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引力变化,太阳潮汐加热作用使水星具有一个大内核水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水星有一个巨大的铁核,由于水星有着巨大的核,它的密度非常高。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在我们太阳系形成过程中,与其他天体的碰撞撞走了水星的大部分岩石地幔(行星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层),而留下了巨大而致密的金属核心。地质学家估计水星的核心占有体积的42%,地球的核心只占体积的17%。水星富铁的核心占据了其总质量的至少60%,它的半径更是达到了水星半径的四分之三。最近的研究强烈支持水星有一个熔融的核心,包围着核心的是500–700千米厚的硅酸盐地幔。太阳系类地行星中,只有水星和地球拥有全球性的磁场。天文学家认为这些磁场是由它们核心外层中的电流所产生。根据水手10号任务和从地球观察的资料,水星的地壳被认为只有100-300千米的厚度。水星核心含有的铁高出太阳系内其他主要行星,已经有几种理论被提出来解释。得到最广泛支持的理论是水星原本有着类于于常见的球粒陨石金属-硅酸盐比率的核心,被认为是太阳系内典型的岩石物质,质量大约是当前质量的2.25倍。在太阳系早期的历史中,水星可能遭受到一颗直径数百千米,质量约为其1/6的微行星撞击。这次撞击剥离了大量原始的地壳和地幔,留下的核心就相对的成为组成中较大的部分。这一假说得到了信使号分光仪对水星表面元素丰度观测的支持。一个类似的假说,称为巨大撞击假说,被用来解释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形成。另一假说为,水星在太阳输出的能量稳定下来之前就已经在太阳星云中形成。这颗行星原本的质量是当前的两倍,但在原行星的收缩过程中。当时水星的温度可能在2500-3500K,甚至高达10000K,水星表面许多的岩石成分在如此的高温下可能都汽化,成为大气层中的"岩石蒸汽",然后被太阳风吹走了。第三种假说认为,太阳星云造成水星吸积的物质被拖曳,这意味着水星表面较轻的物质会从吸积的材料中丢失。每种假说预测的水星表面有不同的成分,信使号和即将执行的贝皮可伦坡号任务都试图经由观测来测试上述的学说。信使号已经发现表面的钾和硫的含量在预测水准之上,巨大撞击假说的地壳和地幔的汽化未曾发生,因为钾和硫都会在这些事件的高温下被驱离。水星为什么具有一个大内核的真正原因是:太阳系引力变化,太阳对水星的潮汐加热作用剥离了水星大量原始的地壳和地幔。在水星形成之初的46亿年前,质量大约是当前质量的两倍多。太阳系引力变化,太阳潮汐加热作用使水星失去了大部分地幔和地壳物质。太阳系通过银河系旋臂和远银心点、近银心点时,太阳系引力剧烈变化,太阳引力剧烈变化,太阳对水星的潮汐加热作用强烈,如同木星对木卫一的潮汐加热作用和太阳对金星的潮汐加热作用,导致水星上超级火山爆发和大火成岩省事件频繁。火山喷发产生的浓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水星表面温度极高(比今天金星表面的温度都要高得多)。水星表面许多的岩石成分在如此的高温下可能都汽化,成为大气层中的"岩石蒸汽",然后被太阳风吹走了。因为水星剥离了大量原始的地壳和地幔,留下的核心就相对的成为组成中较大的部分,所以水星具有一个大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