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景顺帝爽翻,黑龙王草莽

第一百九十五章 景顺帝爽翻,黑龙王草莽(1 / 1)

冯一博在回来之前……  不!  准确的说,是在决定去流求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觐见之前。  他早已把整件事情推衍了无数遍!  现在的情形,完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没有丝毫出乎他的意料。  甚至,还比他预想的要顺利太多。  临敬殿中,景顺帝和张松越二人,对他所说的话。  完全没有任何质疑。  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还需要他自己一点一点的。  引导着才能讲述出来。  就比如他现在说的,就是在为自己铺垫功劳。  不然仅仅是招抚,虽然功劳不小,但却不算大功。  而他费尽心力,献土归附。  想要的可不仅仅是黑龙王那边的封赏。  毕竟,他还是要在都中生活。  所以这边的功劳,自然是越大越好。  至少,也要让景顺帝和内阁明白。  这件事若非是他去,定然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  此时,冯一博口吐惊人之语。  景顺帝竟也没有责备,只是沉吟着顺势问道:  “这是为何?”

身居皇位十年,景顺帝城府早就锻炼出来。  即使冯一博的说辞惊人,却不会动摇分毫。  至少没问清楚之前,景顺帝不会轻易表态。  张松越更是老神在在,好似没有听到。  即使心中疑惑,也不曾显在面上露一丝。  “自然是为了法统!”

冯一博听闻,当即面带微笑。  说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理由。  “法统?”

这边景顺帝轻声重复一边,心中还是不解。  另一边,张松越却是心中恍然。  虽依旧不漏声色,却自觉看穿了一切。  当然,他顶多只是明白了冯一博的话中之意。  对于冯一博和黑龙王“两位一体”的事,毫无察觉。  毕竟,远隔重洋,来往又不多。  别说是他,整个大魏知道这事的人也不多。  除了泉州卫隐约有人猜测,都中绝对无人知晓。  “不错!”

冯一博点点头,见景顺帝没明白,就笑着问道:  “若是这黑龙王不曾建国,那他本就是我大魏之民,归附从何谈起?”

这话一出,景顺帝已经有些眉目。  只是犹如雾里看花,还没那么真切。  于是口中又犹豫道:“你是说……”  冯一博自然要解释清楚,闻言立刻接过话茬,继续道:  “只有让黑龙王先建国,再以东海国的名义归附,才不会让大魏落下一个,觊觎海外藩属的名声啊!”

这下,景顺帝顿时如醍醐灌顶,难得露出一丝惊艳之色。  “这……”  他正在心中盘算此事之利,生怕自己还有什么遗漏。  冯一博却一躬身,拜道:  “臣有罪,请圣上治罪!”

他已经把该说的都说完了,此事自然不是真的请罪。  说是请功还差不多!  “臣请圣上务必接受东海国归附,至于骂名……”  说到此处,冯一博再次一脸大义凛然,一字一句的道:  “由臣来担!”

这就是表忠心了。  如此大功,哪来什么骂名。  即使有一点,也完全无法和献土归附的功劳相比。  “冯爱卿,你……”  景顺帝一时被这一番说辞所感,夸奖差点脱口而出。  他只以为整件事虽有不妥,却也都是冯一博的拳拳之心。  都是一心为国的筹划。  不过,毕竟是一代帝王。  话到嘴边,景顺帝还是习惯性的谨慎了一下。  但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认可了冯一博的一番苦心。  毕竟这事对大魏有好处。  当即,景顺帝也不再犹豫,难得露出一丝笑容,赞了一句:  “冯爱卿果真是大魏的栋梁之材,予如何会治你的罪啊?”

冯一博的一番操作,在他看来确实是为了大魏。  可以免除后续名声上的麻烦。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中原王朝最重名声。  若是黑龙王没有建国,直接献土。  那传扬出去,就成了大魏之民在海外灭国献土。  难免有以大欺小,觊觎藩属的嫌疑。  你说不是大魏派的,可那时候谁信啊?  到那时,大魏难免因为失去大义名份。  而陷于舆论中的被动角色。  但现在,有冯一博的操作之后。  就完全不一样了!  别看只是多了一步建国。  可加上了一层东海国,立刻就把大魏撇清了!  就像冯一博所说,事关法统。  有了东海国这个法统,献土之事就变成了两国之间的事。  而不是大魏内部的事了!  景顺帝正是想通了这一层,才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可他再看张松越,却发现对方依旧老神在在。  好似早就想到了这些。  不愧是老师啊!  听闻景顺帝夸奖,冯一博立刻再表忠心。  “圣上过誉,臣唯一心为国尔!”

