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鸾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弟弟一瞬间僵硬的动作。
但是过了片刻,空气中传来了异样的味道,苏青鸾连忙掩住口鼻,拍了一下弟弟的胳膊:“你这臭小子,我好心给你揉肚子,你就这么‘报答’你阿姐?!”
“我……我又不是故意的!”苏玄鹤结结巴巴辩白,“不是……不是忍不住么……”
“不过这味儿也忒大……”
“诶呀你别说了!”苏玄鹤害羞的把自己蒙在被子里,但是马上就因为受不了被子里的“鲜美”把头探出来。
“哈哈哈哈……”苏青鸾听到响动,非常不客气地大声嘲笑。
“你快出去!”苏小二羞愤非常,简直恨不能原地消失。
“行了,看你说话这么有精神,应该是不难受了。”苏青鸾摸索着把箱子上的空碗拿在手里,“你快些睡吧!”
说着,她抬脚出门去了。
第二天,苏青鸾先去鸿福楼转了一圈。
苏青鸾那个古代改良版本的“紫菜包饭”由于主食很扎实,而且还有熏鸡和鸡蛋这样的荤食放在里面,很耐饿,所以很快受到了有些挑选余地但需要出大力气的人所喜爱,这让梁掌柜见到苏青鸾,又把她夸了一通。
甚至这一次,苏青鸾还没有开口,梁掌柜就主动问:“苏娘子若有什么新鲜的菜谱,可不要忘了咱们‘鸿福楼’。”
苏青鸾明白,无论是自家卖的卷饼,或者所谓的“千丝卷”和鱼汤,本身都不是什么特别需要技术的高难度食物。
就算自己在调味上花了巧思,一时半刻不得模仿,但是菜肴本身制作的难度却是不大的。
正因为难度不大,也因此用不了多久,仿制的菜肴就会陆续登场——事实上,现在“卷百财”就有隐隐开始有这个苗头了。
不过她也没有想着为“鸿福楼”制作什么特别难以模仿的菜肴类型。
在她看来,很多高难度的菜肴不是用料名贵,就是制作时间和成本都不低,一来二去成品的制作本钱也要水涨船高。
尤其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各种便利的设备,十天半月准备一道菜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这样一来,时间成本更会进一步拉高制作成本。
然而这种名贵菜肴的消费群体非富即贵,先不说花溪村那个小村庄,单即便是这镇子,也不过是多有商旅过客。
即便是有几户富贵之家,但也都是屈指可数,根本没有足够的对应客流。
所以苏青鸾目前的对策还是用简单方便的大众美味,在调味上多花些心思拉开距离,薄利多销。
至于那些回想起来哪一个做法都麻烦至极的“珍贵菜肴”,等她有朝一日去到更大更繁华的地方再行考虑。八壹中文網
至于现在——
“您请放心,若有新的菜谱,必然会想着梁掌柜的!”苏青鸾没有拒绝,但是也没有把话说的太死。
回去的时候,苏青鸾见爹娘都有些无精打采。
苏青鸾好奇地问:“这是怎么了?”
杨婶子把苏青鸾拉到一边,小声嘀咕道:“苏小娘子,你可是要劝劝你阿爹阿娘。”
苏青鸾还道是怎么一回事,却原来由于模仿“卷百财”的这几日渐渐多了起来。
虽然大多数都没有“董记卷饼”那般恶劣,通过压低价格恶性竞争,但是由于味道也不算太差,用料更为扎实,且价格稍微低廉,最近光临苏家摊位的客人愈发少了。
加之原本每日光顾这里的许克宽老爷子养病在家,之前十分热闹的“卷百财”的摊位上就有点冷清的味道。
虽然仍旧有不少客人光顾,但是比起之前络绎不绝的样子,可是差了一截。
这种落差在做惯了生意的人眼里就见怪不怪,但是对于第一次出小摊的苏广福夫妇,可就不那么好接受。
尤其最开始的摊位是那么热闹,这种落差就更加巨大。
苏青鸾倒是不意外地笑着劝道:“阿爹,阿娘,这卷饼没什么高深的学问,不过是味道的调制,被模仿也是早晚的事。”更何况这个年代调味品远没有现代丰富,所以变换的风格也有所限制。
“可是客人越来越少……”杨氏还是有些着急。
苏广福倒是很快看开了:“有什么关系,大不了关了摊子,咱们再去种地做活计。”他低头看向妻子,“最多就是回到过去的日子而已。”
苏青鸾心说那倒也不至于。
不过现在毕竟是在外面,她不能说的太详细。
这么想着,苏青鸾对杨氏道:“阿娘,我去一趟弄墨轩。”
“去看许老先生?”杨氏挑眉。
“昨日刚去过许老先生的家您忘了?”苏青鸾笑道,“我只是去买一些笔墨纸砚罢了。”
“买那些作甚?”杨氏一惊。
“给弟弟妹妹拿来用的。”苏青鸾说道,“总在地上用树枝写字不是回事,总要学会用毛笔。”
“诶唷,学那劳什子作甚?”瘦猴儿听了苏青鸾的话,满不在乎地凑过来问,“你还真指望让你那个弟弟考状元啊?”
“就是说,”杨婶子也凑趣,“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算账认铜板,不就好了?学那许多作甚?那什么之乎者也,又不能当饭吃。”
苏青鸾明白,这个年代莫说学富五车,便是识文断字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比如瘦猴儿和杨嫂子这样,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不如会织布种田这样的活计来得重要。
甚至连自己的爹娘,虽然也支持弟弟明年就找个先生开始开蒙念书,但听苏青鸾的意思,是连妹妹也要一起,他们的脸上同样浮现出迷惑不解——
“她一个不到四岁的女娃,学念书认字做什么?”
甚至他们都认为,比起让苏雪雁读书认字,倒不如让苏青鸾教她怎样才能做出好吃的菜肴,这样今后若是嫁人做得一桌子好菜,也能够更加讨得婆家和夫婿的欢心。
甚至,苏青鸾听到瘦猴儿和杨婶子向过来排队买卷饼的客人学说此时,大家也是类似的想法——学那些之乎者也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学一样活计来得实在。
至于女娃娃,更是女红之类更要紧,一个三四岁的女孩,给她买笔墨纸砚,实在很是浪费。
苏青鸾看着眼前这些人,并不感到气氛,却突然浮现一种无力感——那是横亘与时代之间的隔膜。