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派系之间不是温情脉脉的你好我好,各自为政。
到了一定阶段,斗争才是永恒绵延的主题,尤其是在面临掌握话语权的道路上,无数的人成为垫脚石。
远到牛顿牛先生与胡克、莱布尼茨间的“恩怨情仇”,近到“痛斥胡适之”成为某种立场正确。
有传统,有历史,有技巧。
“几天?好的,好的,知道了。”
“小汪,你这边给我留个两天的,是,不用,不用,两天就够。”
“郭姐,说好了啊,你这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就是,这不是欺负人么?哈哈,孩子志不在此,没必要,不至于,不至于,好好,回头我给曾教授转达一下!”
打完一圈电话,万俟姗放下话筒,冲曾昭仪得意的笑了笑。
“你这,差不多得了。”曾昭仪放下手里的资料,扭头看了万俟姗一眼。
“这事儿,你就别问了,出面的是我,斤斤计较是女人的天性。”
“就怕你这一计较,直接掀了人家的摊子。”
“活该,本不想理他们,这次拿小乐做文章,就有些以大欺小,臭不要脸了。这么多年,是不是以为你一直躲清闲,就觉得自己这帮人能上位了?”
“干脆直接打倒,再踩上一万只脚,不得翻身。”
万俟姗说完,还做了两下跺脚的动作,高跟鞋把地板弄得咔咔响。
“又不是阶级斗争,还是注意点分寸。”
“趁机会,把这群毒瘤给清掉多好,自己干的那些烂事儿,以为能盖得住?”万俟姗一伸手,“曾老师,资料看完了?”
曾昭仪想了想,拿起笔在资料上写上了一段话,这才递给万俟姗。
看了一遍,万俟姗笑道,“嘿,够他们喝一壶的。”
。。。。。。
张涛还是把李乐的名字给报了上去。
李乐虽觉得这是在做无用功,但还是表示了感谢。
剩下的几天,风平浪静,似乎没人再想起这事。
刚下了一堂实证经济的课,课上老师那句“实证研究就是各种方法凑显著,凑出来皆大欢喜,凑不出来就接着凑”让李乐不由得怀疑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
穿堂过巷,李乐又跑到静园二院荆明的那间小屋。
没人打扰,环境优雅,愈发喜欢到这里来看书。
只不过刚坐下没几分钟,踱着步子,腋下夹着几张报纸的荆明就晃了进来。
“哟,在呢?”
“师兄万安。”
“安不了,这回又要热闹一阵了。”
“咋?”
“自己看。”
荆明把报纸扔给李乐,拉凳子坐了,拿起李乐的茶杯喝了口,“噫?你这茶叶,哪来的?”
“人家送的,好喝?”
“嗯,比人家送主任的还好,哪来的?”
“山上下来的。”李乐扯了一句,捡起报纸,“热闹在哪?”八壹中文網
“第二版,那个‘学术期刊不是个人的菜园子,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嚯,人m日报啊,这是准备上纲线了?”
“看看内容再说。”荆明端起李乐的茶杯,又品了一口。
“第一次见到先生之时,我就感到了一种异于常人的威势,让人顿生钦佩和不可侵犯之感,现在想来,就是先生身上有种浩然之气,让周遭之人无不为之倾倒。”
刚看了两句,李乐,“啧啧啧!这马屁拍得不同凡响啊。”
“可不,这是论文里的话,这能是一篇毕业论文里的话?感谢就感谢,至于么?”荆明嘎嘎笑着,“往下看,更叹为观止。”
李乐点点头,耐着恶心继续看下去。
“艹,这是啥?十年磨一剑,江海纳百川,吾师的快哉雄风,还特么有结构图?”
“吾师十年一剑,是如何铸成的?兼容并蓄,百家之长。这是修仙小说?”
再往下,大段落的如何描述导师对自己的帮助,高风亮节,器宇轩昂。
“承欢于先生膝下,感受着先生如阳光般的温暖。一次中毒,走火入魔,得先生及时出手,刮骨疗毒,传导内力,指导看无字书,否则自己又怎会吹出第七片涟漪呢?”
尼玛,这绝对是仙侠小说。
荆明一指,“你再看看论文作者和导师。”
“嗬,余俊雄,冯琦。”
“咋样,奇文吧。”
“这都能上期刊?”
“那你得看看这个期刊是谁家办的,期刊的主编是谁。”
“嘿,怪不得,这什么《考古刊集》的主编不就是冯琦?”
荆明拿起另一张报纸,“看看这个。”
“光m日报?”
李乐瞧见,这次是在第四版上,《遏制学术不端,健全评价体系》。
这篇文章,行文就比较正规了。
“急功近利、东拉西凑、滥竽充数,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已经蔚然成风......”
“期刊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后花园,自留地,唯数量论,只要是自己一个体系内的,即使如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文章,也能变成白纸黑字,大行天下。”
“例如这一篇,余俊雄所刊登在《考古刊集》中的论文,全篇三万多字,关乎学术的内容,只有不到两千字,剩下的全是吹捧其导师冯琦的长篇大论。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不得不怀疑,这种捧臭脚的文章,能堂而皇之的登上纯学术期刊,是否是因为期刊主编就是冯琦的原因呢?”
放下报纸,李乐琢磨琢磨,咂摸出味道来。
“这是?”
“废话,外人不知道,咱们肯定知道。”荆明翘起二郎腿,晃悠着,“姜还是老的辣,不和你废话,直接挖你的根。”
“这些管用?”
“嘿嘿,学术人即使内心再龌龊,面上也是讲究风骨的。这种谄媚的东西,不耻啊,无耻啊!就看他们脸皮多厚了。”
“人m日报,光m日报啊,这一下,热闹咯!有人烫腚了!”
李乐点点头,这时候的这两份报纸,不像二十年后,会成为众人调侃的对象,权威性和影响力可想而知。
可要说,为了自己这么一个小卡拉米,过了点吧。
透过现象看本质,肯定还有别的意图。
果然,当第二天发表在“求是”上的一篇“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生命”,以及“考古年报”上的“论冯琦先生关于南北朝考古研究中的数据真实性”的文章,刊登出来之后,一场针对某一个团体的狂风巨浪刮了起来。
一时间,关于冯琦及其学生、团队的质疑之声纷纷响起。
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篡改数据,打击迫害异己。
一个个详实的证据,当事人的文章,考证批判的论文,仿佛一夜之间,突然集中出现。
吃了几天瓜的热心群众李乐,才想起给万俟姗打了个电话。
“姗姨,这是咋了?”
“你别管,我得舒坦舒坦。老虎久不下山,既然下来了,总的带几个人头走,不然人家以为你是病猫呢?”
“哦。”
挂了电话,李乐预感到,这事儿,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