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生态农业基地(1 / 1)

此话一出,众人当即就愣住了,随后两眼放光。  马周兴奋的说道:“这小麦要是能够嫁接到树上,那粮食产量岂不是会高的吓人?”

薛大鼎拿着钢笔的手都在抖:“那岂不是再也不缺粮食了?”

满树都是小麦····不得不说有些想象力还是很好的,但怎么说呢?  他眼角抽个不停道:“别看嫁接好像很很神奇,但也有限制。将小麦嫁接到树上,这难于登天,而且无法推广开来。”

大多数的时候,嫁接需要同一科的植物,成活率才比较高,比如苹果和梨都属于蔷薇科,因此嫁接成活率高。  但其实也可以跨科,目,纲嫁接,比如蔷薇科的桃子嫁接到柿科的柿子上,就会结成黄金桃,但这种嫁接难度很高,存活率低。  而小麦嫁接本就是难度很高的技术,还这么嫁接,那难度不知道有多高。  听李祐这么说,孙思邈眉头紧皱道:“事关天下人口粮,再难也要研究。”

李祐赶忙阻拦,可不能让他走错方向。  “不行···,与其研究小麦嫁接树木,还不如研究杂交水稻,水稻的潜力很大。”

孙思邈愣了一愣,皱着眉头问道:“杂交?殿下说的是公驴和母马相配,生下的马骡的那种杂交?”

说起杂交技术,最早出现的还是驴和马杂交得到的马骡。  马骡的个头大,而且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又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抗病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它具有两个品种的优势,因此成为了非常好的役畜,在古代被广泛的使用,但缺点也有很多,比如不能生育。  孙思邈感到很难理解:“可是···动物分公母,阴阳交合之后就能繁衍生息,可是植物也分雌雄??”

马周更是不解道:“真是闻所未闻,这植物如何分雌雄,而且植物也没长脚不会动···这如何阴阳交合,如何杂交呢?”

“哈哈···”看着众人不解的眼神,李祐笑道:“但有些也会动的,比如含羞草有动物触碰就会缩起叶子,又比如食人花,不仅会动还会吃肉。”

含羞草在古代其实很有名,在唐朝后期有个闭月羞花的典故。  讲的是杨玉环在哭诉的时候,正好手碰到了含羞草,这一神奇的景象让宫女给看见了,顿时惊为天人,四处宣扬,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典故。  “植物还能吃人??”

“这也太匪夷所思了···这怎么可能呢?”

“食人花,这世上还有能吃人的花?”

几人对视一眼,对此表示质疑,他们还从没听说过植物能够吃肉的。  李祐笑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大多数的植物也能阴阳交合。”

“不过和动物不同,植物是会通过开花,借助风力将花粉传播。也有的是散发香甜花蜜气味,吸引蜜蜂,蝴蝶,采蜜的同时将花粉带到其他的植物花朵上。”

“这就完成了所谓的阴阳调和,不过一般叫做授粉。”

经过这么一解释,孙思邈恍然大悟,解开了多年的疑惑。  “我就说为何植物要想开花再结果,原来是如此。可是为什么要杂交水稻,不杂交小麦呢?”

李祐解释道:“因为杂交水稻比杂交小麦更加的简单!”

杂交小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艰难的课题。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杂家领域没有出现一位和袁爷爷一样重量级科学家,其次是因为小麦的基因组多,导致杂交研究难度高。  众人对视一眼,有些不解,马周提问道:“可是···为什么杂交水稻会更简单呢??”

小麦和水稻相比,小麦耐旱,耐寒,所需水分更少,种植地域广泛;而水稻需要大量的水灌溉,只能在温暖湿润的南方种植。  相比之下,如今的小麦优势远比水稻更高,按理说第一个选择应该是杂交小麦才对。  李祐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杂交小麦没有出现比较重大的突破,后世华夏绝大多数人吃还是高产量的杂交水稻。  “···很难解释的清,你们只要知道杂交水稻比杂交小麦更简单一些就行了。”

说道这,李祐不由的想到,这杂交水稻,或许可以找人来培育,说不定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杂交水稻。  “原来如此。”

一众人默默的记下了杂交水稻,以及嫁接等技术,并将这件事列为头等大事。  “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收成如何分配呢?”

薛大鼎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分配!?”

