新政必须全国同时推广,不能缓慢推行,否则那些阻挡新政之人,便会有时间做出应对,阻挠新政的推行!”

听了刘衍的话,蒋德璟、陈新甲和满朝文武都被吓住了,刘衍这是要与全天下的乡绅、豪强、官吏为敌,他是要找死吗?

可是当众人看到大殿上虎视眈眈的新军将士,想到刘衍战无不胜的战绩,想到已经被新政打造得铁桶一般的山东,所有人都知道,刘衍绝不是在找死,也许刘衍真的有能力将这个新政推行下去。

即便新政改革失败了,刘衍也还有山东这个退路,这便是刘衍的底气所在!

刘衍见蒋德璟不再说话,陈新甲也沉默不语,朝中再无反对之声,至少明面上是没有了,于是便说道:“今日朝议到此结束,诸位等候与幕府各部对接改革之事吧,散了!”

满朝文武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大殿,陈新甲和蒋德璟看了看刘衍,也是满腹心事的离开了。

王承恩此时走到刘衍跟前,担忧的说道:“阁老,这样真的可行吗?杂家这心里怎么一直通通的跳,就是不踏实啊,这新政再好,可是怎么看也是祸乱根由啊!”

“祸乱?”

刘衍冷声说道:“新政推行之下,肯定会有祸乱的,公公就将那些祸乱之人,当成大明涅槃重生的祭品好了!”

王承恩惶恐不已,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大殿。

与此同时,辽东盛京西面八十里外的沙岭墩,多尔衮、多铎、代善率领满清残部将近七万大军抵达这里,在寒风中安营扎寨。

在沙岭墩的墩台上,多尔衮、多铎、代善三人望着东面的旷野,目光所及之外就是盛京,是大清的国都所在,也是三人最终的目的地。

“睿亲王,我安排的后面的斥候送来的消息,陛下全军覆没了,肃亲王、安平贝勒、郑亲王、饶余贝勒、武英郡王全都战死了,还有蒙古两黄、两蓝旗、外藩蒙古各部,以及汉军各旗,全都完了!”

多尔衮静静听着代善的禀报,脸色也越发的难看起来,旁边的多铎更是脸色惨白,这一战败得太惨了。

代善忽然看向多尔衮,问道:“睿亲王,咱们这样做,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多尔衮猛地瞪向代善,面目狰狞的说道:“我比皇太极更了解刘衍,自从刘衍出现之后,战争已经不同以往了,我大清满蒙铁骑再无用武之地,唯有向刘衍一样操练新军,才是我大清唯一的出路!难道礼亲王认为,我率部撤军,将陛下他们丢给刘衍,当真是为了争夺皇位?不!皇位我甚至都可以放弃,我要的是大清的变革,要的是大清能够入主中原!而这些,只有我能做到,所以皇太极,必须得死!”

「感谢书友树苗天下飞捧场,东仙在努力码字,为大家奉献更精彩的故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刷美女短视频,古人全看傻了 爹我不当皇帝 大秦之开局就摆地摊 我刷美女短视频,古人全看傻了冷七 秦王至上 金牌县令 我在神话三国当天子华山和尚 回到大宋彩色键盘 格斗巨星 明末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