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王继东。“儿子,你别说,你的办法还真起作用了,从今天一早开始,附近供销社的人都来我厂子里订货,只今天一天的销售额,就比之前的一个月还高。”
“儿子,这一切都多亏了你了!爸爸真不如你啊!之前,我想了那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销售的难题,可到了你这,你只用了一个办法,就解决了我的大问题了。”
说这话的时候,王二河有些激动。一边,母亲李桂珍听着这话,也跟着起哄道:“二河,我早就和你说过,咱儿子行,咱儿子哪怕是在外面打工,也能混出名堂来。”
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陆东南沿海的许多城市都变得越发发达起来。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大陆兴起了第一批的打工浪潮。当时,许多打工人纷纷奔赴东南地区沿海城市,成为第一代打工仔。王继东一个人跑到深川去工作。对于王二河来说,这和那些奔赴东南沿海谋生活的人一样,都属于打工仔。对于儿子的这个身份,他很不满意。王继东笑了笑道:“所以说,你儿子还是有商业头脑的,爸,以后,你要是遇到了商业上搞不定的事,都可以找我。”
其实,也不是王继东多有商业头脑。主要是因为,王继东是从后世重生过来的人。后世那些烂大街的商业经验,放到这个年代,无论哪一个都属于王炸,属于能够撬动一个行业的金点子。“好好好,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一定先请教我儿子。”
王二河顿了顿,继续说道:“老四,爸答应过你,如果你真能帮助厂子扭亏为盈,爸请你下馆子,就现在这形式来看,厂子扭亏为盈是早晚的事,择日不如撞日,爸今天就带你下馆子去。”
“爸,吃饭什么的不重要,我只想让你换一辆单车。”
“你这孩子……”王二河指着王继东,过了片刻后,忽然就大笑了起来。他手伸进口袋,从里面掏出一沓工业券,一张接着一张地数了起来。“一共十一张,还差一张工业券,这个月发工资,我应该还能发一张工业券,到时候,一定去换一张自行车票。”
这个年代,国营厂会给工人发工业券。每二十元工资,对应的就是一张工业券。一般来说,集齐了十二张工业券,就可以换一张自行车票,然后,就可以去买自行车了。“不用,之前,我二姐在厂子里上班的时候,攒了两张工业券,我帮你找出来。”
王二河笑了笑,点头道:“行,既然如此,那我明天就把自行车提回来。”
见父亲只是点头同意,王继东却不肯善罢甘休:“爸,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走吧!就现在,趁着人家商店还没下班。”
“这……太晚了,来不及了。”
“我有小汽车,我开汽车带你去,肯定来得及。”
今天,王继东又看到父亲推着个爆胎的自行车回家,整个人十分的心疼。身为一厂之长,父亲之所以混成今天这幅模样,完全就是因为他太正直了。但凡他世俗一点,油滑一点,随便介绍两个工作岗位给熟人,也不至于把日子过的如此紧巴。父亲这样的人,王继东打心底里佩服。王继东扪心自问,自己在红尘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根本做不到如此的刚正不阿。他本人,早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的五颜六色了。“那好吧!”
等到父亲坐上王继东的大奔后,不由得由衷感叹道:“继东啊!在外面打工虽然不稳定,但爸也不管你了,你高兴就好,而且,你现在都开上你们老板的小轿车了,如此看来,打工也挺不错。”
“知道了,爸。”
现如今,王继东已经是大富豪了,根本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了。但是,能够得到父亲的一句肯定,王继东心里还是很开心。这一年年底,父亲的厂子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仓库里囤积了许久的罐头,也被销售一空。看着父亲脸上挂满了笑容,王继东打心眼里为他开心。这个年,父亲应该可以过的舒心一些了。时光匆匆,转眼就接近了年关。1983年,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元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春晚》伴随着大陆的观众,走过了无数年的风风雨雨。从姜昆的相声时代,到陈佩斯的小品时代,再到本三大叔制霸春晚舞台。一代又一代的喜剧人,给王继东他们这代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再后来,到21世纪以后,王继东就不怎么看春晚了。不光是王继东不看了,包括他身边的许多人,也对春晚失去了兴趣。不光如此,年味也变得一年比一年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