马周一愣,随后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在此之前都是小农经济,特点是家庭为单位,自负盈亏,抗风险能力低,作物单一,但不存在分配的问题。  但生态农业那就不同了。  整个生态链有种植业,有养殖业,种类繁多,抗风险能力高,参与人数多,且环环相扣。  人一多,那就存在分配的问题了,总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给你去当打工吧?  但食物链环环相扣,在没有高科技的情况下少了一环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比如鸡鸭需要虫子,要是被割离,不仅需要饲料,而且鸡鸭还长得不肥。  在科技发达的时候是可以用人工的饲料代替的,但现在这个条件明显是不允许的。  这么一来意味着整个循环中的人环环相扣,整个循环需要所有人出力,同时一环出问题,其他环会出现连锁反应。  好处很明显,生态农业对能量的利用率高,而且集体的力量大,收获多,抗风险能力也大,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坏处是要是分配不均,那就会打击农户的积极性,而积极性被拉低,这一环的产出就会降低,从而影响其他环,甚至影响整个生态,最后出现集体分裂的情况。  还有就是每一环的价值也不同,没有直接产出的一环容易受到歧视,比如养果树则只有一个季节的产出。  而产出高的则人人向往,比如养猪那肯定是整个循环之中最挣钱的,那肯定是人人都向往养猪,而不愿意种果树。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而这才是最麻烦的。  李祐想了想后世是怎么处理的,如果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合作社。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可以成立一个合作社。”

“什么是合作社?!”

几人面面相觑,这个词从没听说过。  李祐解释道:“合作社就是和农户合同,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的帮助,像是堆肥,给牲畜治病等帮助。”

“并且将销售,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给包揽下来了,像是产出的水果,羊肉等都,直接按照市价优先供应给我们,我们去加工成罐头。”

“而农户依然是生产,技术会有提供,但已经不是自己承担所有风险了,并且收入得到了保障。”

“这个合作社怎么样?”

薛大鼎听完当即赞道:“妙,实在是妙,既能保证分配,循环不断,又能让工坊获得稳定的供应!”

“这等方式简直是闻所闻问,实在是太好了!”

“只是···这农户真的会愿意签订合作么?要不还是让佃户或者长工去建设试验基地吧?”

“嗯···试试吧,反正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后世是可以的,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但现在差了一千多年,李祐也不太清楚这个模式能不能行,但眼下小农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生态农业了。  薛大鼎又问道:“那殿下要选在哪里建这个生态农业基地呢?”

“要不在王府建设?”

马周提议道。  “不行!”

李祐断然拒绝,王府就一千亩地,而且还刚刚播种,自然不可能霍霍了。  “先得找个合适的地方,尝试一下,成功了才能照搬,贸然用王府的地去改造,怕是弄出问题。”

马周点了点头,确实有道理:“那选在哪里呢?”

“不着急,可以先找给小地方建立一个小的试验基地。”

李祐沉吟了片刻。  “第一次建设一定会遇上很多问题,建立一个小基地就算是遇上问题了也能迅速解决,不至于将所有东西都搭进去。有了试验基地的经验,再次建设之后就会少走弯路,容易很多。”

这种做法是前世也是很常见的,像是什么工业示范区之类的,遍地都是。  “还是殿下考虑的周全。”

马周点了点头。  梁猛飚开口问道:“这么一来的话,有了试验基地的经验岂不是能够推广道全国?”

“怕是不可能···”李祐思索了片刻,摇了摇头。  梁猛飚有些不解:“为什么?难不成还得每个地方都建试验基地不成?”

李祐解释道:“大唐各地的气候不同,北方干冷,南方湿冷;又有五谷之分,北方多是小麦,南方多是稻米,甚至还有黑土,黄土,红土之分。”

“这在幽州的试验基地又怎么能推广全国呢?顶多在幽州附近的几个州县使用。”

大唐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土质多样,各地的物产也不同,很难实现全国复用。  听李祐这么说,几人对视一眼,梁猛飚问道:“那这件事要禀告给圣上么?”

薛大鼎思索了片刻说道:“要不等成了之后在禀告,现在禀告,万一引起圣上也效仿,怕是要出问题。”

马周则不认同道:“我觉得还是禀告给圣上,万一被群臣谏言说我等在屯兵,那就麻烦,至于误会,说清楚就行了。”

试验基地的建设需要不少的人手,不明白的人确实会怀疑是不是想做点别的事情。  “有理!”

薛大鼎眉头舒展开来,赞同道:“我去整理好,即日禀告给圣上。”

眼看着众人也没什么问题了,李祐看了一眼天色道。  “天色已晚,今天到此为止,整理整理,看看有什么问题,你们明天都去看看附近有神么合适的地方建设试验基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超品姑爷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