不管是不是冯一博的操作,献土归附都是事实。  景顺帝此时颇有志得意满之感。  听到冯一博表忠心,难得喜形于色,道:  “冯爱卿一心为国,屡立奇功,真是予的唐俭啊!”

世人都知道大唐有个王玄策,相传有“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却不知道,大唐最厉害的外交官乃是唐俭。  这个唐俭是初唐时的名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官至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遂州都督。  还封了莒国公。  他最出名的外交事迹,就是说降突厥。  并配合李靖生擒了颉利可汗。  可惜的是,他最后的结果并不太好。  相传因为怠于政事,最后坐罪贬官。  景顺帝以此唐俭类比,表面上是夸赞冯一博功绩堪比劝降突厥。  内里却也不乏敲打他莫要从此怠政之意。  最后,还有一重隐藏更深的意思。  那就是景顺帝在暗暗自比唐太宗。  李世民就是景顺帝在私下里,最为推崇的帝王。  其原因自不必说。  毕竟都是爹还在的时候,就登极的人。  景顺帝常常以此安慰自己。  冯一博到底是探花及第,不敢说博古通今,但史书还是都看过的。  听到唐俭这个名字顿时就明白个大概,当下连忙道:  “圣上过誉,臣哪敢和说降突厥的莒国公相提并论?”

这可不是简单的谦虚。  而是在说,自己已经明白了皇帝话里的意思。  不然皇帝一顿夸,你都不知道唐俭是谁,那皇帝的媚眼不就抛给瞎子了吗?  当然,景顺帝也不是没抛给过瞎子。  好在冯一博不瞎,还给了反馈道:  “倒是大魏在圣上的治理下,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已然有了盛世景象。”

这话直白明了,就是在拍皇帝马屁。  若是以前有人说,说不定景顺帝还会觉得是在讽刺他。  但这个时候说,却是恰到好处。  景顺帝也能挺直几分腰杆子。  无他,献土归附可不就是盛世产物之一?  “唐初有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鼎盛,大魏如今也有献土归附的昌隆!”

唐初,还万国来朝。  景顺帝心中一惊,还以为冯一博猜到他推崇李世民的小心思了。  因为这话都不是暗指,而是明着在说景顺帝堪比唐太宗了。  实际上,冯一博并不知道景顺帝对李世民的推崇。  完全是在顺着景顺帝“唐俭”这个话茬往上说。  却刚好搔到了景顺帝的痒处!  堪比唐太宗不说,冯一博甚至还更进一步的道:  “臣敢说,如此国之盛事,就算唐太宗知道了,亦要称羡!”

李世民都要羡慕他?  景顺帝差点笑出声来,好在及时忍住。  在旁伺候的夏秉忠,自认最是了解景顺帝的心思。  此时对冯渊这个小老弟心中赞叹不已。  这个冯渊又会办事,又会说话。  不得不说,真特娘的是个人才!  看来咱家还是要和他多亲多近。  景顺帝强忍欣喜之意,装作平静的道:  “爱卿不要胡说,大魏比起盛唐的昌隆还是要差上几分的。”

这话听着是在自谦,实则已经露出心中的喜意。  冯一博敏感的抓到了这一点,立刻道:  “圣上此话,臣不敢苟同!”

