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文明破晓 > 第463章 中英谈判(三)

第463章 中英谈判(三)(1 / 1)

产生出‘人海战术’这个名词的西里古里走廊战役震惊了整个英国,1926年10月下旬,英国报纸出现了很多讨论‘中国人海战术’的文章。之前英国报纸所写的英国陆军付出巨大代价的血战也未必是编的,不过那是一两个营发动的进攻。

西里古里走廊战役中,英国防线上货真价实的有15万军队。一日间,英军就被击溃,防线被中国军队夺走。由于英国败兵们在中国军队的猛烈追击下失去了编制,司令部也被俘获,所以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就格外的混乱以及恐怖。

遮天蔽日的中国空军,数千门重炮,在30公里宽的战线上一次性投入超过100万的陆军。这些消息唤醒了英国民众们对欧洲大战的惨烈回忆。如果有人还在怀疑这些消息的真实性,英国人却不会怀疑中国本土人口与英国本土人口的数据。中国现在有4.8亿人口,英国本土人口4500万,不足中国的十分之一。

英国军事刊物专家撰文,如果中英双方拥有相同水平的武器,以中国4.8亿人口,中国能够在前线始终维持1200万-1800万之间的作战兵力。军事刊物专家只提了中国的数据,并没有提及英国的数据。而且无需专家提及英国数据,即便不懂‘在前线维持兵力’的概念,只要小学毕业,脑子里有男女老幼概念的人,大概就能计算出总人口4500万的英国最多能把多少人派往前线。

连英国最顽固的保守派此时都不愿意再发表任何扩大战争的言论,如果不扩大战争,此时英国的选择就只剩下一个。

11月1日,泰晤士报‘转载’了一篇文章。

‘今天的这一事件(义和团运动)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幕,是远东未来历史的基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

民族感情是一个永久性的因素,这是必须承认的,在研究一个民族世纪状况时,决不能排除这个因素,而在中国,唯一普遍存在的感情就是对中国制度的自豪和对外国一切的蔑视……

……中国人是一个有才智、有教养的种族,冷静、勤劳,有自己的文明,无论语言、思想和感情各方面都是中国式的……

……在经过数千年唯我独尊与闭关自守之后,已经迫于形势和外来者的巨大优势,同世界其余各国发生了条约关系,但是他们认为那是一种耻辱,他们知道从这种关系中得不到好处,所以正在指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十足地强大起来,重新恢复昔日的生活,排除同外国的交往、一切外来的干涉和入侵,用睡眠来形容,这个民族已经酣睡了很久,但现在他已经苏醒,他的每一个成员身上都激荡着一种中国人的情感。中国是中国人的,把外国人赶出去!

……“危及世界未来”这几个字无疑将引起哄堂大笑,好吧,让他们去笑吧,但愿他们会一直笑下去,两千万或两千万以上武装起来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而又被爱国(即使是被误解了)动机所激励的团民,将使外国人不可能再在中国住下去,将从外国人那里收回外国人从中国拿去的一切,将额外加价的报复旧日的怨恨,将把中国的国旗和中国的武器带到许许多多现在连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去。

五十年以后,就将有千百万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穿戴全副盔甲,听候中国政府的号召,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存在下去,它将鼓励(而这样鼓励是很对的)支持并发展这个中华民族运动;这个运动对世界其余各国将是不祥之兆,但是中国有权这样做,中国将贯彻她的民族计划!

……中国将会有很长时期的挣扎,还会做错很多的事情和遭受极大的灾难,但或迟或早,这个国家将会以健康的、强大的、经验老到的姿态呈现于世界,并拥有这个世界强加给它的军事力量,而且,既然它必须拥有,它必将拥有最好的——最好的武器,最适当的训练,最高级的教育,士兵的数量将视人口的允许和情况的需要而定,士兵的质量将会一代胜过一代。

今天,为了义和团在去年的所作所为而惩罚中国,西方在禁止向中国出口的物品中包括武器,关于这一点,一位贵胄子弟曾对我说:”很好,这将迫使我们成为生产者,且请记住我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出口商,不仅那样,而且还会比现在的制造商卖的更便宜。“

——1901年,赫德。’

赫德是一位长期在满清政府任职的英国人,出任海关负责人,此时已经去世。看完了泰晤士报对赫德的短小精干的生平介绍后,英国人被赫德遗作的前瞻性所折服。

在赫德写下这篇文章的25年后,英国人看到赫德所描述的,两千万或两千万以上武装起来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而又被爱国(即使是被误解了)动机所激励的团民,终于出现在现实之中,并且如赫德所说的那样‘危及世界未来’。那么,英国要怎么应对这样的局面?

