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在下,中医黄素 > 0421 大医精诚中

0421 大医精诚中(1 / 1)

黄素拿过黑板擦,擦掉黑板上的行书,再次拿着粉笔,笔走龙蛇地书写起来。

书写过后,黄素背对着黑板,把自己写的东西背诵了一遍。

张湛曰: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面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思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大医精诚》是孙思邈所作,一个医术精湛,又能诚信救人的人,可以称之为大医,所以大医应该是德术兼修。德非术不行,术非德不远。德术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人之两足,缺一不可。

大家最为熟悉的那一部分只是《大医精诚》里面诚心救人的部分。

然而《大医精诚》全文一共分为四段。

除诚心救人,《大医精诚》其他三部分分别为医术精通、大医之体、为医之法。

黄素第一堂课就是给学生讲《大医精诚》。

或许这段文字没有诚心救人段落的康慨激昂,韵律十足。

所有的同学都静静地听着黄素的朗诵。

黄素朗诵结束后,继续说道:“讲诚心救人,下面我就要给你们讲讲《大医精诚》里的医术精通了。”

又看着下面还处于刚刚背诵后,已经精神亢奋的学生们。

“欢迎各位同学选择一门最难学的医学,中医不是西医如同排列组合的治病方法,她要求你们既要有良好的记忆力,熟读中医经典,还要有如同刑侦一样敏锐的洞察力,抽丝剥茧找到病症后真正的病机,再灵活运用你们所学的知识。”

黄素澹澹地微笑,给还在兴奋中的同学们浇桶凉水,让同学们从亢奋中清醒过来。

看着不以为然的同学们,黄素开始慢慢讲起了《大医精诚》医术精通的篇章。

医术精通讲的是张湛的一段话。

张湛,东晋学者、玄学家、养生学家。字处度。高平人。

他一生撰写医书撰有《养生要集》、《养性传》、《延年秘录》。

他说,医道向来很难精通,为什么难精呢?因为很多疾病本质一样,但表现却五花八门,或者本质不一样。但表现却相同。比如大家都是贫血,有人表现为头疼,有人表现为腰酸。有人表现为四肢冰冷。如果抓不到贫血源于脾胃生化气血不足,片面地吃治疗头晕的药、腰痛的药,还有四肢冷痛的药,都不能很好地得到治疗。只有把脾胃气血补足,让贫血改善,这样持中州,灌四旁,各种外在的病象才会一一消失。

又比如两个人都咳嗽、一个吹了风则咳,一个长期劳累过度而咳,他们病因不同,表现症状却一样,吹了风咳嗽的用荆防败毒散这咳门第一方,一通宜理肺,疏散风邪,咳嗽马上好了。长期劳累过度的就要虚则补之,因为劳倦伤脾,所以用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物,培土生金,虚则治其母。这时没有用止咳的药,却能把咳嗽治好。

同学们就会很奇怪,如何能够透过病象知道病人的本质呢,也对品味黄素刚刚的话。

这个疑问,孙思邈也讲了,他说,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完全不是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到的,你怎么能够判断他是外感还是内伤,又怎么能够知道他这是贫血,脾胃生化功能减退导致的疾病呢?

孙思邈说,这就要考验医生诊断疾病的功夫,这叫必先诊候以审之。

那怎么诊候?中医认为诊断疾病要四诊合参。

四诊是什么?就是常说的望、闻、问、切。

可就拿切脉来说,这寸关尺的搏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跳法,经络穴位也会因为高矮胖瘦而有差异,肌肤筋骨也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状态。这样看似没什么标准,你怎么诊断?

孙思邈讲,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以言医道。也就是说医道是至精至微的事情,

你如果粗枝大叶地学,浅尝辄止地思考,那你最好不要学医,为什么?因为你学业不精,误了别人性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学医怎么会误别人性命呢?

就像一个老太太,本来脉象亢盛有力,你就说老年人虚了,应该补补,结果给她用了一根高丽参,还没吃完,眼睛就出血看不见了。

孙思邈称,这是盈而益之,重加其疾。说白了就是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什么叫虚虚实实之戒呢?虚虚就是让虚弱的人更虚,给亏虚的人用下法,结果他站不起来。实实就是给壮实的人甚至上火的人加一把补药、这就等于火上浇油,严重的会引起狂躁出血。

所以医生一旦用药用反了,就像雪上加霜,落井下石。一旦用药得当,就如同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露。人参也会杀人,用不好也会给身体添疾病的。

没有绝对的好药、坏药。好不好,看用药的人、看有没有对证。

这个老阿婆误服人参后,导致眼珠出血,视力下降。后来明白的医生,赶紧给她几片大黄泡水喝,把人参的补力消掉,让上冲的脉势下顺,眼鼻出血就收住了,头脑没那么胀痛了,慢慢恢复了清爽。

大家看,如果不知道及时解救,一错再错的话,这可不是眼鼻出血那么简单,有可能脑出血中风,这就麻烦了。

所以老人最好不要乱吃保健品,不要给父母乱买保健品,尤其把中药材包装成保健品的太子参、鹿茸、阿胶等,它们本身是药材。

有些人在外面赚了钱,就以为高价昂贵的补品就都是好的,买了很多送给家中老人,老人乱吃中医药补品吃出事的年年都不在少数。

这叫什么?