他一副诤臣模样,上来就反驳一句。  “盛唐国势虽隆,却也只有内陆小族来投,而今大魏却已名传海外,方有海外之土归附。”

说到此,冯一博一副据理力争的模样,昂首道:  “一为土地相邻,一为隔海相望,只能说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这话乍一听,像是身为大魏人的自傲。  实则却都是歪理。  说白了,就是暗戳戳的在拍景顺帝马屁。  这个冯一博,频频拍中景顺帝的痒处。  把景顺帝弄得心痒难耐,甚至不敢再听下去。  不然就要忍不住心中的欢喜了。  万一真要手舞足蹈起来,那怕是要青史留名了。  到时候史书上可能会记着:  临敬殿冯渊媚上,将帝比唐太宗。  帝喜不自胜,竟手舞足蹈。  就这两行字,就能让他被钉在耻辱柱上。  他又没有李世民的魄力,也改不了史笔。  当然,身为皇帝,最大的忌讳就是让人摸透喜好。  所以,景顺帝连忙摆了摆手。  为了终止盛唐这一话题,景顺帝强行转移话题,问道:  “对了,冯爱卿可知,这位黑龙王为何没有亲来都中献土?”

国书、附图都到了,其实人来不来都无所谓。  景顺帝也只是随口一问罢了。  不过,冯一博早有准备。  这个问题自然也在他的射程之内。  闻言立刻回到:  “回禀圣上,这位黑龙王出身草莽,怕冲撞了圣上,才不敢面见天颜。”

这个回答让景顺帝有些惊讶,皱眉道:  “哦?如此人物,竟然怕见予?”

在景顺帝想来,这黑龙王能称霸东海,还在海外开疆拓土。  说是个英雄豪杰,也不为过。  至少也是个人物。  没想到,竟然怕见自己?  冯一博闻言,恰到好处的露出一丝惋惜,道:  “说来这事也不怕圣上笑话,这个黑龙王从始至终都不肯透露真名,圣上可知为何?”

这话一出,景顺帝真的有些好奇了。  “为何?”

见景顺帝搭茬,冯一博立刻一脸正色的道:  “这是因为,他知道圣上是真龙天子,他又自称东海黑龙王。”

这话说得一本正经,却把一旁伺候的夏秉忠听得脚趾抠地。  暗自感慨着,自己还是小看这个冯老弟了。  幸好他没入宫!  不然六宫都太监的位置怕是都要易主了!  自己不是说不出这样的话,但一脸正色的说出来。  真的很难啊!  “虽只是个绰号,但已然逾越,他害怕圣上治罪,说什么也不肯来都中觐见。”

冯一博脸上露出一丝可惜之色,又遗憾道:  “可惜我力陈圣上平日仁孝宽厚,不会因为一个绰号降罪。”

真是马屁无处不在!  夏秉忠在旁,恨不得拿出本来做个笔记。  虽然他自认,拍马屁也有两把刷子了。  但和这个冯老弟一比,却有了差距。  他夏秉忠不张嘴,只看神色就知道,他是在拍马屁。  而冯一博都把对方拍到爽翻天了,却又丝毫不着痕迹。  这其中差距,就如戏曲爱好者遇到了大师。  一个使劲吊嗓子,也只是还凑合。  一个哼唧两声,韵味立马就出来了。  “但他却自觉罪不可赦,说什么也不敢来都中觐见。”

这些自然是冯一博早就准备的,说辞中的一套。  皇帝兴致不错,就当个笑话讲了。  若是质疑颇多,那冯一博还有正经的回应。  “哈哈哈!”

听冯一博说的有趣,景顺帝难得笑了两声,又摇头道:  “既然这样胆小,为何取这样的绰号?”

虽然皇帝不该喜形于色,但这样可有可无的事,笑笑还是无妨的。  冯一博见景顺帝兴致很高,便也跟着笑了起来,道:  “臣自然也问了,他说是因为当初在东海,只想到在龙王最厉害,就信口起了。”

说到此,他轻轻一叹,才继续道:  “他还说,起绰号的时候,只想着威风,压根没想过,有一日能有幸和圣上有什么交集。”

一个在海外厮混的强人,自然不会想到,能和高高在上的皇帝有什么交集。  不仅身份千差万别,就连位置也远隔山海。  “更不曾想到,会有今日的献土归附之事。”

这话多少有点自夸的意思。  毕竟没有他出海招抚,就没有建国归附的事。  不过,冯一博的目的可不止如此。  他要的,是把一个不存在的人物,给说活了!  这不!  只几句话的功夫,冯一博就把一个,“有今朝,没明日”的江湖草莽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出来!  但,这离他预想的目标,还差的远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墨唐 临安不夜侯 天下长宁 大唐贵婿 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伺狼喂虎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侯府表妹自救手册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