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左打是天生的?”
李元让这么问对方的打者广桥。八一中文网w≈w≈w≥.≤
“小学以前都是右打,中学现自己其实是左撇子以后才改练的左打。投球嘛……这个是改不过来了。不过现在用筷子也是左手。”
近些年来“二刀流”之类的话题再一次有了热度。不过大多数职棒球队对投手的打击并不抱期待。
所以很多人忽视的一件事是,投手当中右投左打的比例其实也相当之高。
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般来说在青少年阶段可以担当投手的球员必然是队中棒球天赋和身体条件最好的选手之一。
那么按照最近十几年流行的看法,改练左打可以让打者更接近一垒,增加出垒率。
青少年时代一旦被固定为左打,到了职业领域虽然打击只是摆设,一般人也懒得再改。
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会让投手主动改练右投左打。
那就是为了调整自己身体的平衡性。
在棒球的各种技术动作中,投球对身体肌肉的使用是强度最大的一种。
长期进行投球练习,肌肉虽然是被磨损,其实也是被锻炼。
比起其他位置的球员,投手用来投球的半边身体有时候会明显比另外半边更强壮。
而这会破坏身体的平衡性,对控球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纠正,有些投手会选择了进行反方向的打击练习作为平衡。
极端一些的情况下,有些左投手还为此专门改练了右打。
广桥久志中学时现自己其实是天生左利。但写字和投球这种需要训练的事情再改过来学习成本过高。
真的在中学以后才改用左手的,就是打击和用筷子两件事而已。
既然广桥从生理上来说是真正的左打者。那么现在换上左投手也许真的能对他有所压制。
李元让也并不是很把左投克左打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作为捕手,引导右投面对左打时配球总是要多费一些脑筋。
一般高校投手所使用的变化球,以及配合这些变化球的配球理论都是以对付右打者的局面为多。八壹中文網
高校投手用的最多的滑球与曲球都是向右打者外角逃开的路线。
右投手面对左打者的时候,虽然变化球直攻内角对打者也是很有压迫力的一件事。
可是也有更容易投出触身球之类这样的隐患存在。
而如果把变化球配在外角。因为距离打者距离太远,且左打者又比较容易识破右投手的出手点。
变化球的欺骗性会大打折扣。
如果是左投手面对左打者的话,这种情况就能改善不少。
只要把场上局面进行水平镜像,把引导右投手对付右打者的配球理论直接套用即可。
更何况无论是左打还是右打,在高校阶段的比赛中见识左投手的机会还是会少于右投。
在这种情况下,球威更逊一筹的正冈济没准真的比刚刚先的矢部明男更适合对付这位打者。
虽然不是重点培养目标,不过正冈在此前的一段时间内也一同进行了滑球方面的特训。
因为大多数时候李元让要配合矢部和德田进行投球练习,正冈的球他接的不多。
而现在要开始配球,必须尽快了解自己的这位搭档。哪怕他只投一个人次而已。
打击开始前的投球测试,李元让分别让正冈投了直球和两种变化球。
十月中旬,东京的天气还算是暖和。虽然没有先投手那种全套热身的待遇,不过正冈的投球还是很快进入了状态。
场边看台上负责资料搜集的经理人铃木手中的测试器所显示的直球球是一百二十四公里。
单从数字来说真的不算快。
但在高校球界来说,算是凑合能用的度。
李元让先配了一颗外角直球。姑且算是测试,同时也是对对手的一种试探。
广桥随手一挥,棒球飞向一垒侧休息区上方。
临时代替正冈守备一垒的矢部明男追着球的落点,差不多一直追到对方的替补席上。
不过棒球最终上了看台,没有被防守球员接到。
能把外角球拉到一垒一侧。可见广桥是一位典型的拉打型球员。
左打拉打会把球打向一垒侧,如果产生了滚地球就等于自取灭亡,內野滚地球只有打向三垒侧才有活路。
所以为了缩短跑垒距离制造內野安打的左打者,会着重练习推打技术。
而广桥确实是天生左利,所以才用这种更有力道的方式去对付来球。
拉打型的左打者容易打出紧贴着一垒侧边线的强劲飞球。
李元让看了一眼球场的本垒打标杆。
江户川区球场两翼只有九十米,如果被对手打出这种贴着边线飞行的飞球实在危险。
为了压制对方的长打,李元让决定消极一点配球,第二球还是外角低。不过这次是滑球。
投手正冈的滑球经过了一周的特训。实质上是有所改善的。
但这种改善旁人大概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
虽然变化幅度还是和过去差不多,球也没什么进步。也不会让人有抵抗地心引力的错觉。
但其实在本垒前拐弯的时机更晚了。
对广桥的这第二球投的也如预期一样有着漂亮的轨迹。在接近本垒前才有明显变化。
但打者不为所动。
投手丘上的正冈为了自己的表现摇了摇头。
就算这球投的再好,大大偏离了好球区,打者依旧不会被迷惑。
今年秋大会的比赛中李元让才真正体会了夏天时福岛一平那种控球力的可贵之处。
而现在他不得不使用更多的球数来解决打者。
连续配了两颗外角球之后,第三球再投外角已经变得非常冒险。
李元让看了看自己右手边的这位打者。
广桥在打击区内已经站的足够接近本垒板。
脚尖几乎压在线上。
连续对同一位打者投出同样角度的球算是配球大忌。不过为了压制中心打线的长打力,接连很多颗外角低球的情况恐怕每位强打者都面对过。
广桥大概不认为李元让会用一百二十多公里的直球去和他在内角硬拼,已经做好了再打外角球的准备。
既然如此李元让打算将计就计。
投手丘上,正冈点了点头,投出了接下来的第三球。
这是一颗直球。球当然也只是正冈一贯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