对于鲍德温政府的质疑与批判减弱了很多,面对巨大的危机,英国民众本能的开始期待英国政府能有良好的表现。

作为顶层权力者,鲍德温政府乐见这样恐怖想象带来的政治机遇期,如果能有效抓住这个机会,本就是被动迎接这次挑战的鲍德温政府甚至有很大纪律挽回自己的声望。

在京城的蓝普生带着内阁的命令专程去求见了莫里循,莫里循在自己家的两层复式联排里接待了蓝普生。这是一片小楼区,楼房都是4层联排。楼下的两层有个自己的小花园,楼上两层有自己的天台。一个门洞四户,商务部长莫里循住在楼上,他楼下是教育部长,隔墙的邻居是工业部长庄嘉雄。

一身西服的蓝普生见到身穿中国公务员制服的莫里循,开口就说道:“莫里循爵士,我代表外交部向您致敬。”

这句话已经表达了蓝普生的正式官方身份,听了这话的莫里循并没有讶异。事情到了现在的阶段,如果英国还要表达强硬的态度,莫里循反倒会失望。

在天台上的玻璃花房中,莫里循与蓝普生坐在桌边。花房里温暖湿润,透过打开的天窗就能看到星空。只要声音不大,也不用担心有外人听到。在这样的环境下交谈,让蓝普生感觉很放松。

“莫里循爵士,您看过最近泰晤士报对赫德先生的评价么?”

听到老东家的名字,莫里循笑了笑。自己当年从泰晤士报专栏记者,到一名在中国的英国政治掮客,又成为何锐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成为了英国的贵族。现在蓝普生称呼‘爵士’,就是在提醒莫里循不要忘记他是一名大英帝国的臣民,一名光荣的大英帝国贵族。

“蓝普生先生,我看过那片文章。没想到泰晤士报将我与赫德公相提并论,着实令我荣幸。”

蓝普生可是仔细读过那篇文章,泰晤士报认为莫里循在何锐政府当中的影响力在赫德之上,可不是‘相提并论’。当然,泰晤士报也认为莫里循对于大英帝国的忠诚不如赫德。不过对欧洲贵族们来说,忠诚于祖国并不是他们最优先考虑的。忠于家族,忠于效忠的对象此时贵族们的道德。

在欧洲大战中,交战的双方军队中,不乏堂兄弟、表兄弟甚至是兄弟互相作战。这也没有让这些贵族军官们选择背叛自己效忠的对象。以前的莫里循没有这个资格,现在的莫里循爵士遵循贵族道德行事,就不再会遭到英国上层鄙视。

“爵士,只有表达出诚意才能维持和平。”蓝普生劝道。

莫里循不禁点头。他见识过满清政府与北洋政府,何锐政府与之相比,满清政府与北洋政府低劣到令人发指。这样的政府才让莫里循理解到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自信到底如何而来。即便何锐政府如此强,政府内的官员的文化方面依旧不足。

不提供博弈空间,只讲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不是政府,而是朝廷。何锐政府里很多官员对政权看法依旧是天朝朝廷的思路。为和平做出妥协,在这些官员眼中与卖国无异。

满清朝廷里面就不乏这样的官员,他们只认暴力,却不知道自己的权力来何处。在外交领域关注的是面子,追求的是凌驾对方的傲慢。正因为这样看世界,在遭受挫败的时候,这帮平日里声色俱厉之人往往会毫无尊严的向暴力卑躬屈膝。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不过莫里循并没有因此而赞同蓝普生的话,他问道:“英国政府是否认为中国退回边境线就是诚意的表现?”

蓝普生很清楚,英国已经决定与中国和平建交,并且接受中国的外交原则。对英国政府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非常艰难。按照中国的外交原则与中国建交,就意味着英国不得不全面放弃通过战争获取的利益。蓝普生自己努力学习过中国文化,他对一篇中国古文非常有感觉,‘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赞美仿佛是给维多利亚时代量身定做。

从1840年到1926,鲍德温政府接受中国的外交原则,等于是之前20届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的利益一朝之间化作流水。如果鲍德温政府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条件,中英之间就必须恢复之前的边界。这是英国在中英和谈英之初的谈判底线。

蓝普生很清楚,现在的英国政府已经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按照欧洲的传统,谈判以谈判进行中双方实际控制地区为基础。西里古里战役后,英国很可能会失去更多。

“将下缅甸交还英国。阿萨姆地区以及上缅甸的地位,由中英双方谈判决定。”蓝普生说出了现在英国要尽力争取的内容。

莫里循没有回答,只是问道:“这是蓝普生先生的看法么?”

蓝普生摇摇头,他严肃的做出了解释,“外交部想请莫里循爵士将这个条件转达给何锐主席。”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极品小太监 君汉 大周帝婿 大明锦衣逐日武士 在下郭奉孝,开局娶洛神 灵魔颂曲 逍遥暴君 水浒任侠 三国从救吕布开始 重生之将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