这叫不通医理,孝心也会变成利刃,无知的爱就是一种伤害。

听着黄素的讲述,全班同学脑海里第一想到就是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是功这句俗话。

这句话就是在感叹世人不通医理,蒙昧无知,总认为补品吗,补一补总没有坏处。

就像中年男人精力不济,总喜欢茶水杯里泡枸杞。

在你不知道你精力不济是阳虚、阴虚、血虚、湿热引起,就贸然地喝枸杞,药不对证喝一辈子的枸杞也枉然。

药不对证,人参亦害人;药若对证,大黄也能建立大功。

对这些学生的反应黄素非常满意,继续讲虚而损之。

一个本来亏虚的人,你还说他身体有病邪,应该把病攻出体外。本来寒积便秘的,你只看到便秘的标,没看到虚寒的本,你就草草给他用了下法,他马上就会头晕气短,脚都站不稳,大便更排不出来,肚子也冷痛,胃口全无。

所以古人讲,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旧病未已,新病复起。

病人想来治便秘的,反而让你治得头晕眼花没胃口,没有帮病人治好病,反而添了病,孙思邈就叫这种行为为含灵巨贼,重加其疾。八壹中文網

你非但没让疾病减轻,还加重了,这是医之过啊!

你如果懂得辨寒热,给他用点温药,他反而舒服、所以寒温错了,病症立马加重,这叫寒而冷之。他本身肚子就缺把火,大肠才蠕动不了,你又给他用凉茶、寒冷的大黄,这不是雪上加霜是什么?

同学们听到黄素距离讲解都非常震惊,原来学中医这么难,原来学中医太危险了,一个方向性错误,就有可能把病人带向病痛的深渊。你希望他活过来,但实际上却加快了他的死亡。

那什么叫适而彻之呢?

有些医家,凡看到病痛,就以为这是经脉不通,应该打通它,因为不通则痛,就给他用大量活血化瘀药,让他的血脉跑起来。

殊不知有些劳损之人,气血还不至于闭塞,能够慢慢地走,你却使劲加快它,叫它跑快点。

这就像一匹马已经累得都快跑不动了,你还拿鞭子抽它,让它跑用更快的速度跑,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匹马很快就断气倒地了。

所以这时不是要用大量活血化瘀之药,而是要慢慢培补他的元气。气足后,自然走得快,不用你去赶它,这叫不用扬鞭自奋蹄。

那什么叫塞而壅之呢?

一个人本来气滞血瘀。说话都没力气,身体经脉堵塞得严严实实,你一看就说,这浑身没劲,肯定是虚的,就给他用大量的补药,一补就麻烦了,他就上火,经脉堵得更厉害,昼夜烦躁不得安,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更没精神、脑子兴奋得像高铁一样快,但身体却像老破车一样,缓慢走不动。甚至随时有散架之感。

所以这时不是一味地给他补充,而是要疏通瘀塞,令气血对流,疾病乃愈。

那什么叫热而温之呢?

有些病人本来胸中烦热,身体强壮,他还想纵欲壮阳。他就跟医生说,医生,给我开些壮阳药吧,贵一点的都不怕,我有钱。

如果医生听了他的话,给他开一系列扶阳补肾的药,这医生就不是在看病了,而是在看钱。

用了这些药,病人马上兴奋起来,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短时间内充满精力和激情,但纵欲过后,亏损得更厉害,衰老得更快。

这叫什么?叫年轻气盛还加把火,火上浇油,生命燃烧得更快。

为什么古代很多皇帝寿命非常短,就是服用了太多虎狼之药。

皇帝要尽兴,太医们明知这是火上浇油,对身体有害,却碍于威权,只能遵从。

最典型例子就是明朝泰昌皇帝,登基一个月就因为纵欲无度,暴毙而亡,史称一月天子。

孙思邈说,你企望让他快活,其实是在死亡的悬崖上推他一把。

医生如果干这事情,就不是在救生,而是在杀人。

所以作为医生,不能盲目满足病人的要求,要看对他是有利还是有弊。满足一些为了纵欲而要求壮阳的病人的要求,你不是在积德,而是在造恶。积德之家必有余庆。造恶之家必有余殃。

学生们现在对中医这职业不禁有些胆战心惊,如果不明医道事理,造恶了都不知错在哪里,这多么可怕啊!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灾难降临,而是你每天都在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自己却不知道。

胆战心惊的同时,学生们心里又产生敬畏之心。

那种看见李燕救人游刃有余,觉得我学会我也行的狂热之心,也慢慢冷却下来。

所以孙思邈讲,医道是各种技艺里最难精通的,如果不是天资聪敏,读万卷书,还有阅人无数,人情练达,你真的很难得到里面的精髓。

有些粗工学医,读了医书三年,偶然治愈一病,就昂头戴面,非常骄傲。

认为所有疾病,医书上都载有方药,天底下没有病不可以治了。

这样的愚者粗工,等真正临床,治病三年时,不禁感慨教材无用、古籍不行,中医没效。

他认为天底下没有一个方能治好病的,大家看为什么呢?

不是方子不行,而是他不行。

他就想拿着书去套病,疾病是千变万化的,又怎能拿着书生搬硬套。

黄素扫视着现场的学生们,语气严肃地说道:“所以一个医者真正想要学好中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不能道听途说,认为中医没落,未上战场先言败,你这不是在传承发扬中医,而是在做中医的掘墓人。”

中医看待西医的态度,也是老师看小学生的态度。

中医发展五千多年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将人体研究明白。

短短发展两百多年的西医,却敢大言不惭贬低中医,认为只有他们才是真理,那他们掌握人体的真正奥秘,医学上他们是唯一正确的解释权。

这就是典型的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

说白了就是医术不精通,形成的无知狂妄。

用老百姓的俗话就是,狗肚子里面装不了二两香油,一瓶水不满,半瓶水瞎晃荡。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给大神做代购! 白月光回来后的悠闲生活 银狐仓鼠的佛系穿书日常 娱乐:刚说退休又来骗我们眼泪?苏白黄垒 天降七个姐姐倾国倾城 重生76:工业互联网帝国 商途 修真大佬当农民 德云:小师弟的反转人生 高武时代:我能预支未来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